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农业大学 > 新闻公告 >

人发学院举行新生研讨课 叶敬忠首讲乡村人生

2021-10-20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

本网讯  秋风送爽,求学时节,随着2021级新生的学习生活步入正轨,人文与发展学院的新生研讨课也火热开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率先开讲,在本学期的新生研讨课上,为学院2021级本科生新生带来以“巢状市场小农扶贫——中国消费扶贫的起源试验”为题和以“深入田野乡村,书写学术人生”为题的精彩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学院特色,在大学伊始树立正确发展观,助力学生个人成长。

新生研讨课为学院党委书记林涵讲授的一门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和名师授课,帮助新生深入了解学院,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将个人成长与学院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无悔奋斗中实现青春韶华。本讲由院长叶敬忠教授讲授。


叶敬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学院在消费扶贫领域所做的突出贡献。对于消费扶贫是什么,叶院长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了消费扶贫的起源与概念:“消费扶贫起源于我院2010年在河北省易县的扶贫工作,2010年起到现在从未中断,以老师下乡购买土鸡蛋开始,形成供应链,400户农民因此得到帮助。”他针对农民产品与城市消费者对接的优缺点,谈到了为什么要进行消费脱贫,具体阐述了我国过去的“五个一批”的扶贫政策设计,同时提出思考:我们应如何针对分散的小农户进行扶贫?对此问题,他这样解释:“我们设计消费扶贫这样一个扶贫策略的基本出发点,是看农户现在有什么,我们要为这样分散的小农户寻找市场。”

叶敬忠向新生详细介绍了消费扶贫的实现途径,通过与无限市场作对比,介绍了巢状市场的特点。他强调:“我们对小农不能有一种贬义的思考,它只是一种形式。”一位在这一政策中获利的农户表示:“心换心,意换意,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这是对我院工作成果的极大肯定。他还介绍了巢状市场小农扶贫推进城乡协调,普及绿色发展理念等功能。

课堂实践环节,叶敬忠以《深入田野乡村,书写学术人生》为题,分享了自己这些年如何带领团队开展调研活动,如对农村留守人口,乡村振兴等问题的研究,在观念层面,他强调:“搞研究要尊重规律,要倾听自己的良知,而不是追随热点,研究没有捷径,只有坚守;调研不需要接待,只需要接受;调研既是育己,也是育人。”在实践层面,他详细讲解了如何发挥我们的学科特长,走进田野,进行强农兴农工作。

生动活动的一堂开学课,让新生们意犹未尽。发展211班何晗有感而发:“在新生研讨课上,叶敬忠院长为我们讲述了巢状市场,我认为这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赢,绿色健康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方面的需求,同时为乡村的商品提供了销售渠道,是消费扶贫的重要方式,并且有很强的可持续性,有利于乡村现代化建设。这种独特的方式连续十几年丝毫不变,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叶院长的娓娓道来让我们将目光向下,放在乡村,放在弱势群体上,看到了这个社会不同的一面,用不一样的视角看社会。”来自传播212班的杨婧瑶也谈道:“叶院长两个分别关于消费扶贫和乡村调研的教学,为我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意识到我们有着远大前程,可以为社会、为国家做很多事情。就像叶院长所说的那样∶‘我们做人文社会科学的也可以做非常硬的事情。’这使我更加坚定了对传播学的选择,期待能在未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真正地为强农兴农做出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发学院举行新生研讨课 叶敬忠首讲乡村人生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