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付英双教授团队实现新型二维范德华材料的制备
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志豪)3月16日,物理学院付英双教授带领的低维物理与量子材料实验室团队以“Realization of AlSb in the Double Layer Honeycomb Structure: A Robust Class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为题在纳米领域重要期刊《ACS Nano》上发表论文。物理学院硕士生秦乐、博士生张志豪和伦斯勒理工学院博士后姜泽禹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付英双与伦斯勒理工学院Damien West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团队成员张文号副教授、伦斯勒理工学院张绳百教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谷林教授合作参与了相关工作。
在二维极限下会出现与其对应的三维体系所不存在的新奇物理特性,因此探索新型的二维范德华(vdW)层状材料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获取单层范德华材料的途径是基于其体材料本身就是范德华层状材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层状材料层间弱的范德华耦合,用机械剥离法得到单层;另一种是通过薄膜生长得到对应的单层材料。2018年,理论上提出了一大类传统的三维二元半导体在二维极限下为了降低对应体材料的悬挂键能量,会体现出稳定的范德华类型的双层蜂窝(DLHC)结构。具体来说,具有纤锌矿或闪锌矿结构的传统III-V,II-VI和I-VII三维体系半导体可以在超薄极限下作为二维材料在动力学上稳定存在。此外,这类二维材料本身就是稳定的,与诸如“锑烯”和“铋烯”等“外部”材料不同,后者本质上是表面的扩展,需要与衬底相互作用来防止翘曲发生。这为二维材料物理性质的研究提供了一大类新型候选体系。但是实验上制备该类材料的三维母体本身就难以制备,其二维材料极限下的新结构需要更加精确的生长动力学调控。这对该二维材料的制备提出了很大挑战。
最近,团队用分子束外延技术(MBE),选取了AlSb和InSb两种预测的二维双层蜂窝材料,在石墨烯表面钝化的碳化硅基底上制备该材料体系。通过广泛的实验探索,团队确定了一组生长参数,成功制备出了单层范德华层状AlSb薄膜。但是InSb薄膜并未出现理论上预测的单层结构。团队结合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系统地研究了单层AlSb薄膜的结构特征,发现与所提出的双层蜂窝结构完全一致。在STM图像中可得到AlSb薄膜的原子尺度分辨,该原子分辨确实显示出三角形晶格,可以确定晶格常数为0.42nm,与理论值0.429nm吻合地非常好 (图1)。因为由STM成像确定的AlSb薄膜的高度会受到电子结构的影响,所以为了消除这种影响,他们采用STEM表征了AlSb薄膜的结构。发现AlSb薄膜相对于石墨烯表面的测量高度约为0.76 nm,该高度与单层DLHC AlSb在石墨烯上的理论高度0.767nm非常接近。接下来,结合扫描隧道谱技术(STS)和基于STM的准粒子干涉(QPI),他们研究了单层 AlSb薄膜的电子能带结构(图2)。发现其具有0.93 eV的带隙,这与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的1.06 eV的带隙和能带特征也符合地很好。
图1. 双层蜂窝结构的AlSb晶格结构图(左)和其扫描隧道显微镜形貌(右)。右图中的插图为测定的原子分辨像。
图2. 双层蜂窝结构的AlSb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能带(a)和通过扫描隧道谱-准粒子散射方法测定的能带结构(b-d)。(a)图中的黑色箭头代表准粒子散射矢量。(b,d)图中的红色曲线为理论计算结果。
单层AlSb薄膜的成功制备是对理论上预测传统半导体材料在二维极限下结构相变的首次实验验证。这类新型的二维材料数量很多,该工作开启了其他类似体系的探索。该类新型二维材料预测会展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包括基于vdW层间相互作用的新型拓扑绝缘体和因屏蔽作用减弱获得的激子绝缘体等。有望为其在纳米器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articlesonrequest/AOR-KUQTHHYI4PEFAMZYTZ2U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物理学院付英双教授团队实现新型二维范德华材料的制备
相关推荐
- 公卫学院参加湖北省传染病风险排查与治理体系建设重大项目研讨与动员大会
- 哲学学院自强标兵袁承志:挥洒阳光、青春本色
- 物理学院吴梦昊教授受邀介绍铁电研究的百年历史
- 经济学院本科生探索环保与创新之策
- 骆清铭院士团队在脑组织成像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 【战疫·基层事记】附小党支部以学生为本 先行启动教材邮寄服务
- 基础医学院杨想平教授和王国平教授联合团队的肿瘤研究取得新进展
- 省“三八红旗手”宁琴:抗疫火线铁娘子
- 学校研究部署校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 用青春建功新时代 六千毕业研究生告别母校踏上新征程
- 校长李元元看望新生
- 数字化迎新为学子打造“指尖上的报到”
- 2020“新生杯”辩论赛决赛落幕
- 【我为群众办实事】网络与计算中心优化校园室内外无线网络覆盖
- 【战疫·基层事记】战“疫”,华中大应多一份思考
- 我校入选科技部“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任务承担单位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社会学院云端建讲台,抗疫进课堂
- 新闻学院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召开党委中心组联组学习会
- 华中大-海德堡大学校际合作40周年“云庆典”举行
- 我校智能机器人团队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作冠军经验分享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