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斗中南人】罗学港和老师史毓阶的故事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他几近耄耋,虽然已经离休,依旧心系湘雅医学发展、关心学生研究动态;他已逾花甲,身为国家名师,却在老师面前依旧保持卑谦。在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老教授史毓阶老师的心中,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是他教书育人的根本;在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罗学港教授眼中,学生对他的喜爱胜过千千万万的荣誉。他们亦师亦友,他们薪火相传,在这场医学教育的接力赛中,踏踏实实地跑好了各自这一棒。
国家教学名师罗学港 (左) 和他的老师史毓阶
206块骨头,该是哪块儿就是哪块儿
“解剖讲究的就是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两鬓斑白的湘雅三医院史毓阶老院长拄着拐杖、戴着眼镜如是说。多年的医学教学中,他始终秉承着百年湘雅“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严谨作风。“医学教学就好比人体的206块骨头,哪儿也不能多两块儿,哪儿也不能少两块”。
人体解剖的基础知识需要通过尸体解剖来获得,当时的教学环境比较艰苦,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史毓阶和其他老师亲自制作人体标本。史毓阶说:“让学生解剖的尸体,我们老师都需要先做一遍。每次上课之前,都是我和另一个老师把尸体从池子里面抬到解剖台上。”史毓阶每次都这样备课,只是为了给学习解剖的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创造更好的实践条件。
史毓阶的学生罗学港也延续了他严谨的态度,他一直教导学生要把人体标本当做病人看,而不是仅仅当做尸体来看待。就好比剃头匠用冬瓜来代替真人练习理发一样,如果真的把冬瓜当做没有生命的道具,可能会养成很多陋习:比如剃完头直接把剃头刀插在冬瓜上,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后果不堪设想。解剖人体亦是如此,学生只有在平时心系患者,方能在实操中保持一丝不苟。
罗学港甚至将解剖方面严谨的态度带到了生活之中,“有一次带远方亲戚家小孩儿去吃牛排,我发现他刀叉拿反了,就教他正确的拿刀方式,但是孩子反复练习都没学会。我有点着急,就和他说学会用刀叉后再吃牛排。”罗学港笑着说,“事后我回想,觉得这件事本来也没什么,但是我把解剖的习惯和要求带入了生活中。”这种一丝不苟的习惯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了,这一点甚至连他自己都是后知后觉。
让学生“请”我吃饭
“他每次出差心里都惦记着我”,罗学港红着眼眶声音微颤着说,“现在我的抽屉里还放着他从瑞士出差专门带给我的瑞士军刀。”他一边说一边指着办公桌的方向。无论去哪里出差,史毓阶都会记得给学生带份礼物。“当时出国还是件稀罕事儿,去哪个国家我倒是记不清了,我只记得史老师千里迢迢从国外带回一块巧克力给我。”当时罗学港不在办公室,史毓阶特意把巧克力放在办公室的冰箱里,怕巧克力融化了不好吃,贴心地给罗学港留了一张便签:“我给你带了块巧克力,放在冰箱里了,记得吃了它。”
在45年的解剖学教学中,罗学港延续了史毓阶老师对学生真真切切的关心,并将这份关怀实践在教学和生活中。他再三强调:“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得到学生的认可。”
在生活中,罗学港和学生的互动方式别具一格——让学生“请”自己吃饭。罗学港邀请学生到家里来做客,他给学生出钱,让学生自行购买食材、下厨做菜“请”他吃饭。他说:“做菜和在实验室做实验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做菜,那么他的实验也做不好。”在学生做菜的过程中,罗学港从解剖学视角观察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即考察了学生在解剖方面细致的态度,也在这种独特的互动中增进了师生感情。
比起“国家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最让罗学港骄傲的还是他的学生。有一次去看口腔科,在那里实习的学生认出了他。在罗学港去口腔外科检查时,学生带着口腔科开的检查器械陪罗学港到了外科。罗学港疑惑地问道:“你为什么端着这些器械?”学生回答说:“这样就免得外科重复开检查器械包,能帮您省下5块钱呢。”谈到这里,罗学港笑着说:“5块钱虽然不多,但可贵的是学生为老师着想的这份心意。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病人,这比任何事都让我骄傲,这样的学生才可能是合格医生。”罗学港始终记得湘雅老前辈的教导和校训,他认为医生这个职业和医学教育有十分明显的关系。作为老师,罗学港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因为培养的学生能不能做医生,能不能做一个好医生,这和他受到的医学教育密切相关,更因为做医生这个职业,牵扯到人的生命。
竭尽全力跑好自己这一棒
罗学港也按照史毓阶老师对他的要求来教育学生。罗学港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史毓阶老师给他提出了有关青光眼的科研问题,并鼓励他进行研究。这个问题,横跨了眼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围绕这个问题,罗学港及其团队,包括后来的研究生都展开了多维度的探索。如今,罗学港也像自己的老师一样,给本科生兴趣小组提出了新的科研问题——脊柱损伤。这一问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尽管是世界性难题,但是他让本科生参与进来、积极探索。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锻炼本科生的学术思维,然后有针对地进行研究指导。
“我们那时候,就是做了一些基础的东西,咱们真正发展起来,是到了罗学港老师这一代人的时候。”史毓阶说道。五六十年前,湘雅的学科建设处于基础时期,一穷二白,一切都从头开始。无论是医学设备还是医学技术,都在慢慢摸索中前进。做好基础研究是那一代老师的责任,如今来看,以史毓阶为代表的湘雅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后来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罗学港形象地比喻:“医学教育就像接力赛一样,每一代有每一代的任务,每个人都需要尽全力去跑好自己这一棒。史老师跑好了他那一棒,把接力棒交到我手上。我尽自己的力量跑好了我这一棒,现在我将把接力棒交到下一代手中,希望他们可以担负起他们的责任。”
湘雅医学教育已逾百年,正处于新形势下发展的关键期,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则是“顺水行舟,慢进则退”。在这个关键的“接力区”,不仅需要传承百年湘雅“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严谨治学作风,更需要传递兢兢业业、爱生如子的师德师风,像史毓阶和罗学港,亦师亦友,薪火相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爱国奋斗中南人】罗学港和老师史毓阶的故事
相关推荐
- 第三期“校领导与学生午餐会”举行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铜锌锡硫薄膜太阳电池效率提升的基础研究”启动
- 湘雅医院共青团青年讲师团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培训
- 中南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读书班第三专题集体学习
- 王松灵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中南大学
- 中南大学主办第二届全国冶金分离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田红旗到湘雅医院、湘雅三医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团队系统总结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结构研究
- 中南大学曾朝阳教授团队发现EB病毒促癌新机制
-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朱挺特聘教授课题组在光能利用与转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中南大学天津校友会成立
- 中南大学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科研合作协议
- 轨道交通工程结构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 湖南省社会学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
- 中南大学秦晓群团队发表胞内氯离子作用的研究成果
- 湘雅三医院年度科研经费首破亿元大关
- 中南学子在2020年RoboCup世界杯中国赛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救援仿真组赛事冠军
- 学校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工作
- 铁道校区积极推进梅岭村提质改造工作
- 第三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决赛在中南大学举行
新闻公告
- 《我与党员老师在一起》新书首发会举行 01-18
- 五大省级健康中心同时成立并挂靠湘雅医院 01-17
- 湘雅医院胸外科累计完成1000例机器人手术 01-17
- 湘雅医院廖伟华团队首次提出正反平衡成像策略 01-17
- 湘雅医院廖伟华团队首次提出正反平衡成像策略 01-17
- 学校召开2022年寒假工作会议 01-17
- 学校举行2022年老领导、老教授迎新茶话会 01-16
- 中南大学领导班子成员调整 01-16
- 我校乒乓健儿在省赛中再创佳绩 01-15
高考招生
- 中南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中南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中南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3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0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09年部分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
- 中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