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催化》刊发化学学院郭林教授及物理学院刘利民教授合作研究成果
北航新闻网12月7日电(通讯员 陈静)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532001,11974037)等资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和刘利民教授研究团队在单层氢氧化镍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产氧的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以“单层氢氧化镍钴在电催化产氧中的价态振荡和动态活性位点(Valence oscillation and dynamic active sites in monolayer NiCo hydroxides for water oxidation)”为题,于2021年12月6日在《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杂志在线发表。化学学院博士后康建新为文章的第一作者,硕士生邱肖艺和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胡奇为共同第一作者。
作为典型的电催化产氧催化剂,氢氧化物材料在产氧反应前的脱氢机制及晶格结构演变对于理解其催化机理具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催化剂的表面,单层氢氧化物结构的设计合成可为探索催化过程中的金属中心和晶格氧原子的作用及其与本征电催化性能间的关系提供理想的平台。虽然二维超薄氢氧化物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如何避免单分子层纳米材料在制备和电极负载过程中的堆叠,获得单层材料本征催化活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电极表面直接制备单层氢氧化物还未见报道。
研究团队建立了利用分子晶体在电极表面直接构筑具有非晶结构的单层氢氧化镍的方法,并揭示了其在电催化产氧过程中的本征催化机制。单分子层氢氧化物材料的构筑:一方面不需要经历在多层结构脱氢过程中的氢原子扩散而直接参与反应,在较低电位下即可转化为高价的活性态;另一方面通过掺杂金属的协同作用,降低了体系的氧空位形成能,进而产生了更多的活性位点。该特殊结构的电极可以更大程度上发挥单层材料的本征催化活性,从而展示出优异的电催化产氧特性。
该工作建立了在电极表面直接获得单分子层氢氧化物的新途径,所提出的催化机制对氢氧化物材料电催化机理的理解和新型催化剂的设计给出了有益借鉴。
单层氢氧化镍钴材料的合成机制及活性位点模型图
论文链接为: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21-00715-w。
(审核:李红捷)
编辑:贾爱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自然-催化》刊发化学学院郭林教授及物理学院刘利民教授合作研究成果
相关推荐
- 2021年校机关公文写作实训班开班
- 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安排的详细通知
- 传源书院举办《学习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主题讲座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王勇研究员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 空间与环境学院“开学第一课”:疫情之下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 北航学子喜获教育部首届“提问与猜想”活动一等奖
- 自动化学院“云上博论”第四期——夏令营专场成功举办
- 自动化学院退休教职工第四党支部组织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
- 不寻常的“心灵舞台”——我校第四届“心故事,心舞台”心理情景剧大赛举行
- 未来空天技术学院/高等理工学院举行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出征座谈会
- 中法工程师学院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北航第三届新闻通讯员培训会举行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
- 我校教师两项研究成果被评选为第九届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推介会亮点项目
- 北航烟台校友会换届大会举行
- 北航召开巡视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议
- 双核新发展 学史谱新篇——机关五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研究生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修班—北航研究生党校“求理”分部举行理论研讨活动
- 北航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部署2020年工作
- 决胜脱贫攻坚 北航人在行动之中阳一中“化学学科月-北航专家进校园”活动举办
新闻公告
- 美育七系 花艺课堂——机械学院举办女教师插花课堂 03-16
- 自动化学院“云上博论”控制专场报告举办 03-15
- 士谔书院功能型党支部开展专业认知教育专题报告 03-15
- 北航红十字会举办春季学期献血活动 03-14
高考招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