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低成本纳米新材料储能研究团队取得多项重要研究进展
本网讯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南大学创新驱动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材料学院低成本纳米新材料储能研究团队在钠离子电池和水系锌离子电池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多家国际顶级权威期刊在线发表该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团队设计制备了一种具有本征结构稳定性的嵌钾富氧缺陷K0.8Mn8O16新材料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正极。K+离子的嵌入抑制了锰的溶解,从本质上稳定了锰基正极。这种材料表现出398 W h kg-1(基于正极质量)的高能量密度和超过1000次的长循环稳定性。研究表明,氧缺陷对K0.8Mn8O16的快速反应动力学和容量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指数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DOI: 10.1002/adfm.201808375)(IF=13.325),博士生方国赵为论文第一作者,周江特聘教授、梁叔全教授为通讯作者。
利用双金属硒化物的协同效应,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异质结构的双金属硒化物(CoSe2/ZnSe)。该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储钠性能。研究团队采取同步辐射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分析表明,双金属硒化物的相界处存在界面电荷的重新分布,表现为在界面位置上电子从CoSe2转移到ZnSe上。钠离子吸附能计算证明了ZnSe一侧相界中的电子密度更高,更有利于钠离子的吸附,加快了反应动力学。此外,原位XRD和非原位TEM证明了CoZn-Se存在多步氧化还原反应,有效地缓解了钠离子嵌入时产生的应力。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指数期刊ACS Nano, (2019,DOI: 10.1021/acsnano.9b00816)(IF=13.709)。博士生方国赵、王启晨为论文共同第一作作者,周江特聘教授、雷永鹏特聘教授、梁叔全教授为通讯作者。
通过水热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由纳米片组装被氮掺杂碳紧密包覆的Na3V2(PO4)3/C分级微球,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3V2(PO4)3/C多孔微球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采用Na3V2(PO4)3/C为正极、SnS/C纤维为负极的钠离子全电池能量密度可达223 W h kg-1。独特的微纳结构设计和氮掺杂碳包覆有效构筑了双连续的电子和离子扩散通道,增加了电极和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强了结构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能源顶级期刊Nano Energy (2019, DOI: 10.1016/j.nanoen.2019.03.066)(IF=13.12)。博士生曹鑫鑫为论文第一作者,潘安强教授、周江特聘教授、梁叔全教授为通讯作者。
团队在原有工作基础上(Energy Environ. Sci., 11 (2018) 3157)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究了6种过渡金属离子(Fe2+、Co2+、Ni2+、Mn2+、Zn2+、Cu2+)内嵌五氧化二钒(V2O5)层间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研究发现,符合一定尺寸要求的金属离子可通过水热法实现其在结构中的微量预嵌入。该系列材料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0-50°C)均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同时,该工作证明了预嵌入金属离子在结构中的稳定存在,可以克服传统V2O5电极材料自身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离子扩散缓慢、材料结构不稳定等固有缺陷。该工作在优化V2O5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上具有总结性与前瞻性,于近日发表在国际能源顶级期刊Nano Energy (2019, DOI: 10.1016/j.nanoen.2019.05.005)(IF=13.12)。硕士生杨永强为论文第一作者,周江特聘教授、梁叔全教授为通讯作者。
此外,团队最近对钒酸铵进行层间距调控,并研究其储锌机制(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9, 7, 940),发现新的储锌机制-锌驱动还原置换反应(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9, 7, 7355;Top 5% most-read Q1, 2019),发现混合价态的V2O5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活性、更低的极化程度、更快的离子传输和更好的导电性(Nano-Micro Letters, 2019, 11, 25)等水系锌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成果也相继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
近年来,该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 Energy Storage Mater., J. Mater. Chem. A, Chem. Commun., Nano-Micro Lett., J. Electrochem. Soc.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团队受邀为ACS Energy Letters撰写综述(Recent Advances in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ACS Energy Lett., 2018, 3, 2480-2501.(IF: 12.277)),文章发表后连续5个月在期刊的Most Read Articles榜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南大学低成本纳米新材料储能研究团队取得多项重要研究进展
相关推荐
- 教育部直属高校关工委第三协作组2020年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
- 第一附小期末考试实施口试、笔试、机试三合一评价方式
- 公管院吕鹏教授新发文章研究见义勇为的人群动力学机制
- 湘雅药学院科研团队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连续发表新成果
- 【2019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一)】坚持立德树人,从源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湘雅医学生党员在附属中学传授急救技能与健康知识
-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完成
- 中南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授牌
- 中南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史崇德”专题学习
- 中南大学召开2021年度校友及筹资工作会议
- 中南大学12名师生荣获2020年度宝钢教育奖
- 中南大学特种医学学位授权点通过合格评估
- 后勤保障部召开五届一次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 中南学子在第四届湖南省大学生写作竞赛中喜获佳绩
- 中南大学举行2018年优秀学生暨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 中南大学荣获“敬佑生命·2018荣耀医者”公益评选活动五项奖
- 中南大学男篮队员黎璋霖、刘禹涛双双入选CBA
- 广州市白云区区长潘志军一行来校访问
- 中南大学马健教授课题组揭示乳铁蛋白与小鼠B细胞早期发育紧密关系
- 中南大学远程医疗云平台助力湘军抗疫援鄂
新闻公告
- 《我与党员老师在一起》新书首发会举行 01-18
- 五大省级健康中心同时成立并挂靠湘雅医院 01-17
- 湘雅医院胸外科累计完成1000例机器人手术 01-17
- 湘雅医院廖伟华团队首次提出正反平衡成像策略 01-17
- 湘雅医院廖伟华团队首次提出正反平衡成像策略 01-17
- 学校召开2022年寒假工作会议 01-17
- 学校举行2022年老领导、老教授迎新茶话会 01-16
- 中南大学领导班子成员调整 01-16
- 我校乒乓健儿在省赛中再创佳绩 01-15
高考招生
- 中南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中南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中南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3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0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09年部分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
- 中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