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佳绩
新闻网讯(通讯员 符鹏)10月18日至20日,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我校荣获佳绩。
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刚”与“柔”团队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HuG”团队获得全国一等奖,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激光探针”团队获得全国二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TE”团队、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的“5G”团队和能源与动力学院的“再生碳源开拓者”团队获得全国三等奖。我校获全国“优秀组织奖”。
“刚”与“柔”团队参赛作品是“新型柔性Sb2Se3薄膜太阳能电池”,由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唐江教授指导参赛。该项目创新性的利用一维无机硒化锑(Sb2Se3)材料组建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兼顾有机材料的柔韧性和无机材料的稳定性。该柔性Sb2Se3薄膜太阳能电池厚度仅为10微米,十分轻薄,对于实现建筑一体化、便携可穿戴的分散式供能极具推动作用。同时,在当下智能化时代,在实现智能传感、万物互联的供能领域也是极具应用前景的。
“HuG”团队的参赛作品是“高安全、可裁剪的柔性准固态锂离子电池”,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先罗教授指导参赛。项目团队开发了一类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特性,且高安全不可燃的离子液体凝胶电解质,并利用这种电解质设计、制作了可以在各种复杂工况(折叠、裁剪、150°C高温)下还能继续工作的准固态锂离子电池,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推动准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极端环境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激光探针”团队的参赛作品是“基于激光探针的矿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装备设计”,该团队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激光与太赫兹功能实验室李祥友老师指导参赛。该作品针对能源及地质勘探领域的矿物勘测难、检测慢等工业难题,提出了基于便携式激光探针技术的解决方案,并分别从样品处理、设备集成及数据分析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了矿物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解决了能源装备领域的关键问题。
“TE”团队的参赛作品是“基于温差发电的户外智能金属垃圾分类回收箱”,该设计首次将热电温差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利用户外环境能源发电,实现了设备的自供电,同时该设计还融入了互联网+物联网的科技发展理念,成功实现了金属类制品的智能识别与分拣、互联网接入及网页宣传、满箱提示与反馈以及物联网终端管理等多种功能,这一智能回收箱不仅可以选择性地实现垃圾的初步分拣,有助于从源头上进行垃圾的减排与分类,同时该设计还可以实现环卫部门的智能化终端管理,为5G时代的智慧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5G”团队的参赛作品是“太阳能——生物质能耦合气化制氢装置”,该设计通过将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耦合,实现光热协同催化,制取高品质氢气,使得太阳能以氢能的形式储存下来,解决了太阳能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制氢成本,取代了传统的制氢方式,推动了氢产业的发展,同时解决了化石燃料储量不足以及伴随产生的相关环境问题。
“再生碳源开拓者团队”的参赛作品是“一种快速生物质烘焙粉碎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本团队针对现有生物质烘焙设备传热效率低、受热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本系统,通过采用机械破碎,以减小生物质原料颗粒尺寸,增加其导热能力,并且引入强烈的机械混合过程,以增强对流换热作用;本系统可以实现烘焙和粉碎的一体化有机结合,得到“1+1>2”的有益效果。相比于传统烘焙设备,本系统的烘焙效率高,烘焙速度更快,占地面积更小,烘焙产物均匀,并且可以进行连续不间断烘焙,适合工业化推广应用。
据悉,经网上初评、大赛专家组委会评审组会评审组会评,本次大赛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培养单位的1075支队伍参加,最终竞选出292支队伍进入决赛。我校共有22支队伍报名参赛,6支队伍进入国赛决赛现场。
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山东省教育厅、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联合主办。大赛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按照“竞赛培养人才、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围绕能源装备的技术创新,打造研究生创新交流实践平台,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自4月份大赛启动以来,我校研究生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系列赛事的组织工作,得到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大力支持指导,参赛同学积极投入,最终在本次大赛中斩获佳绩。
附详细获奖名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在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佳绩
相关推荐
- 副省长肖菊华来校看望慰问院士
- 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宣讲五中全会精神
- 【特色党建】能源学院硕2002班党支部举办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分享会
- 我校启动倡导“时间文明”系列活动
- 化学与化工学院学子在多项比赛中斩获佳绩
- 2021届毕业生助学贷款诚信知识宣讲会举行
- 2020“新生杯”辩论赛决赛落幕
- 【“长江学者”20年】材料学院黄云辉教授谈育人:肯干的都是好苗子
- 光电信息学院游龙教授团队在基于电子自旋的低功耗信息安全器件及系统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 【关注运动会】本科生田赛:突破与超越
- 我校举行2021年损伤与断裂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讨会
- 【庆百年 学党史】协和医院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
- “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师生代表征求意见座谈会举行
- 2020年“新生杯”乒乓球赛举办
- 【战疫?先锋人物】蒋伟光:投身捐赠平台研发,科研支持疫情防控
- 学校多名党外代表人士获表彰
- 校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等
- 材料学院开展研究生云上交流座谈会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校纪委推进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
- 【迎新季】2021级本科生入学教育之校园安全教育报告会举办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