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科研入选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进展
5月29日,2021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开幕式举行,现场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黎夏教授及合作者的“全球高精度城市用地变化及其对环境生态关键因子影响的模拟研究”是上海市唯一入选的成果。
2021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开幕式举行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地理学者应当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崛起强盛的历史使命,中国地理学会作为“世界一流学会”建设的探索者,将继往开来,团结全国广大地理科技工作者,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谋划未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为鼓励广大地理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方面持续实现新突破,年会现场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
年会现场“2020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发布
预测复杂的城市演变过程
近三十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城市发展也伴随一系列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动态地模拟城市动态、确保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然而,城市作为一个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的复杂巨系统,难以用传统线性、静态的研究方法来解决。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黎夏团队以“地理过程建模的多尺度空间协同与精细化模拟:以城市群增长为例”为题开展研究,利用空间建模与地理模拟的手段来预测复杂的城市演变过程。
在团队建立的GeoSOS(Geographical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Systems)框架基础上,项目进一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被列入2020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之一。发布了新一代的土地利用模拟模型GeoSOS-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http://www.geosimulation.cn/FLUS.html),是目前国际上少有能在全球尺度下运行的模型,具有最高的空间分辨率,并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该模型考虑人类活动与自然效应的多种驱动力因子,实现了自上而下的气候驱动与自下而上的空间模拟双向耦合,解决了全球大尺度、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模拟,以及与陆面模型耦合等难题(图1)。
图1:耦合人类活动与自然效应多种驱动力因子的GeoSOS-FLUS模型
GeoSOS-FLUS模型是唯一被国际人文地理百科全书收录的土地利用模拟软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 Batty也高度评价该模型,认为该模型将人类活动嵌入到土地利用模拟模型中,更加真实地反映人类行为对现实城市的影响。模型通过引入基于轮盘赌与自适应惯性竞争机制,能有效处理大尺度范围内自然作用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土地利用转化过程,并能获得更真实的空间细节(图2)。
图2:利用高分辨率模型展示中国珠三角、长三角、德国柏林、美国旧金山城市群地区的空间细节
进一步利用该模型,黎夏带领团队将多项“全球城市变化与环境影响”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上,例如利用该模型探究了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扩张对陆地NPP变化的相对贡献(图3)。
图3:全球2000-2010年城市用地变化与气候变化导致的NPP损失对比
成果入选了2019年Nature Communications地球与行星科学TOP 50论文之一,并被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司《环境政策科学》特别介绍和转载,推荐给欧盟超过20,000的政府官员、学术界和商业人士等;还利用该模型预测了最新全球气候情景下2015~2100年全球城市用地的空间演化格局(图4),成果发表在2020年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表明,预计未来全球城市扩张将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约1~4%,约等于每年1.22~13.89亿人的粮食需求。
图4:SSP情景下2010-2100年全球及典型区域的城市用地需求量预测
目前GeoSOS-FLUS已被美国、欧洲等几十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例如耶鲁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使用,软件下载量超过13,000次,已经成为国际上应用十分广泛的土地利用模拟软件。广东省、吉林省及长春市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规程明确建议使用FLUS 模型,已在全国六十多个城市得到成功应用,为地方政府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2019年还被集成到亚洲最大的GIS软件(SuperMap)中,以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用于解决资源环境优化问题。GeoSOS-FLUS有望成为未来地球模拟、全球变化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国家一带一路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情景模拟工具(图5)。
图5:GeoSOS-FLUS模型在未来地球模拟、全球变化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国家一带一路等研究的应用前景
华东师大地理学科底蕴深厚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围绕国际前沿,集聚团队精英与领军人才,在河口海岸、城市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育和自主GIS软件等领域取得重要创新和突破性贡献,支撑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需求。学科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由竺可桢先生创办的原浙江大学地理系基础上组建而成。
在胡焕庸、李春芬等前辈大师的开拓奠基和数代地理人的传承下,华东师大地理学家群体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认可和赞誉。学科是我国最早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是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上海市高峰学科。2016年进入地球科学ESI排名前1%,2017年进入双一流重点学科建设。
图文、来源|地理科学学院 编辑|宁沛灵 编审|吕安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华东师大科研入选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进展
相关推荐
- 我校男篮获“上海市最佳阳光体育活力园丁系列奖项主题活动”年度最佳运动队奖
- 华东师大2020年纪检干部专题研讨班在校举办
- 华东师大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
- 我校代表团访问澳新合作院校
- 第二届WESTPAC科学研讨会暨第三届WESTPAC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海洋微塑料及塑料垃圾分布、来源、归趋及影响研讨会举办
- 我校举行首次校庆、基金工作能力提升培训
- “推进《中国智慧》课程建设研讨会”召开
- 安庆市副市长王爱武一行来校洽谈
- 华东师大举行建设一流教育学科专题会
- 大夏舞台上演多媒体舞台剧《白蛇传》
- 校领导和老龄办同志看望参加抗战的老同志
- 华东师大本科学子获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一等奖
- 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所属企业工作研讨会
- 十位学者入选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 越剧《花中君子》亮相大夏舞台
- 华东师大召开2021年安全工作会议
- 首届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在华东师大举办
- 华东师大举行上海两会代表委员行前交流会
- 致敬!华东师大师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 我校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4项
新闻公告
- 华东师大第二十八届本科教学与教学管理研讨会召开 08-31
- 陈铁迪访问华东师大,共话两校合作,实践终身教育 08-27
- 华东师大沉浸式“大课堂”, 行走天地间 ! 08-27
- 九三学社华东师范大学第六次代表大会举行 08-26
- “长江口北支现状与未来”高级专家研讨会在校召开 08-24
- 华东师大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演练 08-24
高考招生
- 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