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育:电光掠影 闪耀人生
他,1982年毕业于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1988年领导创建北京科锐,从事配电网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公司于2010年在深圳中小板IPO上市。他,就是张新育,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毕业30多年来,张新育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又有着怎样的人生轨迹呢?
急流勇退 下海经商
1978年,经历了部队和工厂历练的张新育,通过“人生能有几回搏”的高考炼狱,大浪淘沙后,考取了合肥工业大学。
入校后的张新育如鱼得水,尽情汲取着知识。他说,工大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是他进入白领阶层的第一步,也定位了他之后的人生轨迹。本科四年,作为班长的张新育不仅充实了专业基础知识,获得了深厚的同学友谊,还找到了生活和事业的伴侣……
1983年,本科毕业工作一年后,张新育考取电力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张新育进入电科院高压开关所工作。之后,他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很快成为电科院最年轻的副所长,拥有了让很多人羡慕的职业发展平台。
1988年夏天,他无意中看到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诞生了很多科技企业,并成立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鼓励科技人员在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四自原则”下自主创业。几天考察下来,张新育从这些创建不久的企业中得到启发,感悟到作为一个科技人员,除了做科研,还可以有其它的活法。
于是,张新育想创建一个更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以此证明自己不端铁饭碗也能够生存和发展。没多久,“电科院少了个年轻所长,海淀区添了个稚嫩科锐”,北京科锐通用电气公司破土而出。
艰辛创业 坎坷历程
1988年,在电科院东北角一个简易小楼中十多平米的房间里,张新育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没有资金,没有产品技术,张新育也从电科院的专家,变成了四处求人的民企经理。从心理到生理的极大反差,考验着刚刚下海的张所长。
创业初期,张新育经常坐着绿皮火车或者长途汽车,扫荡式地推销短路故障指示器、接地故障探测仪。
有时候,他一天要跑两三个县,深夜才能住宿吃饭。到陌生的城市推销产品,张新育要背着十几公斤重的演示仪器,一天跑上四五个单位,等不及公交车又不舍得打的,他就步行,到了晚上,膝盖疼得都迈不上台阶。
……
任何困难都没有挡住他前进的脚步。张新育说:“只要方向明确,再苦再累也能坚守。更何况我曾当过兵,这些苦算不上什么。”
创业的关键是敢想敢干,肯干会干。做任何一件事,既有成功的因素也有失败的因素。张新育总是先干起来再说,“碰到困难再解决困难”。
就这样,张新育不断琢磨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日积月累,他找到了做事的诀窍:一是先苦干才谈得上巧干,二是要用“把书看薄”的方法经常反思。
在张新育的带领下,科锐公司通过研发销售智能节电器、故障指示器,挺过了创业之初的那段艰苦时光。
1994年,科锐公司成为美国一家公司的代理商,在把美式箱变、美式环网柜等北美配电技术引进国内的同时,自身也获得快速发展,1998年公司销售额就达到上亿元。
好景不长,科锐公司良好的业绩让美国公司动了别的心思……最终,科锐与这家公司终止了代理关系。但此事也推动了科锐的转型,公司开始了以产业化为核心的二次创业。
短短三年的时间,科锐公司完成了从技术贸易到生产制造的转型。 2001年,公司2亿多元的销售额中,自制产品就占了七成。
十年磨剑 成功上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持之以恒,不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把梦想变成现实却并非易事。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出现了股份制。张新育闻风而动,1993年对科锐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理顺了产权关系。但上市对于当时的民营企业来说,只是个奢望。
2000年开始,出现了创业板的传说,张新育再次闻风而动,决心抓住机遇,实现企业的另一次战略转型。但因为各种原因,科锐公司的上市工作被迫一次次搁浅、停滞。这期间,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遭遇了数不清的波折和考验,张新育本人也经历了艰难的心理历程。
无数磨难之后,2010年2月,北京科锐终于在深圳中小板IPO上市,成为一家公众公司,登上资本运营的平台。
对于上市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张新育没有过多叙说,只强调,是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成就了自己的愿望,但是自己的梦想还远不止这些,今后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我虽然打造了一个上市企业,但如果让我给科锐打分,最多只能算是勉强及格。”面对大家的不解,他解释道,“与同时代的成功企业相比,就能理解我所说的勉强及格绝非自谦,但我也绝不甘心就此定论!”
科技为本 锐意创新
回顾科锐的发展历程,张新育认为,科锐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做人诚信,二是做事创新。
因为诚信,他们最终聚集起一批愿意诚信做人、能够和谐相处的同路人,赢得了一批批忠诚客户的信任。为了追求创新的愉悦,他们铸就了科锐品牌的声誉,奠定了科锐的市场基础,实现了产权清晰的资本积累。
公司名称“科锐”,英文是创新的意思,这也是科锐行动的指南。
成立以来,科锐做出过很多可称为创新的业绩:1990年发明了线路故障指示器,至今仍是国内配电线路查找故障的主要方法;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引进美式箱变等北美配电技术设备,被国内电力行业广泛应用;1999年,率先引进推广永磁机构真空开关,目前已成为国内配电开关领域的重要分支;10年前研发推广模块化变电站方案,现已被很多电网公司应用于标准设计……
在科锐公司,可以看到墙上写着公司的愿景“持续推动电力技术进步”。张新育说,作为从电科院出来的公司,自己的愿望就是能够在中国电力系统的技术进步中有更多的科锐足迹!
在科锐的经营管理中,也体现着很多创新的元素:1988年,公司民主选举厂长;1992年,首批在中关村申请进行股份制改造;1998年,出资20万元聘请咨询机构,帮助企业规范化管理;2001年,采用内部局域网和CRM管理系统……
张新育说,他梦想中的科锐,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富机器,而是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企业组织。
工大情缘 心系母校
张新育、张汉华夫妇都是我校发电1978-2班的学生,又先后考取了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生。1992年,科锐创业艰难之际,张汉华也放弃了电科院高压所的科研岗位,加盟科锐。
在共同奋斗科锐事业之余,夫妇俩心系母校。他们反复强调,在母校的四年,不仅是他们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他们爱情的摇篮,希望有机会回馈母校的培育。2014年6月26日,张新育六十岁之际,夫妇俩出资在我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设立“张新育奖学金”,每年出资6.2万元,奖励该院优秀本科生、研究生。
值得一提的是,科锐的管理团队中,不乏我校校友的身影,如安志钢、王建、韩明、张斌、张汉华等。
张新育回忆起在母校读书的情景,感慨万千。当年,他早上到斛兵塘边背书,晚上到图书馆占座自习,课余听各种学术报告、音乐艺术讲座,班级同学到安庆和淮南实习、到大蜀山野炊等等,无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受到的文化熏陶,都对自己后来的工作生活帮助很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
“我们上学时,教高等数学的宁老师非常敬业,课间问他习题,他都会非常耐心地讲解;如果当时解答不出来,第二次上课一定会告诉你,绝不会不了了之。还有教党史的陈老师,讲课时非常有激情。每次上这些课时,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能够感受到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每每想起母校,就会想起这些老师,心里暖暖的。他们的敬业精神,也影响了我们,让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爱,心存敬畏。”张新育感叹道。
作为创业20多年的老校友,张新育给学弟学妹三点建议:一能否把握三个要素:是否符合自己的长处?是否适合创业?是否适合当领导?二是否具备足够的牺牲精神,是否能够忍受委屈和孤独?三是否懂得放弃,没有舍便没有得。
张新育建议学弟学妹们不要盲目创业。“大学毕业后,最好先去企业锻炼几年,从基层理解员工的立场,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观察公司的运营管理,在内心绘制自己的梦想蓝图,等待机会。”他希望大家明白,今天能够做个优秀员工,未来才可能做个好的管理者。
他希望母校严整学风。不良学风会形成坏习惯,如果带到工作生活中,对未来做人做事,都会有负面影响。他建议学校多组织健康的课外活动,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他们在未来人生中,丰富和调节自己的生活。
在母校即将迎来70华诞之际,张新育真诚地祝福合肥工大越来越好!
笔者也期盼张新育继续书写他的人生新篇章,期盼科锐继续电光掠影,耀眼璀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张新育:电光掠影 闪耀人生
- 上一篇:李立功:勤奋铸就梦想 科研创造辉煌
- 下一篇:周川棋:奉献青春 历练自我
相关推荐
- 党的十九大代表徐川来我校作专题报告
- 2019年安徽省“文化名家进高校”暨“非遗进校园”首场活动在我校举行
- 学校举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召开
- “我和我的祖国”合肥工业大学第三十三届书画展在宣城校区开展
- 我校教师在第六届安徽省高校教师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中获得佳绩
- 软件学院2015级完成“企业实训”
- 我校教师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特等奖
-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召开2019年度重点基地建设研讨会
- 【主题教育进行时】软件学院举办老教授主题教育座谈会
- 我校获批“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利用工程实验室”
- 学校举办校园防范电信诈骗知识宣讲会
- 我校教师获安徽省高校教师“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
- 2019年中国学生街舞锦标赛我校学子蝉联冠军
- 我校第三届大学生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圆满落幕
- 学校举行2019年度安徽省科技强警项目启动会
- 我校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超高储能密度新型无铅弛豫反铁电陶瓷
- 宣城校区第八届体育联赛开幕
- 我校在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中再创佳绩
-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陈希原一行来我校调研学生资助工作
新闻公告
-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携《五月的鲜花》来校演出 12-10
- 经济学院开展“精准就业”助力季系列活动 12-10
- 第十届“三菱电机奖学金”颁发 12-10
- 共青团新闻联播报道我校研支团“爱心衣橱”活动 12-10
- 学校召开2020年度国家自科基金申报动员会 12-10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召开班主任工作专题研讨推进会 12-10
- 学校为年轻辅导员开展心理专题培训 12-10
高考招生
- 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