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一个人”的篮球队》的背后故事
2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介绍了一支由5人组成的篮球队:队员有3位50岁左右的大叔、一位22岁的小伙和一位14岁的女孩。他们是一支篮球队,也是“一个人”。这支业余球队在刚刚落幕的WCBA赛场,获得了两分钟友谊赛时间,也获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两年前,湖南16岁少年叶沙(化名)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父母捐献了他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眼角膜,帮7人重获新生。因叶沙生前酷爱篮球,其中5名受捐者便组成球队,走进了WCBA的赛场……新华社、央视新闻和共青团中央等媒体分别以《请记住他的名字》《5=1》《泪目!这是“一个人”组成的篮球队……》进行报道,《新闻联播》以《“一个人”的篮球队:为爱圆梦 生命延续》为题进行了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到背后的感人故事。
据了解,7位得到器官的幸运者,有6位是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的移植手术。叶沙背后,也是湘雅二医院器官移植工作的缩影,医护人员一同见证了这段充满温情与感动的生命接力。
全程不到两小时叶沙完成器官捐献
27岁的孟风雨曾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科工作,2017年3月,她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见习协调员,同年4月,在她和医院器官协调团队以及湖南省红十字会的共同见证下,一起完成了16岁少年叶沙的器官捐献协调工作。
4月26日下午,叶沙被家人送至医院抢救,4月27日早上7点20分,叶沙被宣布脑死亡。当时,他的父母无法接受叶沙的病情,对器官捐献有点抵触。
“叶沙家人的医生朋友告诉他们,脑死亡是无法逆转的,而器官捐献是一件好事,也能给自己留一个念想。”孟风雨说,叶沙的高考志愿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想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经过再三考虑,叶沙父母觉得器官捐献是另外一种救死扶伤,也算是圆了叶沙的梦,便主动表明了器官捐献的意愿。
在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时,叶沙的父母首先勾选了“心脏”选项,因为他们认为,只要叶沙的心脏还在世界上跳动,叶沙就还活着。当知道肝、肾可以救助三个人,眼角膜可以让两个人重见光明时,他们也全部勾选。
在“肺”这个选项上,叶沙的父母犹豫了,他们觉得应该要给小孩留下一样器官。犹豫时得知,有与叶沙血型适合且可以匹配器官的病人正在等待肺移植时, “既然可以多救一个人,那我们就救吧,不留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签字确认程序。
叶沙是2017年湖南省第110例器官捐献案例,也是捐献数量最多的案例之一。为了纪念叶沙,半年后创意人龙杰琦联系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把叶沙器官受益者聚合在一起,组建一支圆梦篮球队,实现叶沙和职业球队打比赛的梦想。
叶沙的“肺”让他重获新生
赛场上20号球员刘福(化名)是叶沙“肺”的受益者。
49岁的刘福是湖南涟源人,年轻时曾长期从事井下工作,1998年被诊断为矽肺。2015年9月,他的妻子从二楼失足坠落,送到医院不久后,被诊断为脑死亡。在最悲伤的时刻,刘福和家人商量后,忍痛作出了决定,捐献妻子的肝脏和双肾,去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妻子离世后,刘福的病情逐渐加重,到2016年8月被诊断为双侧矽肺、终末期,需要进行肺移植才能挽救生命。湖南省红十字会得知刘福的情况后,决定对他进行组织救助联络,其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对刘福实施肺移植手术,并免除所有医疗费用,将他接到医院,一边治疗一边等待供体。2017年4月27日,叶沙的肺与刘福配型成功,经过手术团队5个小时的紧张手术,28日凌晨2点,手术成功完成。“植入的肺已经开始渐渐工作了。”参与了当时的手术工作的袁运长医生介绍。
“恢复到这么好,我做梦都没想到。”如今,在器官移植之后,刘福的身体慢慢好转,体重也从80多斤恢复到了现在的130多斤。他还努力锻炼,试着爬楼梯、骑单车,身体状况在不断恢复。
胸外科护士长李迎霞介绍,平时只要有时间,刘福都会到医院做志愿者,给肺移植患者做心理辅导,讲述自己的经历。“每当看到我,患者和家属都信心倍增”。
去年,央视“暖春计划”行动组的记者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 帮助一个16岁少年和职业队打一场比赛。刘福作为叶沙的“肺”的受益者与其他4位受助者一起受邀在北京拍摄了《一个人的球队》。在此之前,他们都是陌生人,生活也没有交集。他们从广西、湖南、江西赶到北京,虽然都是第一次见,5个人就像一家人一样,“一个人的球队”,终于成立。
2017年4月27日,是叶沙捐献器官的日子。20、1、7、4、27,是5位叶沙捐献器官受者的球衣号,每个人的球衣上都是叶沙的名字,而且画着自己“接受”的器官。2019年1月,WCBA全明星周末赛在内蒙古举行,刘福和其余四位伙伴也来到了现场,与全明星数位女篮队员进行了友谊赛。1月27日这一晚,叶沙篮球队在短短两分钟的时间里,获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向更多的“叶沙”们致敬
“逝者为尊,死者为大”是中国的传统观念,一个人走后倘若遗体有所毁损,在传统观念里很难被人们接受。2010年的3月,中国红十字总会与卫生部正式启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一个新型职业从此诞生——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2011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科的唐笑天医师成为了医院第一个器官协调员,现已发展成为10人的器官捐献团队,分别负责联络长沙、邵阳、怀化、湘潭等地市的器官捐献工作。2018年,器官协调团队的成员就曾在邵阳、怀化、长沙、湘潭等多地进行器官捐献宣传讲课达40余场,近三年共累计达160余场。
“目前,中国每年约有30万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患者,但仅有1.6万多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约为1:30。” 该院OPO(器官获取组织)负责人梅其元介绍,2018年,医院全年成功完成器官捐献174例,共完成546例肾移植, 232例肝移植(全国第6),9例心脏移植(全国第13),198例角膜移植。虽然肾移植数量在全国排第一、肝移植数量排第六,但器官利用供需矛盾仍比较突出,可利用器官短缺,社会需要有更多的爱心人士逐步接受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的新思想、新观念。
(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科主任彭龙开教授在完成2018年第500台肾移植手术)
“得到器官、组织、细胞的幸运者,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提供这些器官、组织、细胞的奉献者,背后都有悲伤或者担心的家人,成全这些故事的器官移植团队,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这是湘雅二医院副院长柴湘平在转发《“一个人”的篮球队》时所发的感慨。是的,为了获取这些器官,2018年,医院器官协调员们驾车行驶了50万公里。毛泽东有一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如果按照这个计算,他们绕地球走了超过12圈。
(新闻链接:http://tv.cctv.com/2019/02/25/VIDERT21RSp8LD9QEQA2dIbt190225.s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特别报道】《“一个人”的篮球队》的背后故事
相关推荐
- 湘雅医院龚志成教授获评2020“推进合理用药·年度人物”
- 中南教师获第二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
- 中南大学与华为湖南公司深化合作
- 中南大学举行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
- 中南大学梁习锋教授荣获2020年“最美铁道科技工作者”称号
- 【主题教育·整改进行时】机电工程学院:“三个聚焦”推动主题教育落实落细
- 毕业生座谈会:拥抱大有可为的新时代
- 【致敬新中国】中南师生热议国庆盛典: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 后勤保障部召开教师节主题座谈会
- 中南大学举行2021年教职工气排球比赛
- 郑建新到湘雅三医院调研并现场办公
- 【爱国奋斗中南人】金展鹏:斯逢盛世 奋斗当时
- 生命科学学院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 我校举办2020中澳三校先进工程科研会议
- 中南大学新校区体育馆(含游泳馆)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 湘雅三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应邀举办首场事迹报告会
- 湘雅医院“党团共建+”,青年志愿者纷纷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活动
- 副省长吴桂英来校看望慰问教师代表
- 中南大学原创舞台剧《张孝骞》首度公演
- 学校召开2022年寒假工作会议
新闻公告
- 《我与党员老师在一起》新书首发会举行 01-18
- 五大省级健康中心同时成立并挂靠湘雅医院 01-17
- 湘雅医院胸外科累计完成1000例机器人手术 01-17
- 湘雅医院廖伟华团队首次提出正反平衡成像策略 01-17
- 湘雅医院廖伟华团队首次提出正反平衡成像策略 01-17
- 学校召开2022年寒假工作会议 01-17
- 学校举行2022年老领导、老教授迎新茶话会 01-16
- 中南大学领导班子成员调整 01-16
- 我校乒乓健儿在省赛中再创佳绩 01-15
高考招生
- 中南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中南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中南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3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0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09年部分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
- 中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