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为科技强国奉献华中大力量
2011年以来,科发院、先装院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积极融入创新型国家建设,快速响应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学校科技管理制度创新,重视有组织科研管理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科研经费稳步增长
2011年至2017年,我校科研经费持续稳步增长。2017年到款科研经费29.31亿元,较2011年翻了近一番。
科研任务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排名全国高校第六。2011年以来,我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124项,获批经费7.83亿元。其中牵头项目(课题)20项,获批经费5.38亿元。排名全国高校第六。其中数控重大专项获得课题总经费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局良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2016年实施以来,我校共12人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方案专家,排名全国第五。共24人入选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总经费12.93亿元;学校牵头课题数108项,课题总经费10.88亿元。2016年,总经费数排名全国第三。其中,由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基于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质子放疗装备研发”项目国拨经费1.96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排名全国高校前六。2011年以来,我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26项,获批经费合计27.82亿元。其中,青年项目与面上项目获批数稳居全国前列,青年科学基金保持全国前3,面上项目全国前6;重点类项目74项,位列全国第9;2项由我校领衔的重大研究计划,每个重大研究计划投资2亿元,执行期8年;共有25人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排名第9。43人获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全国排名第9;共有4个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其中邵新宇团队、骆清铭团队均于2014年、2017年两次获得延续资助。
863、973、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科技体制改革前计划)等成绩可圈可点。十二五期间,我校入选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863计划主题专家组专家6人,主题专家组专家人数居全国高校第4位。我校共获批改革前国家科技计划(863、973、重大研究计划、支撑计划、公益性科研专项)345项,获批国拨经费12.79亿元。共获批省市部委项目2523项,经费3.59亿元。
基地建设工作成果显著
2011年以来,我校新建国家基地5个,新建省部基地22个。一批国家基地通过国家验收或评估为优秀,获得国家新的投入支持。如:2017年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复华中科技大学组建成立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骆清铭教授任主任。2018年3月,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了专家组论证;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筹)于2014年10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是教育部高校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国际顶级水平的脉冲磁场实验平台,被人民日报誉为“以中国速度创造中国强度”;“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于2015年5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成为落户我校的第二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有正在争取建设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顶级大平台。
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入
学校建立了以国家、省部级国际合作平台为中心,校级院系国际合作平台为有力补充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体系。2011年以来,我校已获批建立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进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外方建立了长期、稳定、实质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牵头承担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4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12项,获批专项经费8754.3万元,合作项目分布在英国、美国、欧盟、韩国、日本、俄罗斯、印度、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2017年,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首批获批3项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参与美国脑计划,首次获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
横向科技合作聚焦社会服务
学校横向科技工作始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围绕学校科技发展中心任务,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探索完善校地、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机制,聚集创新要素,推进学校科技工作发展。在校地合作方面,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通过与地方开展全面合作、共建研究院等方式,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2011年以来,学校与地方共建了8个工业技术研究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校企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各种模式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通过战略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科技特派员等方式,与企业加强联系,推动与企业的产学研横向项目合作。2011年以来,新增横向科研项目合同7千余项,新签合同经费近28亿元,新增与企业共建技术中心(实验室)62个。
科技论文质量持续提高
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表现形式,其质量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原始创新能力和整体科研水平。我校2011年至2016年,SCI、EI、CPCI-S收录论文数及全国高校排名呈逐年上升趋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喜迎党代会】为科技强国奉献华中大力量
- 上一篇:丁烈云:华中大学子努力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 下一篇:“同城双星”龙舟赛我校龙舟队夺冠
相关推荐
- 校友总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常务理事会召开
- “讲好华中大故事”创意传播大赛深情上演
- 省教育厅职能部门党支部来校开展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主题党日联学活动
- 哲学学院三项目获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 【战疫·基层事记】社会学院学生党员服务群众传温暖
- 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校召开
- 实设处召开2021年实验室安全技术与设施研讨会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我校与清华大学开展两校四院党支部联合共建活动
- 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聂天元来校调研
- 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召开
- 首期光子学公开课暨开幕仪式举行
- 首届实验室安全文化周启动
- 第二临床学院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 我校国际学生参加中国-东盟青年精英交流活动
- 光盘,华中大食堂在行动
- 【学党史 庆百年】2021级民族本科生入学教育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党史故事分享会举行
- 【科学前沿】材料学院翟天佑团队在二维光电子器件封装领域取得新进展
- 远程学院开展全校教育培训工作专题学习
- 【战疫·党旗高扬】学生工作部党支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跨越4500公里 《计算机组成原理》武汉喀什同步开课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