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 | 李孟华教授团队在探索绵羊驯化及尾脂形态等表型性状的遗传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本网讯 6月4日,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孟华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of wild and domestic sheep identifies genes associated with morphological and agronomic traits”的研究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485-1)。该研究通过对16个野羊(亚洲摩弗伦)和来自世界各地的232个家羊个体进行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全面深入地揭示了绵羊在驯化和遗传改良过程中受到人工选择的外形以及重要生产性状的遗传机制。
绵羊作为最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以及人工选择,已经被培育成为一种具有能提供毛、肉、奶、皮等产品的重要家畜。利用高深度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鉴定表型性状相关功能变异对指导其基因组辅助育种有着重要意义。近期已有研究从基因组层面分析了绵羊的驯化和育种,然而依然存在样本量较少、测序深度低和表型数据不够充足等局限。本研究利用平均测序深度为25.7×的16个野羊、172个地方品种个体和60个培育品种个体的重测序数据,通过全基因组选择分析和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拷贝数变异(CNV)分子标记,挖掘了一系列与驯化、重要外形和农业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并检测到一些已经发生了明显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分化的重要候选基因区域;另外,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实验验证,发现PDGFD基因是影响绵羊尾部脂肪沉积的重要因果基因。
绵羊驯化和改良过程中受到选择的功能基因
通过比较野羊和五个古老的家羊品种(来自非洲、中东、欧洲,亚洲)全基因组数据,基于四种选择分析方法,鉴定出261个可靠的候选基因,并进一步挖掘了36个在绵羊及其它物种中发现的且具有功能注释的驯化基因(与免疫, 繁殖, 生长, 行为等相关),针对这些基因,发现了6个在野生和家养绵羊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极显著的非同义突变位点。通过对所有家羊进行global FST分析,也筛选了一系列与毛细度、奶产量、窝平均产羔数和尾型等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绵羊不同尾型性状
绵羊的尾型是一种重要的表型性状,尾脂羊为满足人类早期的脂类需求提供了大量脂肪,而且也为绵羊抵御极端寒冷的环境储存了能量,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对高脂类羊肉需求的减少,过度尾脂沉积反而会增加饲养成本,因此,研究绵羊尾部脂肪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对培育瘦尾以及低脂肉用绵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绵羊尾型性状进行了深入探究,针对四种不同尾型(长脂尾、肥臀、短脂尾和短瘦尾)性状的绵羊进行两两比较的全基因组选择分析,挖掘出PDGFD这个被共同选择的基因,进一步解析基因结构,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基因型分布,以及位于该基因的一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半胱氨酸/酪氨酸)的等位基因频率在肥尾/肥臀羊和瘦尾羊中差异显著。
绵羊尾型性状的全基因组注释及PDGFD基因在不同绵羊尾脂中转录组表达
通过后续的转录组分析以及RT-PCR、qPCR和Western blot等实验验证发现该基因在瘦尾羊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肥尾羊。通过解析脂肪生成通路,发现PDGFD基因表达的蛋白通过形成二聚体来激活PDGFRβ通路,而该通路在脂肪扩增的过程中起着抑制作用,也进一步证实了PDGFD基因在尾脂形成中起着负调控作用。
PDGFD基因表达验证及其在尾脂沉积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除了解析尾型性状,针对三种不同的角型(四角、二角、无角),结合SNP和CNV分子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选择分析。
绵羊不同角型性状
研究人员发现调控无角的候选基因RXFP2和多角的候选基因HOXD的基因家族受到显著选择,并进一步发现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和基因型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也鉴定了与窝平均产羔数(BMPR1B)、毛细度(KRT基因家族)、耳面积大小(MSRB3、LEMD3)、奶产量(ARHGEF4)、乳头数(SYNDIG1L)、毛色(MITF、KIT)等性状的相关的候选功能基因,为绵羊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我校动物科技学院李孟华教授和新疆农垦科学院王新华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李孟华教授课题组博士研究生李心、杨继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谢兴龙,新疆农垦科学院沈敏研究员,以及刘广建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家畜研究所、国际旱地农业研究中心等国际组织以及英国、荷兰、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伊朗、捷克、德国、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研究机构参与研究;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25024、31661143014、31972527)和绵羊遗传改良与健康生产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2017CA001、2018CA001、2019CA009)等项目的资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才强校 | 李孟华教授团队在探索绵羊驯化及尾脂形态等表型性状的遗传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相关推荐
- 国奖青年 | 李泓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百年同行心向党丨经管学院“一体两翼三结合”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 烟台研究院党委召开党委会开展巡视整改专题学习
- 师生心语 | 滇琼冀三地师生祝福祖国(图文)
- 国家“十四五”资源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土地资源子领域研究组召开专题研讨会
- 草业学院张龙教授赴巴基斯坦指导蝗灾防治获农业农村部感谢
- 孙其信深入课堂听课
- 时评:“塞罕坝精神”是什么样精神
- 资环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学习观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 中国农业大学成立国内首个“伴侣动物科学系”
- “百团战‘疫’”,彰显青年力量!
- [永远跟党走] 陈汝延:沧海一粒粟 誓为党争光——天安门广场高杆照明设备设计施工回忆
- 食品学院举办新生入学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
- 党委宣传部党支部与工学院机械本科生党支部党员共同观看影片《小巷管家》
- 学校组织“国家玉米全程机械化涿州基地项目田间工程”参建单位见面会
- 同心战“疫” | 显党员担当,亮青春本色——动科第三本科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系列活动
- 理学院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万事备 待开讲 学校开展新学期教室准备检查工作
- 体艺部全体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云南省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苏华维工作站落户大关县 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新闻公告
- 新理念、新体系、新办法——学校奖学金改革解读 10-26
- 2021年动物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 10-23
- 我校举办2022届秋季首场大型毕业生招聘会 10-22
- 动物医学院开展116周年校庆系列校友活动 10-22
- 广西连续第十年定向我校选调优秀毕业生 10-22
- 首期“石榴大讲堂”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讨会召开 10-22
- 理学院举办《明理讲堂》系列报告加强教职工理论武装 10-22
高考招生
- 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2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3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