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视线︱向往——走进沽源国家野外观测站
大观视线︱走进沽源国家野外观测站:序篇
大观视线︱80万平方公里凝成的坐标——走进沽源国家野外观测站
大观视线︱铸造——走进沽源国家野外观测站
大观视线︱胸怀?辐射?哺育——走进沽源国家野外观测站
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农牧交错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非洲萨哈尔农牧交错带。拥有天时地利的沽源站,正在朝世界著名农牧交错带研究平台而努力。
根据发展需要,经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同意,中国农业大学和张家口塞北管理区工委区协商决定,2018年将国家野外站总站从沽源苏鲁滩迁至塞北镇建设,今年年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指示河北林草局、中国农大与塞北区林草局合作,在塞北区正式建立“坝上农牧交错区生态观测野外站”,合属支撑建设塞北黄土湾国家草原公园,为我国国家草原公园建设树立典范 。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这是坝上地区最迷人的季节。9月17日,塞北管理区工委举行第三季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其中包括“坝上农牧交错区生态观测野外站”项目。受新冠疫情影响,该建设工程推后一些时间,但总体工程架构不变,分一二期实施,一期包括专家楼、气象站、综合展馆、温室大棚和道路围墙;二期包括行政办公楼、生活服务楼和自然资源博物馆 ,工期2—3年,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农牧交错带科研教学中心和科普基地,为新时期我国乡村振兴和实现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我校发展规划中已将塞北区列为重点优先建设基地 ,近期已着手论证建设“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研究院”,学校将整合多学科力量,并联合国内有关单位 力争将塞北打造成我国现代农业研究高地。
王堃说,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已经不单单影响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而且上升为社会问题。野外站理应成为恢复地区生态的好参谋;从地理角度看,农牧交错带位于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的连接地带,横跨草原、草甸、荒漠多个地貌,是一个蕴藏丰富生态保障的地区,野外站应该成为开启生态保障的金钥匙;从经济角度看,农牧交错带连接东北老工业基地、京津冀经济圈、中部经济带等多个重要的经济区,区域内是重要的矿产、能源基地,野外站应该成为地区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这几方面决定,未来的野外站将成为引领农牧研究前沿的坐标。
近年来,多位领导来到坝上草原,考察实验站的建设、科研及教学情况;上级单位及学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平台基地部等多个部门的关怀是野外站发展的见证,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在王堃和野外站师生的心中,对野外站未来的畅想、规划,从未停止过。
王堃说,目前正从三个方面的问题为实验站的发展进行筹备部署。
首先是尽快理顺实验站的研究思路和研究体系,巩固和保持实验站在农牧交错带领域研究的领导地位。
还有就是选好接班人,王堃说,他希望自己是一块垫脚石,能够吸收更多的农牧科研精英参与进来,推动实验站看的更高,走的更远。要选择年富力强的接班人,保证实验站的朝气,推动实验站的新陈代谢。
还有一个就是软件和硬件的进一步提升。在未来,他们希望,能够加大大型野外测试和生态设备投入,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人问:王教授,你没规划一下,在未来的几年,实验站能多得几个国家大奖?王堃却说:奖不奖的,都是身外之物,应该规划的是,怎样真正为国家做点实事儿。
然而,野外站最终的希望是,依托实验站的科研力量,能够把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带变为生态良好的保卫农业区的绿色屏障;能够把区域内丰富的资源合理利用,推动农牧交错带成为经济发达带和连接周边重要经济区的重要枢纽。
王堃说,这个愿望,可能要实验站的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自己“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
后记:精神承载之坐标
9月17日,前两天瓢泼大雨的阴霾尚未散去,乌云之下,几片轻云低低飘过,仿佛近在头顶。野外站的地面残留着雨后的浅水坑。被风雨洗礼一新的科研楼,白鸽依然咕咕地叫着。野外站周边秋草香,蘑菇圈中的种子尚在萌动。这时,野外站的师生,即使雨后未晴,也都各自进行着常规的野外研究。
这一天,我们启程回京。面前的农大路通向沽源县,通向繁华的北京。回望雨后的野外站,更显得静默。这里离北京仅仅308公里,它却甘愿伫守,因为心怀天下,在哪都是天下,都是繁华。
或许,“东经116°14′,北纬41°37′”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坐标,然而,有了农大师生,有了国家野外站,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回顾野外站历程,它
昔年艰难崛起,只因目睹农牧交错带生态之脆弱,不忍“从此山河贫到骨”;
征途筚路蓝缕,便只能怀揣信念披荆斩棘,相信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
科研敞开心胸,兼收并蓄,只为“众人拾柴火焰高”;
造福一方水土,哺育万千英才,却是“兼济天下为己任”;
待到山花烂漫,它依然淡妆素裹,只愿“青山隐隐水迢迢”。
野外站所走过的历程,与“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中国农业大学校训如出一辙;实验站所承载的艰苦奋斗、开放创新、深入实践、服务“三农”、朴实无华的精神,又有哪一项不是来自于塞罕坝精神、来自农大精神呢?
前路漫漫,上下求索,实验站似农大精神的一处坐标,而农大精神,又是什么样的一处坐标?或许是千万的“三农”子弟,或许是亿万的中华儿女,又或许,是几千年中国人的奋斗历程。
总之,这座承载着诸多精神的坐标,还将继续在坝上草原上,而农牧交错带上这颗明珠的光芒,却照耀得越来越远……(摄影:潘彩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大观视线︱向往——走进沽源国家野外观测站
相关推荐
- 我校幼儿园开展系列活动庆祝六一儿童节
- 战“疫”简报(第47期) | 中国农大打“组合拳”保障社区安全、服务便民
- 动科学院举办第十五期“青椒荟” 助力青年教师干事创业动能提升
-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一行来我校调研
- 信电学院联合工院开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主题团课
- 学党史 跟党走 | 人发学院教工党支部赴延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人才强校 | 孙东晓教授团队在哺乳动物乳脂合成关键基因及调控通路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 同心战“疫” | 青马协会声援进行时
- 同心战“疫” | 校医院在行动:用行动践行医务工作者的从医誓言
- 农学院党委扎实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
- 我校与康奈尔大学共同启动学期学习交流项目
- 学党史,做强农兴农青年 | 青春学思会微党课九:智慧兴农,吾辈之责
- 立德树人好老师 |王敏:风雨兼程,只愿做学生的领航人
- 继续教育学院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同心战“疫”|“全国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工党支部发挥堡垒作用积极行动助力防控工作
- 学党史 办实事 | 开放共进,跨越时空的生态本科毕业答辩——资环学院生态系邀请西藏农牧学院师生参加生态系本科毕业答辩会
- 我校与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农大,永不说再见 | 王如梦:那一年,我们在曲周拍摄微电影
- 战“疫”简报(第29期) | 中国农业大学打造“书香校园”助力疫情防控
- 校长办公会召开第2020-38次会议
新闻公告
- 新理念、新体系、新办法——学校奖学金改革解读 10-26
- 2021年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 10-23
- 我校举办2022届秋季首场大型毕业生招聘会 10-22
- 动物医学院开展116周年校庆系列校友活动 10-22
- 广西连续第十年定向我校选调优秀毕业生 10-22
- 首期“石榴大讲堂”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讨会召开 10-22
- 理学院举办《明理讲堂》系列报告加强教职工理论武装 10-22
高考招生
-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2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3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