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王健教授团队研发新型矢量多普勒测量仪
新闻网讯 7月7日,《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王健教授团队题为“Vectorial Doppler metrology”的最新研究成果。此研究将具有空间变化偏振分布的矢量光场应用于光学测量,提出并实现了新型矢量多普勒测量仪,对于复杂运动信息的全矢量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论文第一单位,中心博士后方良与硕士生万镇宇为共同第一作者,王健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名誉教授、南非金山大学Andrew Forbes教授为论文合作者。
多普勒效应是一种经典的物理现象,属于波的基本特性之一。该效应来源于波源与观测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得观测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相对于波源频率具有一定偏移量。无论是机械波,还是电磁波,通过测量其多普勒频移,可以推算出观测者相对于波源的运动速度。多普勒效应已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交通测速、精密测量、激光制冷以及天文学与航空航天等领域。
光波属于电磁波,相对于机械波,如声波、水波等,具有超高速、大带宽、方向性好且能在真空中传播等优点,因此开发光的多普勒效应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传统的平面相位光束,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只有当运动物体在光束传播方向上有相对运动才能产生多普勒频移,称之为线性(或纵向)多普勒效应。最近二三十年,随着科学家对光的基本属性的进一步认知,光学研究已由简单的平面光束向更复杂多样的结构光束展开。结构光束的旋转(或横向)多普勒效应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为光学多普勒测量提供了更多的可测量维度。
纵观多普勒效应的发现及发展应用历程,该效应针对的只是波的标量属性,即由相位(或强度)的连续改变产生多普勒频移。对于本振频率比较低的机械波,通常可以直接提取其多普勒频移,从而测定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与方向信息。对于光波(电磁波),由于其超高的本振频率,提取多普勒频移必须采取与参考光进行干涉拍频。然而,干涉拍频虽然能提取多普勒频移量,但却丢失了符号信息,即无法区分多普勒蓝移与红移。因此,如果不采用额外的测量手段,如外差检测或双频检测,直接基于干涉测量提取多普勒频移无法推断出目标运动物体的方向信息,这无疑导致了光学多普勒测量的应用局限。
光波是一种横波,除了振幅与相位自由度,还有偏振自由度。光的偏振描述的是电磁场在正交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谐振情况。传统的平面相位光束,其偏振取向在光束横截面上是均匀分布的。对于一类特殊的结构光场,其偏振取向在横截面上呈空间周期性变化分布,称之为矢量光。针对这类矢量结构光场,近期,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多维光子学实验室(MDPL: Multi-Dimensional Photonics Laboratory)王健教授团队研究发现,粒子在这类光场中运动能产生新的多普勒效应,即矢量多普勒效应。区别于基于标量光场的传统多普勒效应(多普勒信号表现为随时间变化的一维强度信号),基于新的矢量结构光场的矢量多普勒效应,其多普勒信号表现为随时间变化的二维偏振信号。这类新的多普勒偏振信号,除了携带目标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信息外,还同时携带了速度方向信息。具体表现为,不同的运动方向导致多普勒偏振信号呈现出不同的旋转手性,如图1和图2所示。实验或实际应用中,利用两个检偏器分析两路信号光的相对相位差,就能轻松分辨出多普勒偏振信号的旋转手性,进而直接测定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与方向。
研究还发现,基于矢量结构光的矢量多普勒效应,不仅能直接测定粒子的运动矢量信息(速度大小与方向),还能潜在地追踪粒子运动的瞬时相对位置与瞬时速度,并且测量无须参考光束干涉,有很强的抗环境干扰能力。进一步,针对各项异性的运动粒子,理论分析发现,即使粒子在旋转的同时还处于自旋状态,通过对多普勒偏振信号进行标准的斯托克斯参数分析,或简单地利用两个检偏器分析,能同时测定粒子的旋转速度矢量(大小与方向)和自旋速度矢量(大小与方向)。
该项工作是对传统基于标量光场多普勒效应的一次突破,极大丰富了多普勒测量的内涵,同时对于矢量结构光场的基础研究及拓展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王健教授团队研发新型矢量多普勒测量仪
相关推荐
- 同济医学院2018届学子毕业典礼举行
- “学习贯彻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干部专题培训班举行
- 校领导赴长江证券看望校友并签订校企全面合作协议
- 附属同济医院干部职工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电信学院召开教职工会展望十四五规划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校团委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家庭关爱志愿服务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立德树人,战“疫”必胜 ——华中大全体辅导员给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党支部的回信
- 学校召开扶贫挂职干部座谈会
- 生命学院李子福教授、杨祥良教授团队阐明高压氧选择性提高纳米药物递送效率机制,提出利用高压氧赋能纳米药物清除肿瘤干细胞新策略
- 我校知识产权与知识创新研究中心三篇《专家建议》被教育部采用刊登
-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发表基础医学院黄波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 同济医院党委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建党百年“致敬榜样”多项荣誉
- 同济医院研究生党委开展“喻竹计划”暑期科技服务实践活动
- “一张表”工程二期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17级博党支部聚焦“面对疫情,公卫学生能做什么”
- 【整改进行时】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领导班子深入关爱学生群体
- 【2020我最喜爱的教师班主任】苏冠华:凝心聚力 师生同行
- 【战疫·青春行动】机械学院召开2019级本科生线上年级大会
- 我校西部计划志愿者王一苇参加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主题座谈会
- 朱增伟教授团队在反铁磁材料的魏德曼弗兰兹定律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