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大学 > 新闻公告 >

南京艺术学院顾平教授应邀到河南大学讲学

2021-04-23 0 新闻公告 来源:河南大学新闻网

4月23日上午,南京艺术学院艺术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研究》杂志副主编、《美术与设计》杂志副主编顾平教授应邀在美术学院一楼会议室作了 “写论文、报课题真的很难吗?——艺术学科理论研究之门径”主题讲座。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副院长王圣松、美术学院、文学院、欧亚国际学院的教师及研究生们聆听了讲座。讲座由美术学院副院长马利霞主持。

此次讲座顾平教授结合实际的课题案例进行讲解。首先提出什么是艺术的理论研究?顾平教授说:“艺术理论研究必须具备三种能力:学科知识储备信息的能力、研究能力、思考力。”这三种能力培养的共同途径是:读书,并且读书的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其次是问题的发现。在寻找问题时需要关注三点,一是问题的性质,是否是学科的、创新的、有价值的、适宜的。二是寻找问题的途径,可以是围绕自己研究的领域,可以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也可以是在现实的学习与工作中。三是新颖选题的特征,新颖的选题是无人涉足的研究领域,或是学科前沿的理论探讨,或是老问题的新研究视角、新材料、新技术、新研究方法的运用,或是海外新理论、新观点的推广。以“元明清题画诗文图关系的演变”“汉代画像石题榜隶书艺术研究”等等选题为例进行讲解。再次是问题的分析。分析问题的思路其实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选这个题?怎样来破这个题?预期将会形成什么成果?顾平教授解释说这三个问题也就是研究现状的梳理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结论、观点与创新点。并且以“存续与流长:旧城空间环境“微更新”的模式与路径研究”“女性与家具:性别视野下《红楼梦》中的家具研究”等等为例进行具体的阐释。最后是问题的解决。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一般是采用一个逻辑进行论证。在讲授根据问题查材料时,顾平教授举了一个“螺丝钉、螺丝刀、锤子”的例子,查资料时要看自己手里面的是螺丝刀还是锤子。在完成文章写作时可以分成三部分:1.开头,提出问题,理清论证思路;2.展开论证,论点1、论点2、论点3……的展开;3.结论与总结,得出结论,本选题研究的意义等。然后是关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国内国外都要有,、现在过去都要有、重要的不能丢。最后顾平教授以自己申报项目的申报书为例讲解申报书的填写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讲座结束后,顾平教授与师生进行了学术互动与交流,氛围轻松愉快。顾平教授不仅介绍了艺术理论研究工作的关节,并且有的放矢的给出了中肯的意见。本次讲座不仅为研究生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也对学院研究生教学有启发意义,顾平教授深入浅出地向与会师生传授如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读书,积累知识,获取方法并建立思考,如何打好科研工作的基础,使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顾平,男,1965年6月出生,安徽芜湖人。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艺术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画学研究》、重点项目《宋画创作的文化情境考察》、一般项目《两宋画院研究》等多项。主要著作有:《林风眠》《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成因研究》《美术教育学导论》《近现代中国画教育史》《美术考古学学科体系研究》《沚阜文存》《中国画教育现代转型》等10余部,出版画册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第三届全国美术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等多项奖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南京艺术学院顾平教授应邀到河南大学讲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