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人工心 “钢铁侠”迎来“心”生协和医院为心衰患者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通讯员 聂文闻 彭锦弦 刘坤维
“心功能正常,恢复得很好。”7月13日上午,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拿起听诊器为前来复查的三名“背包客”一一仔细检查。除了背着可以行走的电池帮助心脏正常跳动外,他们和正常人并无差别。很难想象此前他们曾因扩张型心肌病面临生命危险,因难以求得合适心源,先后在协和医院接受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这为他们赢得更多生的希望。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统计,我国现阶段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为3.3亿,其中心力衰竭患者达890万,而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衰患者最后的希望。但无法心脏移植怎么办?人工心脏的问世让更多心衰患者重获新生。植入人工心的“钢铁侠”们犹如有了“机械心脏”,为他们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董念国主任介绍,对于无法及时完成心脏移植的心脏病终末期患者,人工心无疑为他们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求“心”艰难,植入“钢铁心”续写人生
“浑身没劲、呼吸不畅、喝口水都吐,感觉人生到头了。”回想起五年前重度心衰的日子,33岁的廖翠仍连连叹息。2017年廖翠因持续呼吸困难,前往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随着病情不断恶化,身高1.68米的她消瘦到只有不到40公斤。2019年6月,辗转多地医院寻求治疗未果后,她与家人来到协和医院。经术前检查发现,廖翠的PRA抗体检测为90%阳性,而正常人只有10%,这意味心脏移植手术对她并不适用,她会对供体产生强烈排斥。
“植入‘人工心’吧,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就廖翠的病情向她提出人工心植入手术方案。廖女士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只要能活”,她说。
三年前,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完成的第一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田先生,也面临类似抉择。他受扩张型心肌病困扰长达五年,因病情持续恶化,2018年,田先生来到协和医院准备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但他体重达212斤,迟迟难以等到合适的供心。“大体重患者供心匹配难度极高,多等一天就意味着患者承担更多风险”,董主任多次组织科家团队讨论田先生病情,最终选择为他辅助人工心脏移植,先改善心肺功能,再等待供体移植。“这颗‘钢铁心’救了我。”田先生感谢人工心脏移植给了自己延续生命的机会。
来自福建小伙林林(化名)也是大体重的心脏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人工心脏移植时他仅19岁,体重达210斤。因严重的心律失常,他常常室颤晕厥,紧急之下,他接受了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背包”生活,“钢铁侠”迎来崭新人生
人工心脏主要由血泵、驱动装置、监控系统、能源四个部分构成,血泵置于患者左心室心尖位置,约180克重,通过一根导线与体外控制器和电池相连,以维持体内血液循环。患者需随身背包,放置控制器和电池,平时要注意导线连接处的清洁、消毒、换药,并且注意防水。
“心脏感觉沉了些,走哪都多了个‘包袱’。”廖翠指了指身上斜挎着小背包,里面装有钢铁心体外控制器和电池,重约5公斤。“开始并不适应,下雨天不敢出门。”术后3个月她逐步与这套装备成为形影不离的伙伴,现在不仅已完全适应,还能贴着防水膜,哼着歌享受沐浴时光。
“幸亏早前做了人工心,恢复得不错,不然真要走入绝境了。”廖翠回忆,手术4个月后,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丈夫和婆婆不幸感染被隔离,她独自扛起家庭重任,一边照顾3岁女儿与年迈公公的生活起居,一边操持网店维持生计。现在,廖翠经营的网店规模越来越大,从水果到快餐,再到服饰,种类繁多,周边人都亲切地唤她“杂货店老板”。性格开朗、健谈的她还常常与亲友、邻里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没想到我能拥有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生活状态。”她的喜悦溢于言表。
田光巍也对如今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术后,他身体日益好转。前不久,酷爱旅游的他与妻友自驾至安徽,登顶黄山。“以前心脏发病时连卧床休息都难,想爬上山亲眼见这美景更是奢望,现在能做到了!”那天,田光巍背着背囊,走了近3万步。不仅如此,平常他还会做些轻微运动,常在小区散步,一口气爬3、4层楼也不太喘。“我正在尝试减肥,已减掉近60斤。”现场,田光巍难掩喜悦地分享减重成果,他希望在这颗钢铁心的辅助下,恢复心脏功能,争取早日撤除人工心脏泵。
“没有什么不方便,就跟普通人一样。”21岁的小林背着双肩包,在医院做检查,他精神头十足,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
人工心脏,守住一份“心”希望
据董念国介绍,人工心脏又叫心室辅助装置(VAD),通过在患者的左心室上装人工心脏泵,将心房或心室的血液引流到辅助装置,通过血泵升压后,再回输到动脉系统,起到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做功,维持血液循环。人工心脏弥补了“心源”紧缺的技术空白,对于等待合适心脏供体困难的患者以及无法移植的患者来说是最合适且有效的办法,为患者争取更多等待心脏供体的时间,守住一份“心”的希望。
同时,董念国也在思考患者与人工心脏的未来,他期盼人工心脏最终会成为更全能、更耐用,更小巧,像除颤器、起搏器一样更隐形的设备,造福心脏病终末期患者。
“人工心脏的植入为更多终未期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手术赢取时间。”截止到发稿,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21年共完成近60例心脏移植手术,全国领先。器官移植是外科学“皇冠”,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主要手段。据统计,我国心力衰竭患者人数达890万,但心源有限,人工心脏的应用为无法及时完成心脏移植的患者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据悉,协和医院脑死亡供心心脏移植例数稳居全国第一;心肺、心肾、心肝等心脏联合其它脏器移植全国数量最多;儿童心脏移植数量连续10年占全国总量40%,目前已经完成超过100例儿童心脏移植,领跑全国。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心脏移植,其30天、1年、3年和5年的术后生存率均高于国际报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植入人工心 “钢铁侠”迎来“心”生协和医院为心衰患者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
- 校领导与工程科学学院学子共话人才培养改革
- 学习党史强信念勇担使命促发展邵新宇宣讲党史百年辉煌与校史奋进历程
- 【战疫·基层事记】管理学院开展疫情期间研究生助教德育助理云上交流分享会
-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凝聚发展强大力量学校表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个人抗疫精神宣讲报告会同期举行
- 第14届书画篆刻大赛文心墨韵 书写华彩
- 学校2021年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 计算机学院举行学风建设表彰大会
- 机械学院开展寒假留校学生慰问活动
- 生命学院薛宇教授团队在细胞自噬领域取得新研究进展
- 学工战线新学期首次副书记例会举行
- 学校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 “广东工研院杯”创新创业大赛暨“互联网+”校赛落幕
- 2019年争创“黄群班”暨班旗授旗仪式举行
- 卓尔捐赠一亿元支持学校发展
- 【暖心服务】绿色蔬菜现场惠售送货上门
- 我校顾问教授卡明斯基获评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年度人物
- 生命学院宁康教授团队合作发现肠道菌群通过降解抗坏血酸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发展
- 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和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仪式举行
- 做好居家消毒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 机械学院工业设计系举办2021届本科毕业设计展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