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东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中俄联合研究院第五届青年学术精英讲习班在校举行

2018-11-14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新闻网

  为顺应近年来中俄两国全面提升双边关系、共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新背景,在教育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华东师大以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为平台,与俄罗斯相关高校及学术机构合作建立中俄联合研究院,希望通过推动中俄两国在人文社科领域高层次、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为中俄两国及其他欧亚国家的青年学者搭建基础性研究平台,培养具有国际眼光、通晓中俄两国及周边国家人文社科传统的青年学术精英团队。11月3日至9日,第五届中俄精英班于在我校举行,此次共有30名来自俄罗斯、美国、挪威、及中国等8个国家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参加本届讲习班。本次研讨主题是:国家建构、新型国际关系与全球秩序。

中俄联合研究院第五届青年学术精英讲习班在校举行

  11月4日上午,“中俄联合研究院—第五届青年学术精英讲习班”在理科大楼A416室正式开幕。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教授主持开幕式。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Sergey Vasiliev教授、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的Timofei Bordachev教授以及来自美国文博大学的于滨教授、加拿大卡尔顿大学Piotr Dutkiewicz教授等应邀出席。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Sergey Vasiliev教授致辞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Timofei Bordachev教授致辞

美国文博大学于滨教授致辞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Piotr Dutkiewicz教授致辞

  开幕式上,刘军回顾了我校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的发展历史、中俄青年学术精英讲习班的发展历程,并代表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表达了对第五届中俄青年学术精英讲习班参会学子的欢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们与同学们纷纷做了精彩的自我介绍,并表达了对此次讲习班活动的向往与期待。

华东师大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致辞

  为期一周的讲习班共邀请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爱尔兰及挪威的9位教授为讲习班学员发表演讲。来自复旦大学的沈丁立教授,对十九大之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做了深度剖析,并对当前形势下中国作为一个崛起大国如何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定位自我做了精彩的发言。于滨教授对自由世界秩序做了深刻的分析,以及对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以及美国的国际关系理念和特朗普主义做了详细的阐述。浙江大学郦菁副教授对中国决策机制的发展过程做了详细介绍并就当前智库的发展进行了评述。

复旦大学沈丁立教授发表演讲

浙江大学郦菁副教授发表演讲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的Timofei Bordachev教授分享了他对中俄合作前景的一些看法。Bordachev从中美俄三角关系入手,分析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他认为,中俄不存在意识形态竞争,但是仍旧缺乏足够的相互理解。从经济、结盟可能、战略三方面入手,对中俄合作进行了展望。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Sergey Vasiliev教授以全球能源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发表了演讲。Sergey Vasiliev认为,当前全球政治中,能源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重要的外交工具。自然资源的重大发现在外交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科技的变革也给能源储备带来积极的影响。来自爱尔兰科克大学的Andrew Cottey教授阐述了他对中国-欧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理解。Cottey在回顾了1980年至今中欧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介绍中欧之间现有的高制度化的合作框架之后,指出了双方现有的共同利益,同时也指出了双方有争议的一些领域。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的Timofei Bordachev教授发表演讲

爱尔兰科克大学的Andrew Cottey教授发表演讲

挪威诺德大学商学院高北经济与治理中心弗罗德·麦勒姆维克(Frode Mellemvik)教授作讲座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欧洲和俄罗斯研究所政治学系皮奥特尔·杜特克维奇(Piotr Dutkiewicz)教授为学员们做了题为“现代国家面临的双重挑战——国家再造与非国家霸权”的讲座。该主题围绕三个假设展开:当前国际秩序处于结构性矛盾状态;体系矛盾引发恐惧;体系转型时期的恐惧可能成为新霸权产生的工具。基于矛盾-恐惧-霸权这一逻辑,国际体系转型的矛盾具体表现为霸权与多极、全球化与认同政治、财富与贫穷、权力与政治。因此,如何维护世界稳定成为当前亟须研究的课题。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张昕副教授做了关于“Geographic Imagination,Territorial Rescaling,and Reamking of the Eurasian Space”的讲座,他通过不同国家视角的地图深入浅出的向参与讲座的学生们展示了不同国家对于某一项世界事务的理解往往各不相同,以BRI为例,中国与欧亚各国由于各自的世界观不同,对BRI的理解完全不同,提出在争论BRI性质如何的时候是否有共同的前提和认知基础。挪威诺德大学商学院高北经济与治理中心弗罗德·麦勒姆维克(Frode Mellemvik)教授为讲习班学员做了题为“挪威视角下北极价值建构的机遇”的演讲,包括北极对于挪威的地缘政治与社会发展价值、挪威的北极愿景(和平、创新与可持续)、北极的商业活动与机遇、巴伦支海的合作项目以及北极合作的三种前景。

华东师大张昕副教授作讲座

与会学员们认真聆听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为学员颁发证书

第五届中俄联合研究院青年学术精英讲习班闭幕

  9日下午,第五届中俄联合研究院青年学术精英讲习班的闭幕式在理科大楼A416举行。Piotr Dutkiewicz与Andrew Cottey教授分别发表闭幕致辞,他们感谢这次讲习班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青年学生汇聚一堂,交流看法,表达对世界新形势的看法,同时也对青年学者致以厚望,认为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青年一代应该更加努力,发挥创造力,共同致力于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刘军教授发表闭幕致辞,首先他感谢来自不同国家的教授和学者来到中国,来到华东师大,教授与学生互相交流意见,这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刘军表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前所未有地紧密起来,华东师大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是非常国际化的平台,他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学生再来上海和华东师大。致辞结束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纷纷展示各自的才艺,讲习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



图文、来源|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编辑|王晓荣  编审|郭文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俄联合研究院第五届青年学术精英讲习班在校举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