【喜迎党代会】蓬勃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事业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的主要结合点,直接影响着能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直接影响着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如果将学校比喻为一座大楼,本科生教育决定大楼的基础,研究生教育决定大楼的高度”。研究生院、创新研究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持续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2011年以来,我校研究生规模居全国高校前列,授予博士学位10,088人、硕士学位55,940人,在研究生教育高校竞争力排行榜中稳居前十位。
“党旗领航”开创研究生教育“三全育人”新局面
学校以信念教育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党旗领航工程内涵。加强思想引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开展红色领航员、红色楷模、研究生品德模范评选等品牌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注重价值引领,强化课程育人效果。举办弘德讲坛36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283期,邀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两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与研究生面对面交流,培育科学精神,陶冶道德情操,促进人才培养。2011年以来,选树典型350余人,培训优秀研究生党员骨干2,100余名。
以成长教育为基础实施共同体计划,学校不断推进全员育人。加强党委对研究生教育的全面领导,研究生院院长兼任研工部部长,推行“院系+”,加强院部协同、院系协同,主动服务,强化院系培养研究生的主体责任。尊重导师,服务导师,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构筑师生共同体。全面推进导师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改革导师选聘办法,建立进退有序的动态管理制度,强化导师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了265名研究生德育助理队伍,招聘33名研究生专职辅导员,配齐配强研究生思政工作队伍,按照1:100构建了思政工作网格化格局。
以发展教育为目标强化联动机制,学校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具体举措有:打破部门藩篱,推动招生、资助、培养、学位、就业工作联动。持续开展入学主题教育、诚信主题教育、科学道德教育、毕业主题教育。大力推进网络育人,建设“两微一端”,线上线下同步,创建研小招、研工在线、华中大研究生、华中大医学研究生等微信公众号,筑牢网络宣传阵地,其中华中大研究生微信号曾获全国高校WCI指数第一名。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成效显著
构建一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高水平课程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以来,学校投入课程建设经费3,200万元,建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课程563门,占全校研究生课程的39.6%。2016年以来,投入经费900万元,建成15门交叉学科高水平课程,课程教学评分均在90分以上。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效突出。2011年以来,学校共获批2个全国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5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58个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投入经费2,600多万元,完成32个院系52个专业学位类型(领域)的校内实践基地和实践平台建设;投入3,600多万元建成32个高水平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验课程和“高水平免疫学实验”公共实验课程;2017年率先推出了系列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验教材。
研究生学术产出持续增长,交叉创新成效显著。我校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SCI论文数实现倍增,占全校总数的80%以上。实施高被引论文登峰计划(HCP),整合交叉学科资源,建成4个特色研究中心、65个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创新研究院博士生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400余篇,其中一区论文1,300余篇、Science论文2篇、Nature及子刊论文7篇,博士毕业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8篇/人,占学校发表A类期刊论文总数的75%。
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学校建立国家、学校、导师三级体系,资助研究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经费2.17亿元,派出研究生约6,000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或赴海外短期研修、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其中646人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项目资助。通过设立各类国际交流项目,与多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
医教协同研究生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学校探索试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改革工作,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培养合格的“卓越医生”研究生488名。建立了科学的培养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培、考”分离,统一考核,严守培养质量关口,作为优秀典型在全国交流推广。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不断涌现。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论坛、创业沙龙、未来企业家训练营、企业家分享会等系列品牌活动,学校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类创新赛事。2014年以来,研究生获得教育部十大创新赛事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42项,获得创青春大赛金奖4项、银奖2项、铜奖1项,成果丰硕。2011年来,累计投入2,500万元设立研究生创新创业基金,以学科交叉项目研究为基础,构建以科技创新为主旨、以创新创业团队为载体、以孵化优秀创业公司为目标的创新创业“双H型”模式,支持培育了博虎科技范小虎、千测工程刘爽、粉丝网刘超等一批创业先锋。《科技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光明网、中广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科技网、新浪、网易等媒体进行了报道、转载,把华中大创新创业名片擦得更亮。
坚持内涵式发展,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生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坚持质量导向、学科导向、人才导向,学校不断完善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实现教育资源高水平均衡配置,推行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学科交叉博士生计划、按院系划复试分数线、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等措施,推免生录取人数倍增。
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教学检查与评估持续加强,培养制度进一步完善。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建立研究生课程责任教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和研究生院中层干部听课制度,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学位点布局不断优化。围绕国家人才战略需求,学校增列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与学位点设置,调整撤销13个学位授权点,建立学位点动态调整机制,为“双一流大学”建设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加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位论文质量持续提升。自2013年起,我校全面推行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开展博士学位论文末位重点审核,出台对学位论文检测结果的处理办法,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博士学位论文盲审优秀率超过50%,研究生、导师、院系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学位论文质量不断提升。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研究生待遇不断改善。建立国家、学校、导师三级资助体系,学业奖助学金资助标准不断提高,全校研究生奖助学金从2011年的1.97亿增加到2017年的3.79亿……多措并举,我校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学校不断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分析与研究工作,成立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编纂《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向社会发布。
立足“四个服务”,高校社会责任凸显
研究生基层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就业影响力明显提升。学校以“四个服务”为导向,实施“蓝丝带计划”、“推进四个服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就业引导行动计划”,成立选调生发展研究会、研究生职业发展研究会、文科就业联盟,举办职引人生论坛、职场明日之星挑战赛,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就业引导全过程,引导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年来,382名研究生赴西部基层就业,2,000余人投身国防事业。2018年125名研究生投身基层选调,同比2017年增加150%。近两年来在“百强企业最爱去”的大学排名中,我校位列第一,同时列“互联网企业最爱校招”的大学TOP 1。在2018年度QS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中保持前200位,列国内高校前6名。
研究生社会实践蓬勃开展。我校出台《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实践与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和《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实践育人实施方案》,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通过广泛开展挂职锻炼、走访调研、志愿服务、义诊宣教等立体化实践活动,学校全面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2017年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1,500余人次。
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成效显著。根据教育部部署,学校全方位支持重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两所西部高校发展。2011年以来,定向培养博士师资134名,接收140名骨干教师来校进修学习或挂职锻炼,联合培养学生1,278名,选聘11名教师为兼职教授和兼职博士生导师。还选派了57名优秀教师赴受援高校支教,讲授课程58门,共计2,238学时。学校创办“华中大同济医学周”学术交流品牌,举办120余次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临床技能师资专项培训班,协助石河子大学在第八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西南西北赛区获特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我校作为副理事长单位,成立了“一带一路”新疆发展与中亚合作高校智库联盟平台,拓展对口支援新领域。由于成效显著,学校获评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10周年典型经验集体荣誉称号,援疆工作成绩及经验被各级媒体宣传报道推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喜迎党代会】蓬勃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事业
相关推荐
- 我校承办2020智能建造与智慧城市高端论坛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学校传达学习中央有关会议精神 进一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 “学史铭志,砥砺奋斗”四史知识竞赛决赛举行
- 师德仁心大讲堂暨“教书育人守初心 抗疫克难弘师德”报告会举行
- 武汉地区本科高校工程实践创新教育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 我校学子在第三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荣获佳绩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国家治理研究院:为疫情防控献计献策
- 电气学院1908班“班级成长工程”读书沙龙举行
- 【战疫·基层事记】华中数控捐赠红外测温仪全力保障附中复学安全
- 研工部开展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工作实务测试
- 图书馆获评“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先进集体”
- 港澳台学生举行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
- 【战疫·坚守一线】同济医院新冠肺炎智能随访系统上线
- 我校2021年“喻竹计划”暑期党政机关政务见习实践团出征仪式举行
- 【我为群众办实事】师生服务中心又添新 228项武汉市政务服务进校园
- 面对恶意噪声威胁,脑机接口系统真的安全吗?《国家科学评论》刊发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伍冬睿教授团队研究成果
- 我校组织开展春季义务植树活动
- 华中大后疫情时代常态化心理战“疫”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公卫学院博士践行保卫人民健康的责任与担当
- Diabetes Care刊发附属梨园医院金肆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