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中非 1+1”留学生实地调研总结报告会举行
本网讯 7月20日,我校“中非 1+1”留学生实地调研总结报告会在线上举行。我校国际处处长冯伟哲、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副院长唐丽霞、导师代表樊胜根教授、动医学院韩博教授,“小技术大丰收”项目在地协调人Ernest Mkongo先生,参加实地调研的6位“中非 1+1”项目留学生与其他项目留学生、留学生导师以及我校研究生院、全球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会议。
图为留学生一行在莫罗戈罗省地区专员办公室门前合影留念
唐丽霞教授主持会议。她介绍了本次实地调研的背景情况:由于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留学生滞留在非洲,不能来华进行学习,对项目执行效果提出巨大挑战。因此,为积极推动滞留海外留学生培养工作,切实提升他们社会实践与研究能力,从6月开始,国内导师就针对留学生的背景为他们提供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上的专业指导。今年7月5日至9日,在国际处、研究生院等学校相关部门领导下,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通过中坦“小技术大丰收”合作项目,组织邀请了6位滞留留学生在坦桑尼亚参加了为期5天的实地田野调查活动。目前,随着活动的正式收官,报告会邀请了参与本次实践调研的各方一同在线上进行经验总结,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留学生培养模式。
图为留学生一行在“小技术大丰收”首个示范村Peapea村合影
冯伟哲在致辞中表示,我校“中非1+1”留学生项目于2020年正式启动,是我校继针对国内研究生项目的成功后的再次尝试。该项目将中国发展经验与国际农业和农村发展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全球农业治理和农村发展管理高层次人才;也是我校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推动国际发展合作,推动中国发展经验国际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农业大学作为首批被商务部和教育部认证将在非洲开展农业项目实验站的学校,未来也将有更多留学生走进中国农业大学在非洲各国的实验站。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留学生的回信中的话勉励我校留学生:“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我校研究生院副处长刘哲在发言中表示,致力于减少因新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留学生教育受阻问题,校研究生院积极开展线上课程的转换,16位导师在全球农业和国际发展方向为留学生提供学术支持。“中非1+1”留学生实地调研开启了后疫情时代留学生培养的新模式,为后续留学生项目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Mkongo先生作为“小技术大丰收”项目的在地协调人在此次实地调研活动中为留学生提供了在地的支持。在发言中,Mkongo先生介绍了本次实地调研的具体行程: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6名留学生们在5天的时间里先后到访了地区专员办公室、坦桑尼亚苏科因农业大学、苏科因大学企业家校友会(SUGECO), Kilosa 区政府及其治下的Peapea村和Kitete村,、Morogoro区议会及其治下的Kikundi 村和Mtego wa Simba村。在实地调研期间,学生们与参与实施劳动密集型技术的农民和推广人员深入交流,并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技术在地实践过程中的收益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作为与农大团队合作10年之久的当地协调人,Mkongo先生高度评价了我校留学生在此次实地调研中的表现,并肯定了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在坦桑尼亚的“小技术大丰收”项目的成果。
图为Kitete村示范户村民向留学生一行展示他收获的玉米
6位“中非 1+1”项目留学生分别在会议中分享了他们在此次实地调研中的体会。他们通过5天来在坦桑尼亚实地考察项目实施情况,普遍认为当地农户通过采用中国技术使得单位面积的产值提升,玉米的产量从每英亩3-5袋增加到10-20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当地的粮食安全,使得农户的生活水平有显著的提升。当地农户对中国技术的认可度较高,不但表现为正在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其他诸如向日葵等作物的种植上,也有很多其他非示范村村民主动学习并应用该项技术,因此大家普遍也对项目扩大推广范围表示期待。
图为留学生一行与Kikundi 村示范户在玉米试验地实地考察玉米种植情况
Julieth Frank Gasper在分享中从性别角度切入,认为女性农民在获得农业收入方面仍不同程度经历不平等现象,并希望看到女性在这个项目中获得更多的优先权。Sharon Sweetbert Kishenyi等留学生也提到玉米价格波动、秋粘虫肆虐、资金不足等问题对玉米的产量产生的影响。
在讨论环节,留学生们对项目的执行框架、可持续性、后续推广等方面做了深入讨论,“小技术大丰收”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科技部、商务部、比尔·盖茨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坦桑尼亚各级政府、苏科因农业大学以及村级的农业推广专员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未来项目的实施也会在可持续性上有新的探索。
图为留学生群体参与Mtego Wasimba村示范户讨论
樊胜根教授对报告会进行了总结。樊胜根教授是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前院长,对非洲农业发展问题有深入的研究,他表示“小技术大丰收”项目对坦桑尼亚以及非洲减贫与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次实践,是对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型探索。
与会师生一致认为,本次活动切实提升了海外留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研究能力,让非洲学生有机会在本国走近中国发展合作项目,对中国基于小农发展的农业技术与减贫做法有了切身体验,是推动中国减贫经验国际分享的有益尝试,也为滞留海外留学生培养提供了新模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中非 1+1”留学生实地调研总结报告会举行
- 上一篇:我校2021级四川专项研究生到成都开展暑期实习
- 下一篇:劳动教育落地 实践硕果连连
相关推荐
- 食品学院开展2020年积极分子党课集中理论课
- 2020年(第三届)牛精英专项研习班开班仪式顺利举行
- 马连洼街道向上庄实验站捐赠抗疫物资
-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
- 大禹论坛 | 第三届大禹论坛信电学院分论坛成功举办
- 庆七一 守初心 担使命 | 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
- 整改进行时 | 理学院正式上线在线阅卷系统,提高效率,服务师生
- 砥砺育人初心,提升专业素养,研究生辅导员沙龙第一期幸福登陆
- 百年同行心向党丨百年风雨 稼穑同行微党课之四《国际歌》
- 经济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劳动教育在涿州教学实验场如期开展
- 加强理论宣讲,凝聚奋进力量!中国农业大学党委理论学习宣讲团成立
- 专访 | 徐正航:顾行而忘利 守节而仗义
- 就业故事 | 张辉:服务乡村振兴,奉献无悔青春
- 学校召开疫情防控保障组工作会议
- 北京高校工会系统领导到我校涿州教学实验场考察
- 三个暖心举措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 63项奖励!我校在第三十七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中再创佳绩
- 2021年校团委学生骨干换届大会顺利召开
- 资环学院党委组织预备党员参观“玉汝于成”展览
- 同心战“疫” | 为奉献者奉献 中国农业大学战“疫”应急保障志愿者行动进行时
新闻公告
- 新理念、新体系、新办法——学校奖学金改革解读 10-26
- 2021年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 10-23
- 我校举办2022届秋季首场大型毕业生招聘会 10-22
- 动物医学院开展116周年校庆系列校友活动 10-22
- 广西连续第十年定向我校选调优秀毕业生 10-22
- 首期“石榴大讲堂”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讨会召开 10-22
- 理学院举办《明理讲堂》系列报告加强教职工理论武装 10-22
高考招生
-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2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3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