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学院李一伟教授在类器官方向新突破
新闻网讯 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一伟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的类器官智能制造和高通量生产系统,已经和黑玉星岩科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开始了产学合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这项技术在近期获得了国家多所智库行研报告的肯定,有望在近期推向临床,为癌症病人提供个体化类器官构建和药物评估服务。
据了解,类器官是人工器官的一种,作为疾病研究和新药开发的利器,在医学界是当之无愧的前沿研究。成功构建人工器官,可以用于损伤的组织修复和器官替代,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目前,全球的类器官研究面临着一个共同难题:现阶段的人工组织依然只生存在培养皿里面,如何让其和人体一样承受物理压力并行使功能是一个重大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亟待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案。
李一伟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留学期间他已注意到类器官研究所带来的底层突破将赋能疾病模型构建、新药研发和再生医疗等领域产生跨越性变革。2020年初,时逢武汉新冠疫情爆发,他意识到,如果类器官可控构建技术在国内不立马起步,将会成为我国在新时代的又一个“卡脖子”技术。他深受武汉抗疫英雄城市的精神鼓舞,于是毅然放弃了海外提供的优厚待遇,选择回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的怀抱。
2020年刚一回国,李一伟便带领团队开始芯片上类器官的高通量培养。芯片上对细胞和药物的操作往往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点点细微的扰动甚至咳嗽一声都可能生成不同数量级的药物浓度配比,从而造成指导用药上的千差万别,而样本的稀缺性和唯一性更是要求每一次操作必须“零失误”。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一年多的辛勤耕耘,终于研制了稳定高效且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类器官培养芯片。
在李一伟看来,类器官国产化关乎国家高端医疗自主可控迫切需求。类器官的国产研发可以把国人的组织样品和遗传信息将被把控在自己的手中,通过国产类器官的技术,进一步助力开发针对中国人的药物、疫苗。将国人“健康密码”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生物安全新时代大背景下的基石,也是李一伟科研报国的初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生命学院李一伟教授在类器官方向新突破
相关推荐
- 同济医学院举行形成性评价方法专题培训
- 大学生急救技能考核在校开展
- 用人给力大胆创新 电气实验教学中心佳绩频出
- 【迎百年 学党史】新闻学院开展读党报学党史教育暨光明课堂第三讲
- 校友李明攀做客华中大校友下午茶
- 龚超谈“用朗诵讲述华中大故事”
- 教代会代表巡视同济医学院师生服务中心及碧珠长廊改造工程
- 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举行
- 华中科技大学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2020年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举行
-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Dietmar Harhoff受聘我校名誉教授
- 校长尤政调研机械学院
- 课程引领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人才培养
- 首期国际学生创新创业线上分享会聚焦在华创业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校党委书记校长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国际交流日,有你才精彩
- 【我为群众办实事】后勤集团风雨无阻守护学子
- 7000余名本科新生宣誓起航
- 本学期“微课堂”结课
- 【抗击新型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校医院:开辟三方阵地 同守师生健康
- 建规学院研究生“研学游”活动举办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