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我校附属中山医院科研成果喜获“首届辽宁省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
近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赵德伟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可降解纯镁植入螺钉的临床转化》,经辽宁省教育厅评选,荣登“首届辽宁省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榜单。这一成果充分展示我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进展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催生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更好服务辽宁全面、全方位振兴,做出贡献。
赵德伟教授团队依托十二五项目及卫计委临床建设专项课题,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潜心研发近十余年,将自主研发的可降解纯镁螺钉用于固定带血管蒂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股骨颈骨折。通过大量以临床适应症为导向的体内实验验证了镁螺钉在促进骨生长方面的优势,在可降解纯镁螺钉固定的带血管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减少骨瓣移位和脱落的同时,避免二次手术取固定物带来的问题,镁螺钉周围骨密度也显著提高。该临床转化的研究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2014、2015连续两年受邀在意大利国际可降解金属材料大会进行主旨演讲,2016年获日内瓦发明金奖。连续在国际生物材料学顶尖期刊《Biomaterial》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应主编Kam Leong教授邀请在Biomaterials杂志发表镁金属在临床应用转化的述评,极大地推动了镁金属在国内外整个临床的转化应用。
镁钉部分适应症示意图
目前,大连大学与赵德伟教授团队共同孵化的科创公司——伟宏国际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在扩大镁钉临床适应症的同时,已开发出镁螺钉、空心螺钉、镁金属接骨板等一系列临床上使用的植入物器械,为内外踝骨骨折、指骨骨折、股骨颈骨折、髁间骨折、踇指外翻修复等适应症的可降解骨科产品的临床转化积极推动扩展工作。部分产品已在欧洲上市,取得欧盟CE 认证,表明该产品已具备欧盟市场的准入条件,可在欧盟、香港、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实现销售。这是国内在可降解镁金属第三类植入器件领域获得的国际首个批准证书。与此同时,在国内已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批件》,也成为国内首款获批临床的生物可降解金属螺钉,标志着中国镁金属材料医用产业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可降解纯镁螺钉的欧盟CE认证证书
我校赵德伟教授团队牵头,以大连大学骨科医学研究中心、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中文大学秦岭教授团队为主,联合国内从事镁植入物研发及临床转化的多家主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及医院等20余成员单位,共同成立“可降解镁植入物临床转化创新战略联盟”,我校赵德伟教授担任理事长兼首席专家职务。该联盟的成立大大提升我国可降解镁植入物研发及临床转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引领和推动了镁金属植入物在骨科临床的应用,也将为辽宁省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赵德伟教授,作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发改委“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辽宁省重点学科骨外科一级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骨关节病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大连大学骨科医学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获得“国之名医”,2017年获得“辽宁省名医”和“大连市名医”荣誉称号。辽宁省省级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社会兼职: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材料临床实验研究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副主席,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Microsurgery》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副主编,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副主编,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副主编等职务。
从事骨科及显微外科工作三十余年,在骨坏死、骨修复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及骨科植入物自主研发方面开展大量工作,独创了系列股骨头修复与重建治疗方法十余种,并自主研发骨植入产品用于骨坏死治疗中。在骨植入产品研发方面:研发具有中国自主产权的多孔钽金属骨植入体,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形成多种骨植入产品;国际上首次将生物可降解纯镁金属应用于骨坏死带血运骨移植临床研究。相关成果在《Nature Medicine》、《Biomaterials》、《Acta Biomaterial》《BONE》、《Clinical Orthop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等国际期刊中发表,牵头18家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国内首家镁联盟,首款可降解镁螺钉已经进入CFDA审批,有望成为国内首款螺钉应用于临床。在理论调研方面:世界上首次成功重建股骨头血供架构图像,发现新的重要血供结构,推翻了股骨头内多来源血管分区供血的传统理论;根据股骨头坏死病理过程和血运状况,首次提出静脉瘀滞和动脉缺血的病变分期,并制定静脉淤滞期采用传统髓芯减压术,而动脉缺血期采用带血运骨瓣移植的有效治疗方法;并首次系统对全国股骨头坏死患病率及患病因素进行调查,并为其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在临床诊疗方面:召集国内顶级专家制订《成人ONFH诊疗指南》,对规范股骨头坏死诊疗起到重要作用;原创性提出“显微修复与再造”的理论,研创出“带血运骨瓣转移重建股骨头”的系列治疗方法,在国内外推广应用万逾例,推迟或避免了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关节置换,该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持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十三五”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卫生部公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要科研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5部,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14篇,SCI收录104篇,总影响因子404.97,收录于Lancet,JAMA,Nature Medicine,Bio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3项(第一发明人)、待授权专利13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祝贺我校附属中山医院科研成果喜获“首届辽宁省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
相关推荐
- 大连大学召开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 我校举办第一期国际合作交流事务专干培训会
- 我校举行纪录片《红色连大》首映式
- 我校派出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
- 校纪委书记张继平组织召开警示教育会议并带队检查附属医院防疫工作
- 我校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赛)中荣获三等奖
- 门诊部直属党支部多举措把好校园疫情防控关
- 附属中山医院方舱CT投入使用
- 我为祖国献首歌︱连大师生献礼祖国71周年华诞
- 校领导除夕看望慰问一线值守人员和留校学生
- 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做好“五一”、端午节期间纠治“四风”工作的通知
- 我校召开审计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 学校召开庆祝教师节教师座谈会
- 大连大学关于继续开展校内选聘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的通知
- 学校举行2020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欢送会
- 大连金普新区(自贸区)2019年重点产业人才招聘大会暨大连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将于本月8日举办
- 我校举行档案捐赠仪式
- 我校口腔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接受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
- 我校学子在第20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摘得铜牌
- 铭记75载 强我中华之梦
新闻公告
- 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屏障 坚决落实大连第20号令 03-15
- 一起行动起来|从严从速从紧,筑牢防疫屏障刻不容缓 03-14
- 鼓舞!振奋!我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03-13
- 学校召开期初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03-12
- 学校召开期初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03-09
- 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 03-07
- 我校召开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 03-07
高考招生
- 大连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大学2011年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大学2009年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大学2007年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