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子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喜获两项金奖
美国东部时间11月4日,2019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简称iGEM)颁奖典礼在波士顿举行,我校两支参赛团队双双勇夺国际金奖。这也是我校学生团队继去年首次参加iGEM比赛获得银奖和最佳单项奖提名以来第二次参赛。两个团队共由31人组成,其中21人来自生物工程学院,其余10名队员来自全校应用化学、自动化、软件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等9个不同专业。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杨君、高级工程师孜力汗、副教授韩璐璐、副教授孔凡涛担任指导教师。
iGEM竞赛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办,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国际竞赛,参赛团队需要利用标准生物模块(Biobricks)来构建基因回路、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实现对精致复杂人工生物系统(Artificial Biosystem)的预测、操纵和测量,并加以社会调研、实践、现场答辩和墙报展示等以完成比赛。
我校获得金奖的两个项目分别是“利用DNA水凝胶捕获循环肿瘤细胞”和“光可控莱茵衣藻微型机器人的设计”
利用DNA水凝胶捕获循环肿瘤细胞设计举例
利用DNA水凝胶捕获循环肿瘤细胞是为了解决活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的识别、可视化、捕获等难题,团队构建了一种包膜CTC的多功能DNA水凝胶,称之为“Cell in CELL, CiC”。通过这种策略,临床上会建立起一种了解患者病情的新方法,而研究人员则有机会获得具有高生物活性的CTC。其策略主要包括三个重要部分,荧光标记的ssDNA适配体,特异性引发水凝胶的机制和构建DNA水凝胶。策略具有极大优越性,主要体现在:首先,采用RCA和MCA的组合,可以实现DNA水凝胶的大小和形态可控;其次,CTC非常罕见,它们的大小和形状与白细胞相似,我们的方法可以放大差异,使后续的分离更加方便;第三,传统的基于DNA水凝胶单体的捕获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核酸,此方法能够极大降低成本。
红光转换器控制系统的线路设计
光可控莱茵衣藻微型机器人的设计的灵感来自漫威的超级英雄蚁人,莱茵衣藻是一种真核、光合自养的模式生物,它拥有两根鞭毛,并且能趋蓝光运动,因此我们想设计一种光可控的衣藻微型生物机器人,关注于拓宽衣藻机器人的感光光谱。团队从两个方向进行设计:一方面对其自身的感光结构进行改造,外源表达来自团藻的视紫红质通道突变体VchR使其可感受589nm的橙光;另一方面设计光转换器实现内源光对运动的激发,我们以红光控制蛋白PhyB/Pif3为例,结合分裂的海肾荧光素酶,提供了一种普遍性的光转换器设计思路,这是团队的创新点。在实验中发现海肾荧光素酶催化发光无法激发藻的运动,因此在注册表中寻找到NanoLuc,通过模型对NanoLuc的分裂位点进行了预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蛋白分裂预测方法。
该项赛事周期长、任务多、难度大。去年12月份以来,生物工程学院以生命创新实验班为平台,邀请张浩千、周雍进等合成生物学专家和北大、上交、国科大等传统强队领队、队员走进课堂与队员深入交流,增强了同学们对合成生物学学科特点以及iGEM竞赛规则的认识,并利用学院优秀师资力量在文献检索、实验训练、团队建设等方面对同学们进行系统训练,培养了一批“生力军”。
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教务处、校友工作处以及创新创业学院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立足一流学科优势平台,多措并举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走出国门、接触学科前沿发展领域,在培养具有卓越科研素养、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取得实效。
据悉,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权威大学生学术竞赛,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3年创办,2005年发展成为国际赛事,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2019年共有来自5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5支队伍,4000余名学生齐聚波士顿参与比赛角逐。参赛队伍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代表队,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中国高校代表队。参赛团队的研究成果受到Natur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Economist等国际顶级学术杂志广泛关注。
责任编辑:杜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学子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喜获两项金奖
相关推荐
- 【战“疫”情】有力有为有爱 建工学部抓细学生疫情防控工作
- 【战“疫”情】学校纪委持续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
- 【迎新生】人文学部助力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后疫情时代”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 国际著名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刊发微电子学院李晓干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 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 校领导李成恩、贾振元视察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工作
- 2018年第二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新媒体设计竞赛顺利落幕
- 一项大赛的背后是一份念兹在兹的努力
- 我校学子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 【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 第一届大连地区高校大数据竞赛在我校成功举行
- 学校邀请专家到龙陵开展情商教育
- 大工10位师生喜获2018年度宝钢教育奖
- 【迎七一】外国语学院“译校史、忆初心” 首期中英双语微党课开讲
- 离退休党委开展“牢记初心使命 助力伟大征程”主题党日活动暨党员骨干专题培训
- 山东校友联席会捐资百万奖助大工学子
- 大连战“疫”,运载青年在行动
- 【学生党员标兵】孟杰:致力服务奉献 开拓精彩人生
- 【70周年校庆】同抒深沉的爱 共唱心中的歌
新闻公告
- 抓住疫情防控“战机” 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根据地” 10-17
- 人文学部首届国庆文化周圆满收官 10-16
- 学校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工作协调会 10-14
- 学校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工作协调会 10-14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10-14
高考招生
- 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