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会第四届菁青论坛暨我校材料与化学交叉学科高端论坛召开
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诚)6月4日至7日,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和我校共同主办,材料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四届菁青论坛暨华中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学交叉学科高端论坛在我校召开。副校长解孝林参加会议并致辞。
论坛开幕式上,解孝林首先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他指出,时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众多学者荟萃于此共商大计,立足国家新发展理念,推动学科在“十四五”中高质量发展,要突出学科的交叉、创新与拓展。他表示,近年来我校材料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一定学科特色,但仍需要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此次论坛紧扣材料与化学前沿热点,为大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推动材料与化学学科的基础创新、技术革新和广泛应用,希望各位专家可以对我校材料学科发展把脉会诊,提供宝贵指导和建议。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姚建年院士谈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化学和材料作为我国的优势学科,给相关的科研学者们极大的鼓励。材料化学学科有着发展变革性,材料的技术突破往往推动社会的发展,科研工作者们应当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祖国事业添砖加瓦。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主任侯仰龙教授强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周年诞辰,也是“十四五”起始之年,菁青论坛给青年学者学术交流融合发展提供了平台,进一步促进了国家人才的成长。
材料学院院长周华民教授向参会学者介绍了华中大材料学院的发展史及现状。他表示,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材料学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材料学科特色,学科声誉与世界排名(ESI第27名、US News第24名、软科第21名)稳步提升,这离不开业界同行专家的大力支持。此次论坛紧扣化学与材料学科的交叉,为学者们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是一场学术盛宴。
随后,大会特邀姚建年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作大会报告。
姚建年介绍了中国化学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科技大发展的时代,探索科学、满足生活需求离不开化学学科与数学、物理、生物、材料、医药、环境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化学将在多学科交织共响中扮演重要角色。继承和发展现有化学,科研工作者们可以寻找新的反应途径,构筑变革性化学反应体系,催生新的化学工业;从化学学科内涵出发完善从原子分子到材料的链条,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以化学为中心学科,开创新型分子+路径,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储备未来技术。
江雷围绕“量子生物合成与信息”主题,探索生命科学的终极科学问题——生命是如何实现超低能耗的高效物质合成、能量转换、信息传输,强调了该生物过程的必要条件——超低阻力的物质运输(量子/离子的定向有序集团运动),给在场学者带来一场“生命神经世界”的头脑风暴。
俞书宏在“仿生材料的研究实践与创新思考”报告中强调,材料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俞书宏以珍珠母贝壳和哺乳动物牙齿中羟基铃酸钙为例,向学者们展示了生物纳米结构的奇异,并提出面向材料实用化的迫切需求,纳米结构单元的的宏量制备与宏观尺度纳米组装体的功能化研究前景光明。
开幕式之后,各位专家学者在三个分论坛同步进行,群英荟萃。材料学院李会巧教授、沈越副教授、胡先罗教授、李渊教授、李箐教授、刘友文副教授分别与参会的外校专家共同主持三个分论坛,教授李会巧、胡先罗、李真、徐鸣、李渊、单斌、许恒辉,副教授赵英鹤、李和平、周兴、吴甲民、刘友文、张诚、诸葛福伟作邀请报告。材料学院、化学学院、物理学院、光电信息学院、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院系中心的师生齐聚一堂参加了此次学术盛宴。
大会执行主席、材料学院翟天佑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一处处长付雪峰教授,我校科发院副院长刘伟,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李毅,化学学院院长朱锦涛等参加会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化学会第四届菁青论坛暨我校材料与化学交叉学科高端论坛召开
相关推荐
- 刘剑峰课题组合作发现了调控γ-氨基丁酸B型受体上膜的功能域的结构保守性
- 【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大学数学教学教研中心——继承创新,打造“金课”
- 【战疫·党旗高扬】第一临床学院青年医学生热议总书记回信
- 肖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 【抗击新型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同济医学院:做好同济校区校园疫情防控
- 协和医院第五届微信科普大赛开赛
- 【迎百年 学党史】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学习
- 生命学院宁康教授团队合作发现肠道菌群通过降解抗坏血酸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发展
- 【迎新季】多彩系列活动助力21级本科新生扬帆起航
- 【青年学者说】苏彬:在这里做更纯粹的科研
- “森林大学”迎大雪 各方保障守安康
- 校纪委机关召开查办案件剖析反思会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社会学院云端建讲台,抗疫进课堂
- 我校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 【科学前沿】《自然·通讯》发表费鹏团队高通量光学成像研究新成果
- 公卫学院2021年夏令营活动开营
- 【梧桐语问学论坛】专家学者聚焦“新材料+”发展与规划
- 学校召开2021年离退休工作会议
-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王健团队全光手性分离研究获进展
- 第八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在我校举行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