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大连海洋大学 > 新闻公告 >

记我校“第一书记”于越

2020-07-10 0 新闻公告 来源:大连海洋大学新闻网

编者按:
脱贫攻坚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多年来,校党委按照上级要求,积极选派党员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校驻村第一书记们积极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校党委的工作部署,努力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为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关注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学习先进事迹,弘扬奉献精神,总结经验成果,学校特推出驻村第一书记个人事迹系列报道栏目,生动展示我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的时代风采。

以担当谱写青春乐章、用实干描绘乡村画卷
——大连海洋大学派驻新宾县下夹河乡
双河村第一书记于越个人事迹

于越,男,中共党员。按照校党委选派干部到省级贫困县所辖乡村工作的部署和安排,2018年起任新宾县下夹河乡双河村第一书记。任职以来,他严格遵守上级管理规定,积极发挥第一书记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为推动双河村脱贫致富和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提高思想政治意识
驻村以来,于越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思想认识,确保自身能够做到敢打硬仗,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实际问题。于越全力完成了组织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积极参加省、市、县、乡组织的各级培训7次。期间,他认真学习了扶贫工作的政策和工作方法,也同其他参加培训的同仁分享交流了扶贫工作的心得体会,实现了自我的提升。分析和研究制定了各阶段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做到了定期汇报、定期总结、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紧抓党员队伍建设
为切实履行好第一书记职责,紧抓党员队伍建设。到村后,于越逐个走访了本村的在村党员,细致了解了所在村党支部的基本情况。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两年间,组织召开“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全体村民会议等23次;组织本村党员122人次参加党课学习;组织在村党员、村干部60余人次学习两个条例内容;新发展党员4人;培养积极分子9人;新打造党建宣传栏2个;维修改造了4处村党支部活动场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了解到派驻地防疫物资极其缺乏的实际情况,经多方协调第一时间向乡里捐赠了500枚一次性医用口罩,极大缓解了一线防疫人员的“口罩荒”。同时,带领全村党员共同捐出5000余元用于抗击疫情。

完善村级制度建设
在完成走访后,于越按照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的基本要求,与支部委员一同研究制定了《双河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工作制度》《双河村党支部经常性提醒和批评制度》《双河村主题党日制度》等8项规章制度,并报党员大会审核通过后实施,填补了制度空白;为增强全体党员的仪式感和荣誉感,他自费制作了党建宣传标语,为全村党员购买党徽,要求党员在参加党员会议时佩戴党徽,予以规范;他参照新宾县最新施行的《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百分制考评细则》逐条对照查摆,自评自纠。支部的党建工作取得了上级党委的认可,被评为乡党建工作示范点。

探索扶贫产业项目
经过6次全覆盖的贫困户走访摸排,于越发现本村2015-2018年建档立卡的85户贫困户当中,因缺乏技术、缺少资金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而导致贫困的达到了23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7%(其他主要致贫原因包括因病、因残和缺少壮年劳力等)。 本着“志智双扶”的基本原则,在充分考虑下夹河乡双河村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前提下,于越发挥选派单位大连海洋大学食品与水产养殖的专业强项,经反复论证后推出了两项较适合本村的产业策划案。一项是对本村特色经济作物榛子进行深加工,生产以榛子饮料为主,其他榛子深加工产品为辅的榛子深加工系列产品;一项是利用本地水源充足,水田遍布的自然优势,引入校友企业和学校的参与,由企业提供种苗、学校提供技术支持的稻蟹一体化生态种养项目。在细致比较之后,发现后者更具有操作性和持续性,所以坚定了发展该项目的决心。

推动扶贫项目发展
为不占用村内办公经费和乡里的专项资金,同时也为了降低稻蟹种养项目带头农户在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水稻减产风险,2019年,于越先后投入了2万余元用于生产资料购买、包装设备采购、人员培训、市场开拓、农户生产补贴等。在企业、学校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3位项目带头人一年的辛勤劳作,实现了“一地稻蟹双产”的目标,本地的蟹田大米也在沈阳、大连等城市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平均为每位项目带头人带来了1000元的额外收入,项目试验取得了成功。2020年初,按照项目伊始设定的计划,推动所在村成立了首家以党员、青年致富能手为骨干,贫困户为基础的稻蟹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未来将依托合作社,打造本地蟹、米品牌,逐步扩大种养面积,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帮助全体村民共同致富。

推进为民服务工作
于越积极发挥团学工作优势,坚持从细微处出发,推进为民服务工作。到村后,一是分类整理农家书屋图书,他利用一个月时间,自己将图书室原有图书重新进行了分类整理,使图书室的阅读环境、阅读氛围有了大幅提升;二是与学校团委合作,在全校师生间发起了《“爱心传递·书送希望”图书捐赠活动》共募捐到图书一千余册,剔除专业性过强及其他不适合乡村文化生活的图书后遴选出500余册图书由校领导捐赠给了下夹河乡当地学校;三是为迎接七一党的生日,在七月一日当天举行了“七一爱国主义电影展映”活动,通过电影展映,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对村民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其他方面,还开展了扫黑除恶、移风易俗、安全生产工作宣传等专项和日常工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之路是一帆风顺的,青春的底色永远离不开‘奋斗’两个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教诲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于越常常想,很荣幸在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里,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践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今后,他将以踏实肯干的作风继续在驻村扶贫的工作中挥洒青春热血,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

组织人事部 供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记我校“第一书记”于越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