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大连理工大学 > 新闻公告 >

不忘教育初心 牢记树人使命

2019-11-26 0 新闻公告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新闻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11月11日-15日,学校领导深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走入青年学生中间,围绕大学生关心的重点热点话题和同学们交流研讨。学校领导充分肯定了“基础”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肯定了同学们积极参与的高度热情,并对讨论给予指导和总结。

11月15日上午,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姜德学与化工学院化1912班的同学围绕着“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希望同学们研讨气氛更活跃一些,适当缩小话题范围,做到小而精。

姜德学对大学生如何承担使命与责任给予了指导。一是要思考自己与伟大中国梦的关系,明确大学生的身份是追梦人和筑梦人,当代青年的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紧密相连,既是见证者也是建设者和创造者,大学生要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中,努力在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成就精彩人生。二是要知道作为一个大学生的使命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三是要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这样才有能力去完成伟大中国梦。四是要与现实相结合,脚踏实地,知行合一。

11月11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成恩与能源与动力学院动1901班的同学围绕“当代大学生最缺少什么”进行讨论。李成恩表扬同学们能直面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具有敢于查摆自身问题的勇气。他建议同学们要养成深刻思考的能力,对所见所闻深刻领悟,课程虽结束,思考不停止,围绕主题继续深入探讨,让思考和研讨成为大家终身受益的过程。

李成恩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青年知青时期的事迹,鼓励同学们应重视个人精神品质的培养,大学阶段是习得知识、学得技能的最佳时机。当代大学生应注重全方面的发展,为将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基础。他对同学们提出希望,要敢于向困难发起挑战,敢做困难事;应有格局观,立大格局,放眼世界,纵观古今,吸取历史的教训,以史为鉴,时刻警醒自己。

11月11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丹与能源与动力学院动1906班的同学围绕“佛系是否是当代青年的幸福之道”一起交流。宋丹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小班研讨采取辩论的形式非常好,大家既有思辨精神又有思想交锋,希望大家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目标的人。他对“佛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来源做了深入分析,分别从文化主旨、做人标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哲学倾向等方面入手,对儒、道、佛家等思想进行解读,总结精华,去其糟粕,为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学习指明了道路。他勉励大学生要多读书,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做有理想信念、知行合一、积极健康的新时代青年。

11月15日上午,党委常委、副校长贾振元参加了建水1902班“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与目标”的讨论。他对同学们在讨论中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精神状态感到欣慰与高兴,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二是要有真才实学,大学生最重要的是先把学习搞好;三是要身心健康,杜绝颓废和抑郁,快乐生活和学习。

11月14日下午,党委常委、副校长毕明树与材料1903班同学围绕“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律精神”展开交流。他鼓励同学们要严格自律,既要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努力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又要志存高远,始终积极向上,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要正确自我定位,认清优势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要从小事做起,迈稳步子、夯实根基;要勇于实践、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拼搏奋斗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起步早、有创造,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品德课教学开全国高校之先河,并在全国最早开创了思政课案例教学和“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领导深入思政课堂,通过作形势报告、同师生座谈、进行专题讲座、参与小班研讨等各种形式,加强面向师生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讲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此举措已经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责任编辑:王增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不忘教育初心 牢记树人使命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