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10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本网讯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经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评审,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
我校共有10项科研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涵盖地球物理、轨道交通、测绘、冶金、矿物加工、临床药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7项,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3项,总获奖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四,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数排名全国高校第三。
何继善院士牵头完成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何继善团队发明了广域电磁法和高精度电磁勘探技术装备及工程化系统,建立了以曲面波为核心的电磁勘探理论,构建了全息电磁勘探技术体系,实现了探得深、探得精、探得准,满足了“深地”战略需求。在全国成功推广应用,经济和社会效应显著,被誉为“绿色、高效、低成本”的勘探技术。为深地探测提供了“中国范本”,为保证国家资源和能源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中南大学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实现我校在该奖项零的突破。该团队开拓我国轨道交通空气动力学、列车撞击动力学方向;首创500km/h级高速列车空气动力性能动模实验系统、国际唯一轨道实车撞击/测力试验系统;研建青藏铁路大风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完成我国第一列高速列车气动外形设计、第一列耐冲击列车吸能设计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全部用于京沪等高速铁路、高原高寒铁路,复兴号等高速列车、出口美国等列车,为中国高铁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赵中伟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硫磷混酸协同浸出的钨冶炼新技术” 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赵中伟团队发明了硫磷混酸体系协同分解钨矿的技术,实现了常压条件下的高效连续浸出,浸出渣可用作建材填料;采用“高温浸出-低温补酸”控制结晶分离钨的技术,实现了浸出母液循环,解决了废水排放问题;发明了高选择性萃取钼阳离子的技术,简捷地实现了钨钼分离,解决了钼回收难题。成套技术成功应用于我国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钨冶炼企业-厦门钨业及其子公司麻栗坡海隅钨业,加工成本降低30%以上。
柴立元教授主持完成的“冶炼多金属废酸资源化治理关键技术” 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立足国家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的重大需求,以资源最大化、污染最小化为目标,发明了废酸中多金属气液硫化分离、微量稀散金属选择性吸附富集、高浓度氟氯深度净化与酸浓缩回用等关键技术,创新形成了废酸资源化治理整体工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废酸中多金属高效分离,铜锌铋铼等回收率大于96%,危废削减90%以上。在我国十多家冶炼龙头企业应用,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实现了废酸治理的绿色变革,应用前景广阔。
胡岳华教授主持完成的“钨氟磷含钙战略矿物资源浮选界面组装技术及应用” 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针对钨矿、磷矿和萤石等含钙矿物浮选分离的世界性难题,以界面化学为核心,通过系统的基础研究,研发选择性捕收剂组装新方法,开发与资源特点匹配的选矿技术和选矿废水利用技术,形成钨、氟、磷含钙战略资源高效利用新理论与新技术体系,解决了复杂钨矿、胶磷矿和高钙萤石资源利用率低和废水回用难的问题,近三年新增销售额143.91亿元,新增利润29.92亿元,有力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朱建军教授主持完成的“InSAR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nSAR毫米级形变监测及工程化应用的成套技术和软件体系,支撑了矿区、沿海区和滑坡区等复杂环境下InSAR地表形变监测技术发展,极大提升了我国防灾减灾等空间信息支撑保障服务能力。应用于“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和世界锑都冷水江等,保障了国家重点项目的安全实施和矿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应用于珠三角、重庆、安徽等地的国土、矿山、电力等多个行业,解决了传统手段无法施测的难题。
周宏灏院士主持完成的“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策略、产品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首次证实并系统阐明了抗高血压药物反应种族及个体差异的新遗传机制,开创了我国药物基因组学学科领域;研发了首个指导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基因分型的检测试剂盒,制定了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策略;建立了“理论研究-产品研制-教育培训-推广应用”的转化医学体系,形成了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个体化治疗特色。项目研制产品“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试剂盒”成功实现转化,为企业创造利润1亿元。项目相关系列研究启动了我国以药物基因组学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使我国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我校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中,姚树桥教授参与完成的“功能成像脑连接机理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郭学益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项目、刘志宏教授参与完成的“锌清洁冶炼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南大学10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相关推荐
- 中南大学男女篮双双夺得第二十三届CUBA省赛冠军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看中南人如何孵化科研力
- 中南大学与蒙纳士大学合作办学项目150名新生开学
- 湘雅代表在商务部“共同战‘疫” 共同梦想”座谈会上分享援外故事
- 中南大学举行第二十届田径运动会
- 中南大学谢辉团队发文揭示一种新型“肠-骨轴”骨代谢调控模式
- 中南大学第二届“空天智能”高峰论坛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十四五”规划研讨会举办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湘雅二医院成功完成转基因猪-猴异种原位全肝移植手术
- 中南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史力行”集体学习
- 学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校党委副书记伍海泉参加并指导行管1802班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班会
- 中南大学喻桂朋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 医学图书馆:一份特别的年终总结
- 学校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问题调研座谈会
- “全国分子生物学暑期进阶培训”国际研究生暑期学校顺利开班
- 长沙四所名校师生来我校参加湖南省“英才计划”研习活动
-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小鹤团队在JACS等发表电催化材料最新研究成果
- 中南大学举办2021年湖南省“英才计划”研学活动
- 中南大学王希光、郭光华团队在电荷/磁子自旋转换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新闻公告
- 《我与党员老师在一起》新书首发会举行 01-18
- 五大省级健康中心同时成立并挂靠湘雅医院 01-17
- 湘雅医院胸外科累计完成1000例机器人手术 01-17
- 湘雅医院廖伟华团队首次提出正反平衡成像策略 01-17
- 湘雅医院廖伟华团队首次提出正反平衡成像策略 01-17
- 学校召开2022年寒假工作会议 01-17
- 学校举行2022年老领导、老教授迎新茶话会 01-16
- 中南大学领导班子成员调整 01-16
- 我校乒乓健儿在省赛中再创佳绩 01-15
高考招生
- 中南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中南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中南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3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0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南大学2009年部分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
- 中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