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斗 科学报国 | 曲周典型事迹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9)
本网讯 连日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教育部微言教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平台相继刊发、播出了我校师生扎根河北曲周大地,46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奋斗,科学报国。从改土治碱到综合发展,从乡村振兴到绿色发展,一代代农大人把青春的汗水洒在曲周大地,以大地为书,以阡陌为笔,书写着锦绣时代的青春答卷。系列报道在师生中及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信电学院党委副书记秦颖表示,曲周精神中有两个字一直在脑海中回想,一个“实”,一个“思”。“实”,即头上戴顶帽子行走在骄阳下,“思”,即把田放在我们的心上。两字虽然简单,却深刻地概括了农大人扎根曲周,服务农民的精神,这种深入基层去接触农民,了解农村,从实际问题出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还与这里的曲周人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以上种种都是作为一名农大人为之自豪和感动的,希望未来的农大学子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能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将农大精神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
水院党委副书记华博表示,中国农大人在曲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奋斗中形成了“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曲周精神。水院人扎根石羊河也同样是铭记着对国家对人民强烈的责任感,胸怀农民,兼济苍生,造福百姓。在扎根的过程中义无反顾,将自己的青春韶华献给农业,献给了农村。学习曲周精神,接力棒传承到青年一代手中,希望我们新一代的水院人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求索取、无私奉献,按照自己的初心继续奋斗,始终耕耘。
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尹金辉表示,曲周精神,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有利展示,更是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农大师生几代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感天动地,感染百姓,用科学、用知识,沧海变桑田。曲周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再形象化,再实践化,是70年新中国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写照。有这股子干劲儿和精气神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可以实现。
国际学院副教授齐岩表示,脚踏实地,将研究做在中国大地上,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这些天一直被曲周典型事迹感染着、激励着,自豪感、使命感、同时夹杂着深深的感动顿时涌上心头。曲周实验站的创新-科技小院让我领会到了科学服务社会的真谛。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为当地农民提供“四零服务”,即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为当地农民服务,从生产中发现问题、在农民的田地里做实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教学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读起来是这么简单,在今天又是这么的重要。曲周实验站的科研服务社会的模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加深了我对教学、科研工作的社会功能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董济杰表示,46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扎根曲周大地写文章,形成了“责任 奉献 科学 为民”的曲周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农大人的血脉。曲周的发展是一个县和一个高校合作的历史,也是中农大精神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老师,为前辈们科学报国、服务三农的家国情怀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作为老师我们要向学生讲好农大故事和曲周故事,让“曲周精神”代代传承,做到“育天下之英才,解民生之多艰”,搞好科研,扎根农村,脚踏实地服务三农。
资环学院博士后王红亮说,将近一年的博后工作,让我从内心觉得我现在所做的工作,非常有价值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平日里同白寨科技小院学生一起做调研,跟踪养殖户,培训养殖户,帮助养殖户答疑解惑。每每看到养殖户对我们信任的目光,渴望我们科技小院能给他们解决生产问题、提升养殖效益,内心既是开心又是一丝顾虑。开心的是农民朋友们需要我们,信任我们,顾虑的事怕我们做的不够不好,达不到农民朋友的预期。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作为科技人员一方面要真正走在农民朋友身边,面对面的去帮助他们,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用科技力量真正给老百姓做实事儿,让他们的辛苦换来更好的回报!
植保学院本科三支部党支书王皎洁说,46年来,从改土治碱到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扎根燕赵大地,和曲周人民一道形成了“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曲周精神。46年,“曲周精神”代代传承。时间在变,问题在变,环境在变,中国农大师生服务三农、为国为民奉献的情怀没有变。正是这种变与不变,谱写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科学报国”的壮丽诗篇。我们作为农大人,我们更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把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基层、落到实处,把曲周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资环学院本科生王姝纯说,当把改土治碱造福曲周的故事再一次重现在央视上时,我再一次明白了曲周精神的含义。原来“责任 奉献 科学 为民”这八个字的背后,有着农大老师立下誓言,治不好盐碱地不回家的决心,有着和群众一起在盐碱摊上摸爬滚打的勇气,有着治碱成功后综合开发脱贫致富的担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农大人,一定要秉持把科技的种子扎根沃土的信念,真正将知识和实践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动科学院本科生学生干部靳宇航表示,“责任 奉献 科学 为民”是曲周精神的精髓与核心,虽然只有简短的八个字,但其深刻内涵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农大学生,既要重视科学理论学习,对科研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也要结合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生物学院本科毕业生党支部组织委员韩悦表示,“责任 奉献 科学 为民”的曲周精神是农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不断学习、弘扬、传承“曲周精神”,打牢专业基础、提高综合能力、练就过硬本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曲周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在社会上继续引起热议。
紫光阁官方微博:
@年少轻狂纵马且歌:学以致用,知识为国,不惧艰苦,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真是现代知识分子的榜样,为中国农业大学点赞
观察者网官方微博:
@天一123456的美好生活55:为实干兴邦的科学家们点赞!实践证明,科研就是力量,科研就是万顷良田,科研就是粮食,科研就是财富,科研就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华视点官方微博:
@我是阳哥爱吃鱼:扎根曲周,改土治碱,盐碱滩变成了米粮仓,老一辈农大人的爱国情,报国志,激励着一代代农大人深深扎根在祖国乡村大地。“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农大人不忘初心,情系乡土,永远根植祖国大地,践行报国之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爱国奋斗 科学报国 | 曲周典型事迹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9)
相关推荐
- 人事处人才办党支部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
- 建大党支部开展“学党史、干实事——拥抱春天,播种绿色”主题党日活动
- 同心战“疫” | 本科生院党支部与草业学院本科生党支部联合开展线上组织生活会
- 我校学生在2019年第十二届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获佳绩
- 资环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 党委常委会召开第2021-29次会议
- 农学院胡跃高、王小芬团队与沁源县签订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合作协议
- 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高旺盛院长应邀赴陕西、甘肃考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农业
- 我校学子勇摘2020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金牌
- 孙其信当选北京市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 我校新增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学安全知安全重安全 学校开展实验室基础急救知识培训
- 学党史 办实事 | “创建绿色学校 迈向零碳校园”——学校举行节能宣传周活动
- 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在我校涿州教学实验场开班
- 理学院关工委研讨思政工作欢度重阳佳节
- 经管学院农经系师生党支部联合开展“激发党建新活力,共赴京郊看发展”主题党日活动
- 寒冬慰问敬老院 浓浓爱心敬老情
- 整改进行时 | 人发学院:创新方法更新理念 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 研究生院组织集体收看“两会”直播,研讨近期重点工作
- 人才强校 | 高俊平和马超教授团队揭示月季花瓣脱落的分子机制
新闻公告
- 新理念、新体系、新办法——学校奖学金改革解读 10-26
- 2021年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 10-23
- 我校举办2022届秋季首场大型毕业生招聘会 10-22
- 动物医学院开展116周年校庆系列校友活动 10-22
- 广西连续第十年定向我校选调优秀毕业生 10-22
- 首期“石榴大讲堂”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讨会召开 10-22
- 理学院举办《明理讲堂》系列报告加强教职工理论武装 10-22
高考招生
-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2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3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