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云院士入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候选人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等九部委联合组织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活动组委会对推荐人选及其事迹材料进行汇总梳理,确定了722名“最美奋斗者”候选人.
我校黄伯云院士经湖南省推荐、报送,入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候选人。湖南省仅入围20人。日前,活动正式进入群众投票阶段。期待广大师生、校友投出宝贵一票。
投票时间:7月22日12:00至8月5日24:00,投票期间,投票人仅可为每位候选人投一票,最多可为200人投票。
投票方式:手机扫描二维码,或登录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军队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客户端“最美奋斗者”群众投票专题页面(网址:http://zmfdz.news.cn)进行投票。
群众投票结束后,活动组委会将根据网友投票数,按照正式人选1.2倍比例,在综合考虑地域、行业、民族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240名左右“最美奋斗者”候选人初选名单。再经过组委会评审组专家投票、部门审核、媒体公示等,最终评选出20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
事迹材料
黄伯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45年11月出生,湖南南县人,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招录公派出国留学,又在出国热潮中毅然归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带领团队20年磨一剑,发明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打破国外封锁,解决国家高性能航空制动用材急需,为航天动力系统提供关键高温部件,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他组建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孵化多家高科技企业,实现碳/碳复合材料的规模化应用和我国C919大型客机着陆系统关键部件“中国造”,保障了我国航空航天战略安全。他曾治校20年,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
一、抱定赤子之心,毅然归国作贡献
黄伯云是1978年国家首批招考录取的出国留学人员,在美国留学8年, 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业后,携全家在出国热潮中毅然归国,担任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1988年9月,新华社、人民日报以“黄伯云留美八年成就显著,博士后归国立业大显身手”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
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相对匮乏。回国之后,黄伯云遇到了种种困难。在生活方面,没有户口本,到粮店买不到粮食;在美国有2部汽车,回国是2辆自行车;收入也从美国的每月几千美元到回国后的每月100多元人民币。工作条件更是无法与美国相比。但他无怨无悔,始终认为 “国家的需要永远是第一选择”。“国家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送我们出去,是去留学的,而不是‘学留’的,我们应该回国参与新中国建设。”他在200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作为获奖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发言:“中华大地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创业的沃土,满足祖国的需要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作为知识分子,能把才智奉献给自己的国家,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回国30多年来,黄伯云一直从事先进材料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他致力于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先后组建了多个成果转化平台和上市公司,但他从没有获取任何个人经济利益,也不占有任何个人股份资产,他还把各级政府给予的科技成果奖励金捐献给了中南大学科技创新转化基金。他说:“办这些成果转化平台的目的,就是探索科技成果如何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用自己的实践为科教兴国做贡献。”
二、创新报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面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对高技术新材料的迫切需求,黄伯云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己任,敢为人先、自主创新。
碳/碳复合材料是先进航空航天器及其动力系统等不可或缺的战略性高技术材料,被发达国家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其制备技术严禁出口。黄伯云带领团队,20年磨一剑,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碳复合材料,打破国外封锁,解决国家高性能航空制动用材急需,并为航天装备动力系统提供关键高温部件,保障了国家航空航天战略安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依托碳/碳复合材料核心技术,黄伯云研制的高性能飞机机轮及刹车系统,为我国C919、进口波音、空客等大飞机和先进战机提供了成套制动部件。
黄伯云带领团队突破传统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存在的“稳定性差”和“重载耐磨损性差”等技术难题,研制的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刹车材料,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为苏27、图154等系列战机和运输机提供了关键部件,获得了我国第一个由国外颁发的飞机零部件制造人许可证,并批量出口国外。
黄伯云团队2017年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一种耐3000℃烧蚀的新型复合材料,这一成果在NaturCommunications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权威学术机构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黄伯云的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先后有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视察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称赞了黄伯云团队。
三、构筑大平台,培养大批杰出人才
黄伯云将国家需求、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出“构筑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改革与创新发展模式,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培养一流杰出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领导创建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轻质高强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炭/炭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创新平台。1992年出任中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校长,治校20年,为学校“211工程”建设,特别是“985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担任校长的后十年,学校平均每3年领衔获得1项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科技成果转化平均3年孵化出1个上市公司;全面提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校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位居全国前列,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黄伯云也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黄伯云院士入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候选人
相关推荐
- 田红旗:这一站,蓄势正年华
- 中南大学雷永鹏等人连续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金属电催化材料成果
- “融合聚力、智汇三湘”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科技活动周暨科技成果展启动
- 中南学子获2020年度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一等奖
- 中南大学在中央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 中南师生热议十九届五中全会:凝心聚力,共画未来
- 中南大学2021年师资培养提升营结营
- 中南大学吴安华教授入围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 中国知识论学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 中南大学首场博士毕业论文视频答辩顺利完成
- 中南大学统计学学科建设暨“十四五”规划专家论证会召开
- 湘雅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在国际核医学领域权威期刊发表早期前列腺癌穿刺诊断新策略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团队在国际顶级刊物《柳叶刀》发表述评文章
- 中南大学举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气动升力协同高速列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 地信院学子在第一届中国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挑战赛中取得佳绩
- 中南学子在第五届全国失效分析大赛中夺冠
- 中南大学建设的湖南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获评“2020年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优秀子平台”
- 致敬中国医师节,中南大学吴安华教授获评2021年“最美医生”
- 邹望远教授团队在《临床麻醉学杂志》发表临床研究原创成果
- 中南大学获批“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新闻公告
- 《我与党员老师在一起》新书首发会举行 01-18
- 五大省级健康中心同时成立并挂靠湘雅医院 01-17
- 湘雅医院胸外科累计完成1000例机器人手术 01-17
- 湘雅医院廖伟华团队首次提出正反平衡成像策略 01-17
- 湘雅医院廖伟华团队首次提出正反平衡成像策略 01-17
- 学校召开2022年寒假工作会议 01-17
- 学校举行2022年老领导、老教授迎新茶话会 01-16
- 中南大学领导班子成员调整 01-16
- 我校乒乓健儿在省赛中再创佳绩 01-15
高考招生
- 中南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中南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中南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3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0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09年部分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
- 中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