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工的第一: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油港
1973年,交通部决定在大连建设我国第一个现代化原油输出港——大连新港。大连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数理力学系、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等与大连市其他有关单位共同协作,主持设计并建设实施这一多学科协同作战的国家重点工程。此前,曾与外商谈判,准备引进海底管线和单点系泊工程方案,后因对方谈判条件苛刻而中断,改为栈桥式码头工程方案。教师们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憋着为国争光的一口气,承担了全部主体工程的设计和研究任务。邱大洪主持了码头工程设计工作,并担任施工现场设计单位代表。他带领学生,从油港的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施工到竣工投产,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在分析当时技术条件和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细致地进行了波浪、水流等资料的勘测分析,做了16项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分析研究,采用了开敞式码头的方案。钱令希等设计的百米大跨抛物线空腹桁架全焊接栈桥,材料省、施工快,外形美观,节省投资2500多万元。六层楼高的19个巨型桥墩采用的预制和浮运设计施工方法,在我国建港史上均属首创。这些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70年代优秀设计金奖”。我国一位远洋油轮的老船员第一次来到大连新港,顿时热泪盈眶,说:“这个港为我们争了气,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和工人的智慧与能力是不可低估的!”
大连新港建港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1976年4月30日建成投产,7月1日对外开港,设计年通过能力1500万吨。港区雄伟壮观,风光旖旎。新港的水域面积18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57平方公里,海上总长1070米的桁架钢桥,犹如一条巨龙,腾跃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
2005年,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落址新港 ,2005年7月31日,新港至大连石化输油管道工程(简称新大线),顺利通过管道公司专家组验收。
大连新港如今已经成为一座繁华的新兴城镇,商店、俱乐部、疗养院、中小学校、招待所和职工医院齐备,国际海员俱乐部、友谊商店、外轮供应公司等,为国际海员的休息、娱乐、购买日用品和邮电通讯提供了方便条件,为大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王增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工的第一: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油港
- 上一篇:江苏大学来校调研
- 下一篇:8篇管理案例入选第十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相关推荐
- 【70周年校庆】王立鼎院士鼓舞青年学子“科技报国·青年担当”
- “后疫情时代”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 大连理工大学MBA同学会签约首个项目
- 大工学子再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
- 竞争战略教研坊案例研究与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 【战“疫”情】勇担使命 发挥专长 体育与健康学院为抗击疫情贡献大工体育人力量
- 【迎七一】铭记身份 展现风采 创新创业学院党总支开展迎七一系列活动
- 2019年“大数据与智能决策”凌水论坛—产学研创新研讨会顺利举行
- 大工e站,让信息化服务不停歇 全年服务不打烊
- 2020高校招生服务光明大直播走进我校 观看量突破200万
- 我校学子在首届高校冰壶人工智能挑战赛上成功夺冠
- 环境学院庆祝建院二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首场学术报告举行
- 无偿献血传递爱 连理大工暖人心
- 学校纪委举办大连理工大学纪检干部培训班(第二期)
- 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
-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校举行第九届“榜样大工”颁奖典礼暨首期“青年榜样说”报告会
- 学校纪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专题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周工作例会
- 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红色文化育人
- 【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开展劳动教育 共建美丽家园
新闻公告
- 抓住疫情防控“战机” 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根据地” 10-17
- 人文学部首届国庆文化周圆满收官 10-16
- 学校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工作协调会 10-14
- 学校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工作协调会 10-14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10-14
高考招生
- 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