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3D打印“微铸锻”获突破性进展
新闻网讯 近日,由我校机械学院张海鸥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的金属3D打印“微铸锻”技术相继成功应用于大型泵喷推进器桨叶、新型高炉风口等大型复杂零件及高端材料制造中,充分证明了金属3D打印“微铸锻”这一原创短流程绿色制造技术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广泛应用前景。
金属3D打印“微铸锻”技术一次性制造成功大型泵喷推进器桨叶,该桨叶选用不锈钢316L原材料,成型尺寸达到直径0.6米、高度1米,总重量160千克,破解了在复杂曲面构建上同时进行打印增材、等材变形与铣削减材在同一装备上集成制造的“卡脖难题”。
泵喷推进器主要应用于潜艇军事、船舶重工等领域,是船舶航行的重要动力装置。通过金属3D打印“微铸锻”技术制造成功的大型泵喷推进器桨叶通过验收与测试,制造周期相比传统方式缩短了2/3,构件的力学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制造精度差由以前的0.5mm提高到0.1mm,没有检测到铸造缺陷如气孔、裂纹等。
“我们将原先需要8万吨力才能完成的动作,降低到八万分之一,也就是不到1吨的力即可完成,同时一台设备完成了过去诸多大型设备才能完成的工作,绿色又高效。”张海鸥介绍。
生产设备功率只需50千瓦,单位时间能耗为巨型压机的千分之二,金属3D打印“微铸锻”完全改变了传统机械制造长期依赖巨型锻机、长流程重污染的模式,不仅突破了现有3D打印金属零件疲劳性能和可靠性难及锻件的“卡脖”难题,也将过去必须由工业“大象”完成的任务,轻松交由智能化的工业“蚂蚁”操作完成。
“金属3D打印‘微铸锻’不仅实现了大型泵喷推进器桨叶绿色高效的短制造流程,还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为船舶航行提供更为强劲、稳定的“中国动力。”张海鸥介绍。
金属3D打印“微铸锻”技术还在近日由中国宝武武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钢”)成功应用于高炉风口制造,经检验,该新型高炉风口耐磨性大幅提高,抗热震性能远优于传统等离子喷涂工艺,风口使用寿命较传统方法提高5倍以上,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
武钢副总经理、原炼铁厂厂长陆隆文介绍,因为新型梯度功能复合材料“高炉风口”的使用寿命长,大大减少了停炉更换风口的时间,有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显著。经初步估算,使用寿命较传统产品提高5倍以上,节约的风口购置成本及更换导致的停炉效益共计约3027万元。
高强韧高可靠锻件是高端装备在恶劣工况下顺利运行的根本保证,其高品质短流程绿色制造技术是各强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在航天航空领域,高端零件的工况同样十分恶劣,需要极高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这与高炉风口的工况有一定类似性。
“高炉风口的成功验证了‘微铸锻’技术制造的零件完全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包括航天航空在内这样的‘尖板眼’制造领域,金属3D打印‘微铸锻’技术同样可以大派用场。”
张海鸥介绍,该技术不仅举重若轻地实现了短流程绿色制造,还大幅提高了制件的强度和韧性,提高了构件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可实现梯度材料、高温合金及超高强度钢等难成形材料的高品质制造,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舰船等领域的高强韧可靠性锻件制造,接受各种极端环境的严苛考验。
今年6月,金属微铸锻同步复合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获得2019年度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在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颁奖评语中写道:“该技术在技术原理、工艺及装备等方面取得突出创新,在国内外首次研制成功微铸锻合一装备,获得20余项专利等多项创新性成果,整体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张海鸥认为,科学的重大发现将显著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技术的重大发明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如今,科研基础条件大大改善,大力发展原创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正当其时。
“金属3D打印‘微铸锻’颠覆了国内外传统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和装备,有望结束传统重工业制造方式,破解了复杂大型零件制造的‘卡脖难题’,将‘脏、重、险’的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变为‘洁、轻、安’的美好生产方式。有望开辟中国领先于世界水平的绿色制造新时代。”张海鸥说。
小科普:
常规金属3D打印存在“卡脖”问题:一是没有经过锻造,金属抗疲劳性严重不足;二是制件性能不高,难免存在疏松、气孔和未熔合等缺陷;三是大都采用激光、电子束为热源,成本高昂。所以形成了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正因如此,全球金属3D打印尽管在中小尺寸零部件制造中存在优势,但在大尺寸零件制造上无法和大型锻压机相比,因此无法进入大型复杂零件的高端应用。
针对金属3D打印中的世界性难题,张海鸥教授带领研究团队潜心攻关,经过二十年不懈努力,发明了“智能微铸锻”3D打印技术,创造性地将金属铸造、锻压技术合二为一,实现了首超西方的边铸边锻的颠覆性原始创新。
张海鸥介绍,目前,国际前沿的金属3D打印过程是打印算一步,这一层打印完后,连续冷锻轧制算一步,二步要分开依次进行,即前一个步骤完了,后一个步骤方可进行,中间还要腾出金属冷却的时间。
智能微铸锻技术可以同步进行上述步骤,打印完成了,铸锻也就同时完成了,熔积效率是前者的3倍。将原先需要8万吨力才能完成的动作,降低到八万分之一,也就是不到1吨的力即可完成,同时一台设备完成了过去诸多大型设备才能完成的工作,绿色又高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金属3D打印“微铸锻”获突破性进展
相关推荐
- 第七期梧桐语问学论坛暨 第三届“人工智能与群体智能”学术前沿青年团队探索论坛举行
- 鄂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调研鄂州工研院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校医院:守护宏嘉酒店隔离点 守护校园安全
- 管理学院学子积极为武汉中小企业复工谏言献策
- 生物制药技术国际培训班在我校开班
- 【七一光荣榜】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风采(更新中)
- 经济学院钱雪松教授最新研究成果在《经济学(季刊)》发表
- 我校与之江实验室共建“图计算联合研究中心”
- 华中科技大学迎新工作火热开展
- 经济学院王少平等提出资产价格泡沫偏离有效市场的新检验
- 同济医院十年打造“咸宁样本”
- 附属同济医院携手硚口开设专家工作室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你在一线,我可以一直在线!”
- 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调研建规学院湖北省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训基地
- 【改革开放40年?国际交流篇②】数载引智结硕果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公管学院国际生:爱无国界,并肩抗“疫”
- 我校与湖北移动、爱立信共建5G联创行业应用开发实验室
- 邵新宇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校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举行
- 出版社公益学术资助项目、主题出版资助项目获批数量创新高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