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玲团队和陆军医大联合揭示导航环路机制,或可作为空间记忆操控靶点
新闻网讯 6月14日,国际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Neuron)在线发表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付玲教授课题组与陆军医大谌小维教授课题组的合作研究论文,题为《一条空间导航的记忆环路》(A visual cue-dependent memory circuit for place navigation) 。该工作在名为内嗅皮层第二层到海马体齿状回区域(MECII-DG)的神经通路上发现了一个经过空间学习而产生的与任务相关联的持续活动信号。这一活动信号依赖于学到的视觉线索,并且用光遗传学方法抑制这条通路会影响动物位置记忆输出。
该研究揭示了视觉系统、内嗅皮层第二层和海马齿状回组成的这条通路可能是视觉导航记忆神经环路的重要枢纽,为对目标导航和空间记忆的神经环路进行精准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
常常有朋友好奇自己老找不到路,必须依靠手机导航才能开车,是不是脑子里某个地方发育不好,造成空间记忆力差?
过去的几十年,科学家们已经对目标导航和空间记忆的神经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现初步了解,大脑的导航和空间记忆可能是由内嗅皮层-海马系统内的神经细胞来完成。上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Edward C. Tolman提出了脑内可能存在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的认知地图(cognitivemaps);70年代,英国科学家John O’Keefe在大鼠海马发现了位置细胞(place cells);2005年,挪威科学家May-Britt Moser和Edvard Moser夫妇首次在内嗅皮层发现了网格细胞(grid cells);随后,他们在内嗅皮层还发现了头部方向细胞(head-directioncells)、边界细胞(border cells)、速度细胞(speedcells)等。这些细胞可能就是Tolman提出的认知地图的组成部分之一,参与感知和编码位置、距离、运动方向和速度等空间信息。这些突出的工作,使得O’Keefe和Moser夫妇于201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尽管如此,这些细胞的活动与导航行为的因果关系是什么,内嗅皮层-海马系统是否存在特定的空间记忆环路等大量基本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大脑中存在着十分复杂神经环路网络,几乎所有的机体行为都是由大脑中各种特定环路的组合来主导执行。在熟悉环境中结合空间记忆和视觉输入信号实现的目标导航能力,是高等智能动物普遍具有的一种高级大脑功能。它既是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人工智能(自主导航控制)的重要理论启发源头。因此,如何准确的找到对目标导航至关重要的神经环路、掌握其编码模式并能够对其进行精准干预,是一个重要的神经科学基本问题。
该研究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很难使用标准的电生理和成像方法,在动物执行与空间记忆相关的任务时对通路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谌小维课题组与付玲课题组合作,巧妙地使用光纤光度计(Fiber Photometry),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八臂迷宫这两个经典的空间记忆行为学范式,实时记录投射到海马的MEC神经元在自由活动状态下的神经信号。他们发现了一个随着空间学习从无到有产生的神经元活动模式,被称之为任务关联持续活动(Persistent Task-Associated Activity, PTA)。该活动模式只在MECII-DG通路而不在另一条近邻的名为MECIII-CA1(从内嗅皮层第三层到海马体CA1区域)的通路产生。进一步实验发现该PTA活动的产生依赖于熟悉环境中持续的视觉输入;光遗传学抑制MECII-DG通路,会影响小鼠的位置记忆输出,无法导航到隐藏平台,而抑制MECIII-CA1通路是无效的。更进一步地,研究人员还通过多通道电生理记录方法,揭示了在这条神经通路的起始端(内嗅皮层第二层,MECII)的神经元受视觉输入引发的持续发放活动和空间位置编码模式,以及在整个学习记忆过程中该编码模式的变化。
综上,该研究通过光学和电生理技术的结合,找到了执行目标导航任务的关键记忆环路,并在环路水平和细胞水平研究了相关空间记忆的特征性活动模式和动态编码模式;并且以该环路为靶点实现了对目标导航相关空间记忆的精准可逆干预。该研究促进了对空间记忆机制的理解,也为空间记忆的精准干预、删除和植入提供了可能的理论基础。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付玲课题组和谌小维课题组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覃涵,联合通讯作者包括谌小维、付玲及慕尼黑工业大学Arthur Konnerth,参与作者包括科学院苏州医工所贾宏博等。陆军医大金文均和深圳先进研究院王立平在前期实验和病毒方面给予了帮助。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付玲团队和陆军医大联合揭示导航环路机制,或可作为空间记忆操控靶点
相关推荐
- 我校38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生殖健康研究所举办第一届“1+X”研究生学术论坛
- 【我为群众办实事】后勤集团全力保障校园环境卫生整洁
- 我校党外代表委员在2022年湖北省“两会”上积极建言
- 运动你我同行 彰显青春本色2020校运会精彩纷呈
- 同济医院抗洪抢险突击队昼夜坚守巡堤查险
- 李思芹:一个梦想、两地求学、三个学位
- 【2020我最喜爱的教师班主任】龚建宇:因材施教 指引方向
- 附属学校在武汉市第十三届学校艺术节中取得佳绩
- 第四届中国高校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年会在校举办
- 第四届职工岗位技能竞赛总结表彰大会举行
- 【共和国同龄人】七十载同舟济,一丹心勇向前——访向继洲教授
- 材料学院翟天佑、刘友文团队在电催化材料表界面结构设计领域取得新进展
- 社会学院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座谈会暨MSW研究生校外导师聘任仪式举行
- 电气研究生新生开启“电燃梦想”新征程
- 【战疫·青春行动】临淇社区致信感谢建规学子助力战疫
- 管理学院学子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佳绩
- 我校国家治理研究院举办“2022年全球变局与中国方案”高端论坛
- 第11届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POEM 2018)在汉举行
- ?【2021校运会】学生径赛:百舸争流,尽显风流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