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徐惠彬院士在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传承红色基因 矢志空天报国
——校长徐惠彬院士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两校区隆重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曹淑敏书记和全校师生员工,向3800余名本科生、6200余名研究生,和来自55个国家的近300名留学生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一路披荆斩棘来到北航,踏上人生的新征程。你们当中的邢益凡同学更是用18年的时间与命运抗争、与病魔斗争,凭借超于常人百倍的努力与奋斗,“过关斩将”来到这里,开启属于自己的“空天梦”。在这里,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和敬意!
大家怀揣憧憬与梦想来到北航,在你们的心中,北航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答案,今天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北航是一所为国而生、与国同行的大学。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立国之战”的第一枪。1952年10月,也正是上甘岭战役打得最惨烈的时候,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抽调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8校精英,组建北京航空学院,北航自此为国而生,开启了与国同行的奋斗征程。北航最早的一批老师大都毕业于世界名校,他们放弃了海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国,汇聚在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在这里,北航师生工棚里上课、田野间试验、走廊里吃饭,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断从“0”向“1”发起挑战,“北京一号”填补了我国轻型旅客机的空白,“北京二号”实现了亚洲探空火箭“0”的突破,“北京五号”开创了我国无人驾驶飞机的先河……强国兴邦、空天报国的红色基因自建校伊始就融入了师生血脉。
北航是一所始终坚守育人初心的大学。北航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用最好的资源培养更好的学生。今年,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厚植情怀、强化基础、突出实践、科教融通”的人才培养方针;聚焦空天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成立了未来空天技术学院;持续深化“大类培养”的书院育人模式,新成立了传源书院;内联外合汇聚育人资源,为一年级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为二三年级本科生配备“专属导师”,打造“科研课堂”“社会课堂”;在加强招生考核、培养环节、学位审核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同学们,我始终认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北航将全力为每一位同学的成才梦想创造最好的条件,提供最好的舞台。
北航是一所敢为人先、爱国奉献的大学。建校69年来,北航始终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将科技创新作为爱国奉献的生动实践,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面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挑战,北航师生“拿得起、托得住、信得过”,16年间获得15项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在无人机、3D打印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多个重大型号得到规模化应用,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特别是过去的一年,“神十二”顺利飞天、“长七改”成功首发、“祝融号”登陆火星,这其中就有很多北航智慧和北航贡献。比如,刚才讲话的黄伟芬校友,30年来为国家七次载人飞行任务选拔训练了一批优秀的航天员,为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历史性的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航天员背后的“无名英雄”。
同学们,北航就是这样一所有情怀、有梦想、有担当的大学。作为新时代的北航青年,如何传承红色基因,矢志空天报国,作为你们的校长,我有四点期望和大家分享。
首先,矢志空天报国要厚植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纵观航空航天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领导人才,无不怀揣着强烈的爱国心、报国志。我校杰出校友、航空英模罗阳,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奋战在辽宁舰的甲板上,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我国的舰载机事业,被总书记誉为“民族的脊梁”。同学们,希望你们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让爱国初心成为学习科研、砥砺奋斗的不竭动力。
其次,矢志空天报国要一生锤炼品德修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也正是我们的校训。航空航天事业特别强调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因此对于空天报国而言,品德修为尤为重要。锤炼品德修为绝不是一句空话口号,要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从小事小节、一点一滴做起。同学们,希望你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第三,矢志空天报国要注重涵养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强调的是批判性质疑、大胆的猜想以及理性思维指导下的无止境探索。重大科技进步的一般规律,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实现颠覆创新。比如,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每一次重大科学理论诞生、每一次重大技术革新,都不是循规蹈矩的惯性推演,而是对传统理论技术的彻底革命。发展航空航天事业、探索浩瀚宇宙,尤其需要批判质疑、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科研中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善于创新,取得更多原创性的成果。
最后,矢志空天报国要笃行勤学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之所以快速发展,关键就在于有一大批苦干实干的科技工作者。比如我校宫声凯院士和团队一起为解决发动机叶片热障涂层问题,有时一次实验就要不间断地进行一万多个小时,坚持探索研究二十多年,成功给我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穿好“衣服”。同学们,希望你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静下心、俯下身,对待学习如饥似渴,对待科研埋头苦干,用勤学实干成就空天报国梦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同学们,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希望你们心怀“国之大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乘风破浪,再创辉煌!也祝愿你们在北航度过一段快乐、充实、不平凡的学习时光。
谢谢大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校长徐惠彬院士在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相关推荐
-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做客北航大讲堂暨首届北航艺术节启幕讲座
- 话剧《傲慢与偏见》在北航晨兴音乐厅上演
- 关于转发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2020年春运集中办理学生往程票工作通知》的通知
- 校医院举办“航空航天发展及启示”专题讲座
- 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志珍一行调研北航
- 士嘉书院举办“嘉士汇”年终颁奖晚会
- 关于学生1、5公寓周边部分路段临时封闭的通知
- 弘扬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新媒体学院师生开展党史专题学习教育及党员宣誓活动
- 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一巡回指导组来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评估工作
- 孙聪院士做客北航大讲堂 讲述战斗机的技术发展
- 以青春理想之火点亮人生信仰之光
-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办学15周年纪念座谈会召开
- 学校召开信息化工作管理委员会会议
- 【疫情防控】防控疫情 人文党员在行动
- 后勤各党支部召开“讲战疫故事、悟初心使命”专题组织生活会
- 云聚北航 智汇唯实——北航举办第九届国际青年学者唯实论坛
- 《Nature》刊发北航化学学院郭林教授、岳永海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 北航举办《百年大党与百年中国》辅导员培训报告会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7项全国创新争先奖 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
- 北航为2020届毕业生寄出3000余份定制学位服和毕业礼包
新闻公告
- 美育七系 花艺课堂——机械学院举办女教师插花课堂 03-16
- 自动化学院“云上博论”控制专场报告举办 03-15
- 士谔书院功能型党支部开展专业认知教育专题报告 03-15
- 北航红十字会举办春季学期献血活动 03-14
高考招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