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线上沙龙校友徐葵分享“基于兴趣的科研”
新闻网讯(通讯员 汪雷婷)4月25日下午,启明学院创新创业线上沙龙第七期在钉钉平台举办,08级电子系校友,现南京工业大学助理教授徐葵以“基于兴趣的科研”为主题,分享了他在课外创新、CSC公派留学方面的经验与感悟。
关于什么是科研,徐葵运用了一套非常生动的图形来说明。“读完本科,你具有一门专业知识。读完硕士,你在专业上又进一步。阅读文献让你接触到人类知识的前沿。选择边界上的一点—一个专门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直到有一天,这个边界被你突破。但是,不要忘记整张图的模样,因为,人类所掌握的知识领域不只是这一点,人类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不知有多少,而你需要学习的还有许多,继续努力向前推进吧”。徐葵鼓励同学们要敢于去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同时,徐葵认为科研的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而由于我们学校是工科院校,同学们也是典型的工科思维,所以在后两项有比较多的建树,但是基础研究领域也非常重要。
关于科研项目,徐葵说到其实大学生科研项目几十年前就在美国被提出,但是在我国是1996年由清华大学首次提出。刚开始国内只有几所TOP10的名校能够开展大学生科研项目,在近十几年这样的项目逐渐在高校中变得普遍,许多非985、211的大学也能够开展。在本科阶段学生主要是上大课,学习的主要都是老师准备好的知识,没有机会探索到知识的边界,但是这个时候如果能够自己去阅读前沿的文献,能够探索到知识的边界,就能够获得“兴奋感”,让人特别着迷。
关于怎么参加科研活动,徐葵也有自己的见解。(1)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知识非常有限,通常情况下科研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寻求导师的帮助,所以这就需要学生非常主动。本科生可以上每个学院的官网,查询每个导师的科研工作,然后从中获取关键词,去看科普性的知识。等到你对这个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兴趣之后,可以自己做一个PPT,给老师发邮件或者去办公室找相应的导师进行交流。(2)参加校内的创新项目,撰写报告或基金申请。也许许多同学都对文书撰写工作有厌烦和畏难情绪,但是在本科阶段许多老师对于文本的内容其实不会过分苛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准备时可以不认真,一定要注意格式,认真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即使最后没有申请成功,没有获奖,掌握写报告的能力对于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公司技术探索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3)参加挑战杯或者国家创新项目。
当谈到参加科研的意义,徐葵不谈功利,而重谈感受。(1)参与科研能够提供成长的机会。他认为很多项目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是创新,多年后回过头来看其实十分幼稚。但是同学们仍应该勇敢地去尝试,因为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当我们能够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某件事上时,就会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受。(2)参与科研能够锻炼团队协调能力。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我们要学会在团队中协调各自的特长。(3)参与科研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展示自己,因为在大场合报告的能力和文字撰写的能力真的非常重要。(4)参与科研能够增强合作意识。在团队中会有非常多思维的碰撞,而许多本科生自我意识比较强,不愿意去合作,这时就需要懂得妥协和退让,寻找问题最优解。
徐葵还概述了科研的基本流程。(1)确定课题大概方向。(2)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综合分析,确定选题。(3)根据现有条件,设计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4)实验、理论模拟、分析数据。(5)总结、撰写论文。其中他特别提到了要善用搜索工具,如果需要特别前沿的知识,可以在Google学术、搜狗微信、英文关键词搜索、Youtube学习视频搜索简明、前沿的学术资料,提高搜索的能力。
徐葵于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间参与了法国图卢兹三大公派联合培养项目。在公派期间,他体会到在法国的师生关系其实非常平等、严谨、活泼、不功利。由于近代科学主要是在欧洲大陆发展的,而法国也有非常深厚的科技文化底蕴,所以在法国学习就感觉接触到了近代科学的起源。
在考虑出国留学时,对于大家普遍会担心的能力问题、费用问题和语言问题,徐葵也一一做出了回应。他认为,在外国也会有很多中国或者其它国家的留学生,也有许多留学生的本科院校排名并不高,所以其实能力问题并不应成为阻碍你的难题。而谈到费用问题,他建议本科生可以关注学校里面的交换项目;攻读硕士或博士或想留学培养的,可以关注CSC公派,也可以在论坛上多搜索一些相关网站和资讯。说到语言问题,他认为普通中国留学生的语言水平在科研中基本够用,但是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困难。其实在很多生活场景中,并不需要太复杂的表达,中国留学生真正缺少的是勇气和自信。同时,他还是鼓励大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互动提问环节,针对本次的分享主题,同学们也踊跃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本科生如何平衡好科研和学习?”“准备公派留学需要哪些方面?需要准备多久?英语最少达到什么水平?”等问题,徐葵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感悟,一一作出了回应。最后,他还是鼓励大家要克服畏难情绪,无论是科研还是留学,都要敢于尝试,才能突破自我。沙龙结束后,参与的老师和同学们也纷纷对徐葵表示感谢,觉得受益匪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创新创业线上沙龙校友徐葵分享“基于兴趣的科研”
相关推荐
- 管理学院杨晔校友奖学金捐赠仪式举行
- 送祝福 细叮嘱 校领导岁末慰问一线师生员工
- 运动你我同行 彰显青春本色2020校运会精彩纷呈
- 校领导率团出访俄罗斯和德国
- 生命学院李子福教授、杨祥良教授团队阐明高压氧选择性提高纳米药物递送效率机制,提出利用高压氧赋能纳米药物清除肿瘤干细胞新策略
- 生命学院罗亮、孟凡玲副课题组制得超强活细胞拉曼成像探针
- 我校普通生男篮荣获23届CUBA二级联赛湖北省冠军
- 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项目结题报告会举行
- 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2020年“二上”预算培训会议精神
- 国际重要期刊《经济理论学报》刊发经济学院陈斌教授最新研究成果
- 管理学院“新零售模式的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成果交流会暨良品铺子产学研合作启动仪式举行
- 航空航天学院2021年“中国航天日”火箭模型科普实践活动举办
- 【战疫·基层事记】37天生命支持 吉大二院和同济医院接力按下“生命重启键”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师生筑堡垒,光电同抗“疫”
- “2021年机械工程青年精英春季论坛暨第十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颁奖礼”落幕
- 光电信息学院2021学术交流年会举办
- 校医院开展急救培训
- 【战疫·基层事记】华中数控向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捐赠红外智能体温检测系统
- 物理学院高义华团队在超级电容与压阻传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荣获第四届湖北出版政府奖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