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特辑 | 达嘎拉增:一场等待七年的圆梦之旅
初见:扎西德勒,雪原格桑
达嘎拉增的网络昵称很长。前面的藏文是她的姓氏,后面的汉字是她的名字。作为来内地求学的藏族学生,汉族同学们对藏族姓氏概念模糊,这使达嘎第一次认识到文化交流的意义。长长的昵称,象征着民族团结长久的历史,也代表着达嘎推进民族交融的决心。
达嘎拉增从小在西藏牧区长大。她曾就读的西藏那曲索县完全小学是县城的第一所小学,她是从遥远的江达乡走出来的第一个孩子。她受到的教育很注重品行,不会把成绩放在第一位。达嘎个子高,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充当着班里“大姐姐”的角色。
聊起童年和家乡,达嘎打开了话匣子:“在老家冬天下雪时,我们牧区很多孩子会去滑冰,堆雪人,打雪仗,准备保暖的衣物,帮家里人放牧、挤牛奶。我很喜欢大自然。”世界屋脊的大雪纷扬中,藏着达嘎快乐的童年。
很多人来西藏旅游会选择拉萨或林芝。而广袤斑斓的羌塘大草原,清澈湛蓝的纳木错,在达嘎看来都是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可惜过高的海拔、困难的交通、不完善的发展使无数游客畏葸不前,其中就包括送达嘎返藏时不敢在那曲下车的中学老师们。那曲有很多独特的风物,比如索县的温泉水、雪山圣湖、藏羚羊和鹿。江达乡还有怒江穿过,风景很是壮丽。讲到这里,达嘎的声音不免透出一丝遗憾。
达嘎爸爸是藏族医生。他虽然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经常阅读宗教书籍,精通藏语。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达嘎从小热爱藏族文化,跟着爸爸学习藏语,八岁开始练藏文书法。来到内地后,她平时跟同学们交流得最多的就是藏语和民俗习惯。到了高中,即使没有藏文课,她还是会练藏文书法,曾获“庆国庆,迎中秋”书法比赛一等奖、珠海市第四中学第二届汉藏文化节之“现场硬笔书法大赛”二等奖、珠海市第四中学西藏部第三届藏文书法比赛优秀奖等奖项。这些是她成就感的来源,更是对藏族文化的传承。
作为珠海四中第一届西藏班的学生,达嘎深知自己肩负着推进文化交流的责任。去广东上中学是她投身文化交流的开始,藏族同学散插在汉族班里面,达嘎与他们轻松愉快的交谈,并交到了很多汉族朋友。藏族同学们返乡时,有不少汉族同学自发前来送行。除此之外,她还参加了结对活动,2014年第一次去珠海本地家庭做客,直到现在达嘎还和他们保持着联系。因为有了这些亲身经历,文成公主进藏、布达拉宫的修建等历史就不再是书本上单薄的记载,而是充满了温暖与感动的现实。
达嘎表示:“现在有更多的同学融入到祖国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间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我将在步入农大后继续当好推进民族文化交流的使者。”
蛰伏:回首七年,忽然之间
达嘎的学习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初三那年她遭到打击,成绩跌入低谷。从堕落的深渊中挽救起她的,是心底的执念和老师的鼓励,还有那句写在白板上的,“要更好地回去”。
小学时达嘎的成绩一直很稳定,从不让家里人操心。毕业后,达嘎以县里第三名的成绩被选拔到了广东珠海四中内高班读初中。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她想去首都求学的愿望开始在心中萌芽。达嘎一直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小就对巍峨的万里长城和雄伟的天安门心生向往,渴望有一天瞻仰这些历史奇迹。为了以后回西藏更好的发展,去北京读书成了她的目标,这也是全家的心愿。
初到广东,由于汉藏两语的转换,达嘎学习数学有些吃力,但是凭借扎实的基础和老师的帮助,她很快将成绩提了上来。直到初三那年,达嘎得知了珠海四中内高班的特殊情况:作为第一届藏生,中考不允许报外校,只要成绩合格就直升本校高中部,无特殊情况不能转校。憧憬外界事物的达嘎意识到七年的青春时光都要花在同一个城市同一所学校,心里有些沮丧,成绩下滑。幸好,达嘎得到老师的鞭策,成绩稳定下来,这还归功于她自己心底的念头:“我将来要回到西藏,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可如果我连高中部都升不了,何谈成为人才?家里辛辛苦苦才把我送出来,我不能忘记初心。”
达嘎班上一个同学的哥哥也在内高班读书,后来回到西藏各方面都发展的很好。他曾说过 “我们来到内地,是为了更好地回去。”这句话给达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还写在白板上作为中考口号。最终,达嘎顺利通过考试,并且完成了高中学业,这煎熬的七年到头来令她满怀感恩。
展望:金榜揭幕,圆梦农大
“我身上最大的特质是有点憨厚,但是骨子里带着一种情怀,每每想到为家乡做贡献,我就会很激动。抱着一种希望,怀着一个理想去面对生活,这是我觉得挺不错的品质。”达嘎拉增说。
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是达嘎的第一志愿。“当时并没有太多犹豫,挺顺利的,有一种命中注定的感觉”,达嘎笑言。藏族同学群里很多人看到中国农业大学这个名字,容易把它放到后面,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人大,但是达嘎发现农大的专业更吸引她。达嘎的职业规划跟气象和生态有关,西藏原本生态比较脆弱,如今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她觉得在农大学习更有利于将来建设家乡,农业对她来说也更加亲切。
高中毕业后的这个暑假,达嘎先回了牧区挖冬虫夏草挣生活费,并在哥哥家帮嫂子干家务活。到了报名时间,因为牧区没有信号,她就去了拉萨,白天阅读书籍,做读书笔记,精进演讲,参观周边的历史古城;晚上写随笔,顺便学点电脑技术,并向农大的藏族生讨教经验,也算是为进入大学做的准备。
达嘎对农大的生活充满向往:“听说图书馆很大,很想去看看。希望与志同道合的球友一起锻炼身体。我还准备在大学勤工助学,只要不耽误学习,多多参加社团活动,我对读书社、民族舞社和志愿服务队都是挺有兴趣的。”根据达嘎的描述,她高中时有过非常充实的课余生活,包括看书、打篮球、打羽毛球、养花、跳锅庄舞等等。除此之外,她以前一直跟藏族生共宿,现在很憧憬能跟其他民族的舍友一起交流,平时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谈到想在大学完成的目标,达嘎回答的很快:入党。回忆自己从大山走出来去内地上学的经历,每一个成长脚印都体现了党的政策关怀。达嘎高二时参加了“感恩党·爱祖国·学回信”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结束时掌声不断,校长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勉励她一定要不忘初心,带着这份民族情怀慢慢成长为对西藏发展有用的人。“我当时特别激动,没想到一个演讲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达嘎说,学有所成后一定要回到西藏,用我所学为家乡建设贡献绵薄之力。(摄影:学生记者古吉州 受访者供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生特辑 | 达嘎拉增:一场等待七年的圆梦之旅
相关推荐
- 我校5件作品获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好论文奖
- 我校紫花苜蓿种子搭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归来
- 农大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 携手共创垃圾分类新风尚
- 两“全国样板党支部”推动开展“校-地-村”五党支部联合党史学习座谈会
- 爱国奋斗 科学报国|【反响】300亩试验田里续写“曲周精神”
- 学校召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专项行动工作会
- 我校举办第八届(大北农)校级教学名师评选 六位教师获奖
- 人事处人才办党支部开展“讲学日”学习研讨活动
- 我校召开2020年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暨交流会
- 山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志刚一行来校洽谈深化省校合作事宜
- 李建生教授到国家南繁现代展示园指导工作
- 同心战“疫” | 经管学院樊胜根、司伟参与撰写的文章在IFPRI网站发表
- 我校两名教师获第七届“助学?筑梦?铸人” 主题活动优秀征文作品奖
- 学校启动第三轮专业技术人员聘期考核及第四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分级聘任工作
- 学党史 办实事 | 师生每月上网免费流量翻一番 切实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
- 李培景会见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领导一行
- 姜沛民访问法国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
- 我校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评审中再获佳绩
- 喜讯 | 李小云、农学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
- 蒙牛集团党委书记孟凡杰一行来校招录人才
新闻公告
- 新理念、新体系、新办法——学校奖学金改革解读 10-26
- 2021年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 10-23
- 我校举办2022届秋季首场大型毕业生招聘会 10-22
- 动物医学院开展116周年校庆系列校友活动 10-22
- 广西连续第十年定向我校选调优秀毕业生 10-22
- 首期“石榴大讲堂”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讨会召开 10-22
- 理学院举办《明理讲堂》系列报告加强教职工理论武装 10-22
高考招生
-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2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3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