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漂洋过海的爱与关怀
漂洋过海的爱与关怀
段晨雨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的事儿,在北航七年,母校,就是第二个家。”
近日,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收到历经一个多月才从澳大利亚悉尼邮寄来的口罩,第一批有300个医用口罩和90个澳洲标准的N95口罩(P2),第二批1000个医用口罩还在路途中。
这些口罩的捐赠者,是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2008级本科生王永超和2009级本科生陈潇潇。
王永超与陈潇潇在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相遇。从相恋到结婚,他们对于北航,对于新媒体学院充满了感恩。虽然毕业离校已有五年有余,但他们一直关心关注着母校的变化和发展。
今年春节,他们原本安排回国与家人团聚的计划因疫情影响而取消。虽有3小时时差,但每天上午11点准时查询疫情情况成了他们必做的事情,内心也随着增长的疫情数据变得紧张和着急……“从一开始的上百病例到上千病例,除了担心与惦记外,更想为疫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了解到国内口罩脱销后,他们决定从悉尼购买一批口罩寄回国内,捐赠给曾经培养教育他们的学院。然而,整个购买和邮寄口罩的过程一波三折。
随着全球疫情爆发,悉尼当地药店的口罩供应也较为紧张,王永超不得不驱车前往郊区药店搜寻口罩,同时也让印度和香港朋友协助购买和邮寄口罩。由于邮寄规则问题,购买的口罩物资只能先寄回悉尼后才能再寄回国内,后来的部分物资还在机场滞留了许久。
疫情无情,人有情。至此,他们从不同地区邮寄到学院的第一批捐赠物资390个口罩已经顺利到达,由值班老师仔细清点分装后,亲送或邮寄给全院教职工和退休教师们。第二批捐赠物资1000个口罩还在邮寄来的路途中。
值班老师仔细清点分装口罩物资
值班老师为学院教职工送、寄口罩
最后,我们在此衷心地感谢王永超和陈潇潇对学院的捐赠,在这个疫情严峻的日子里温暖着我们!
无论是志愿捐助,还是宅家抗疫,对于疫情期间的你我“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我们坚信寒冷的冬天终会过去,温暖的春天终会到来!
(本文摄影为王群、董萍萍、王杉)
编辑:贾爱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抗疫故事】漂洋过海的爱与关怀
相关推荐
- 北航实验学校羽毛球队在市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中喜获5金3银1铜
- 【疫情防控】北航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考生做好相关工作的通知
- 疫情防控不松劲 学习科研不停步——物理学院开展线上线下“学习日”
- 关于新主楼地下车库引导平台项目施工期间地库部分车位交替暂停使用的通知
- 北航两本期刊入选2021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榜单
- 北航材料加工及控制系与上海交通大学焊接与激光制造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开展“1+1”联合共建活动
- 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实地研学
- 《科学》刊发北航化学学院郭林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
- 《人民日报》:多所高校创新形式、精心组织——唱响歌曲《领航》 激扬青春力量
- 士谔书院组织开展“四史导学”系列专题思政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0周年校庆专刊专题研讨会暨工作启动会召开
- 守锷书院2021年秋季学期本科生辅导员、班主任联席会召开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围绕“庆国庆,学先进,正衣冠,悟原理”的主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北航吉林招生组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招生宣传
- CCTV《新闻联播》:北航师生唱响《领航》 表达空天报国情
- 北航新增2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新增4个专业
- 冬奥会火炬手苏东林院士连线“雪飞燕”志愿者
-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我校“课程思政”示范课成果:三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养成记
- 我校获评“北京地区学位授予信息报送工作先进单位”
- 士谔书院开展“亲贤礼士”朋辈分享类主题活动
新闻公告
- 美育七系 花艺课堂——机械学院举办女教师插花课堂 03-16
- 自动化学院“云上博论”控制专场报告举办 03-15
- 士谔书院功能型党支部开展专业认知教育专题报告 03-15
- 北航红十字会举办春季学期献血活动 03-14
高考招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