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系列讲座|冯俐:儿童戏剧——投向现实的第三只眼睛
11月28日,我院校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一级编剧冯俐在昌平校区理论楼给研究生们做了题为《儿童戏剧:投向现实的第三只眼睛》的讲座。
冯俐回顾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近几年上演的多部儿童剧的经验得失,结合个人从事编剧工作30多年来的思考,对中国儿童剧创作观念的更新、创作思维的拓展和表现方式的多元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
冯俐以她编剧并获得多项大奖的儿童剧《木又寸》和《山羊不吃天堂草》为例,强调创作者需要发现儿童剧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她反思了当下儿童剧创作的局限。她认为,儿童戏剧的现实表达有无限可能性,它既可以凭借儿童本位视角进行创作,也可以是非儿童本位视角的体现。儿童戏剧的根本立足点在于“意味”和“趣味”兼具。“意味”就是它所具有的文学性,即对人的命运和处境的关照悲悯;“趣味”则是能充分调动儿童兴趣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古今中外最优秀、流传最久的儿童剧,其生命力常常不在于向儿童灌输了多少主题思想,而是它做到了“意味”和“趣味”最有机的结合。
谈到如何对儿童传播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冯俐分析了她改编成语故事《鹬·蚌·鱼》时的思路。她认为,传统故事也需要去粗取精,赋予它现实意义,进行创新性演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它,并被孩子们乐于去感受学习。
冯俐还介绍了各个年龄段儿童剧的不同特质,它们在创作方法上的异同。冯俐认为,儿童戏剧并非简单化的戏剧,它往往直抵生命本质。儿童的目光最为纯粹,在他们的世界里,万物平等。孩子们最爱提的问题,如:“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它其实就是人类的终极命题。儿童毫不功利的心灵世界为儿童戏剧开启了最广阔的接受空间。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冯俐同研究生们深入探讨了如何解放天性、保持童心来进行儿童剧创作,儿童剧与成人剧的区别,如何避免儿童剧创作中台词过于成人化等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研究生系列讲座|冯俐:儿童戏剧——投向现实的第三只眼睛
相关推荐
- 中央戏剧学院2014年“乐动我心”校园歌手大赛成功举行
- 80级校友岳红来院讲座
- 我院学生参加雅典奥运会闭幕式8分钟演出
- 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2016级歌剧表演班毕业演出剧目歌剧《魔笛》上演
- 我院学生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北京赛区决赛中喜获佳绩
- 京剧系招生专业考试圆满结束
- 我院后勤处处长陈雷被聘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专家
- 我院实验剧团演员陈添获“2021年度顶尖舞者”荣誉称号
- 中央戏剧学院第二届初心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行
- 音乐剧系招生专业考试复试进行
- 共庆新春,喜迎冬奥|中央戏剧学院举行冬奥演职人员出征仪式
-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16级话剧影视表演一班教学实习演出剧目《探长来访》上演
- 学院第九届社团文化节闭幕
- 思政部带领学生参观北京燕京啤酒集团
- 2021第七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开幕
- 2008-2009学年开学典礼举行
- 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举办2008届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
- 我院开展2015年学生军训工作
- 我院师生赴四川江安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 运动赛场 超燃舞台:中央戏剧学院2019年运动会举行
新闻公告
- 我院多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 03-09
- 第十二届“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获奖名单揭晓 02-16
- 中央戏剧学院召开2021年新退休教职工荣休座谈会 01-20
高考招生
- 中央戏剧学院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戏剧学院2013年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戏剧学院2014年本、专科招生简章 08-05
- 中央戏剧学院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戏剧学院2011年本、专科招生简章 08-05
- 中央戏剧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戏剧学院2008年本、专科招生简章 08-05
- 中央戏剧学院2009年本、专科招生简章 08-05
- 中央戏剧学院2007年本、专科招生简章 08-05
- 中央戏剧学院2006年本、专科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