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地乡村青年研修班成功举办
本网讯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我校“双一流”建设文化传承创新项目,为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地和培养农耕文化传承人,6月9日至15日,农业文化遗产地乡村青年研修班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0个农业文化遗产地的40位乡村青年、乡镇干部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9个学院近50位师生共聚一堂,话农耕智慧,谈保护发展。
开营仪式上,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钱学军、中科院地理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闵庆文研究员到会致辞。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孙庆忠教授对此次活动做详细介绍。仪式由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主持。
钱学军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农业大学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设立专项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旨在培育优秀的在地乡村青年和致力于遗产地研究与保护的青年师生。他期待培育出优秀的在地乡村青年和致力于遗产地研究与保护的青年师生,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发展做出贡献。闵庆文研究员指出,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战略密不可分,他希望与中国农大协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联盟。叶敬忠教授表示,人文与发展学院长期以来将学术研究和教学定位为紧扣三农问题和发展,希望成为全国重要的三农问题和发展的研究中心与智库。孙庆忠教授将青年学子研习营和乡村青年研修班定位为“种子”工程和告语青春的人生驿站,旨在塑造时代新人,培育乡村发展的内生性力量。
为期七天的研习营中,八位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发展与保护的现状等议题。
闵庆文研究员围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方法与实践”,辨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并通过日本、菲律宾和中国案例提出了保护原则;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剖析了乡村的生产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教化价值等乡村振兴的价值基础;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教授讲述了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生态智慧,分析了传统农业结构中的趋同现象与东西方农业发展的历史差异及其后续影响;中华商标协会地理标志分会副会长赖俊杰以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借助农业文化遗产脱贫致富为例,指出地理标志产品是动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钥匙。我校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基于一项在河北省太行山区村庄开展八年的扶贫行动,介绍了“基于小农生产和市场对接的扶贫试验”;中国农业博物馆原馆长曹幸穗研究员与学员们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若干问题探讨”以及“农业文化遗产与相关项目的区别”;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宋一青研究员团队搭建起农民种子网络,通过种子交换、社区资源登记、社区种子库、种子田、参与式选育种、社区种子生产等方式在保护和利用中传承老种子;中国艺术研究院苑利研究员提出了在传统农耕技艺、特有农作物品种、传统农耕制度和仪式等方面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研习营活动不仅有来自行业专家的讲授,还有遗产地青年与学校青年学子的“青春的对话”。来自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的张传辉、向克标介绍了自己返乡创业、为湖北黄冈侗族打造“体验式旅游”的经验、困难与机遇;云南哈尼红米线与河北王金庄小米的背后是遗产地青年李高福和王虎林数年如一日的坚持。青年学子和遗产地青年就如何在发展遗产地产业的过程中体现遗产地文化、如何进行品牌宣传、创业青年的永续机制、如何发挥留守人口的作用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此外,研习营营员还走访了距首都最近的农业文化遗产地——京西稻北坞村玉泉山保留地,观察北方水稻田独特的生态系统,实地了解了京西稻的历史与当下。
在6月15日的结营仪式上,在《我爱你中国》的悠扬旋律中,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景发分别为学员逐一颁发结营证书。随后,学员逐一发表感言。“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农大让我拿到结业证书,我真的很幸福!多么幸福!”来自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哈尼族小伙车志雄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表达着喜悦;同样来自云南的李高福感慨道:“农大给我们的感觉就像家一样,农大人是没有功利心的。我会践行所学,为家乡遗产地做出青年应有的贡献,将宝贵的农耕智慧传承下去。”河北宣化旱作梯田系统于高华说:“几天的研习让我在心里播下了一粒种子,让我心里有了别人和更大的社会,让我和乡土中国的命运连接在了一起。农民需要文化,文化带来尊严!”在广西龙胜龙脊梯田从事农业文化遗产管理的吴日益表示“中国农业大学是农业基层干部知识的殿堂,能够参加此次培训十分荣幸!不远万里来求学的动力源自于传统农业和农村文化深深的热爱。”
孙庆忠在总结发言中表示,研习营是一项“种子工程”,希望通过此次研习营把对于故乡和农业文化遗产热爱的“种子”埋进土里,珍藏心田。希望营员肩负一份使命,让自己的生命从此与乡土中国的当下和未来联系在一起。他也期待每个人的生命发生悄悄的变革,收获热爱生活的能力,具有赋予生命意义的能力。
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中科院地理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协办。本次研修班受到中国农业大学“双一流”文化传承创新的专项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农业文化遗产地乡村青年研修班成功举办
相关推荐
- 国机集团2020届专场招聘会在我校举办
- 我校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同谱民族团结情”文艺晚会
- 农学院植物遗传育种与种子科学系教工党支部联合学生党支部开展“学党史 擎党旗 跟党走”主题党日观影活动
- 杜太生带领信息化办公室学习《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
- 科研院党支部举行党员大会 田见晖部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 动科学院举行2019年学院总结大会
- 云南省委副书记王予波实地考察我校昆明乡村振兴实验区
- 《大国三农》在线开放课程发布会顺利举行
- 我校申报的国家数字农产品流通(供应链与物流)创新分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复
- 后勤基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和回信精神
- 同心战“疫”|广大党员积极捐款支援疫情防控
- 我校获批202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校友工作研究”专项重大课题
- 整改进行时|接地气 暖人心 整改落实见成效
- 同心战“疫” | 研究生院党支部与动科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开展远程线上共建党日活动
- 五育并举 学校召开“劳动教育周”专项工作会议
- 10个集体获评2020年度中国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集体”
- 人发学院分团委组织学生收听收看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
- 聚焦畜禽养殖信息化 2020智慧畜牧业亚洲论坛在我校开幕
- 2021年(第四届)牛精英专项暑期实习班收官
- 同心战“疫” | 校医院在行动: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做充分准备
新闻公告
- 新理念、新体系、新办法——学校奖学金改革解读 10-26
- 2021年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 10-23
- 我校举办2022届秋季首场大型毕业生招聘会 10-22
- 动物医学院开展116周年校庆系列校友活动 10-22
- 广西连续第十年定向我校选调优秀毕业生 10-22
- 首期“石榴大讲堂”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讨会召开 10-22
- 理学院举办《明理讲堂》系列报告加强教职工理论武装 10-22
高考招生
-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2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3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