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启事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开启了我国迈向航天大国的征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为生动展现“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学习太空科学知识、增加对航天事业的热情,激励航天人为建设航天强国而加倍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特举办“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
一、组织机构
1.指导单位:国家航天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政治工作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2.主办单位:中国航天基金会、国家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
3.承办单位:《国防科技工业》杂志、《中国航天报》、腾讯科协。
4.合作政务媒体:中宣部“学习强国”公众号、国资委“国资小新”公众号、团中央“共青团中央”公众号、“腾讯科协”公众号。
二、征集要求
参评作品为历史上公开发表过的,或者为此次活动专门创作的均可。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内容积极健康,生动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体现航天文化的丰富内涵。体裁为以下三类:
1.文字类作品,体裁与字数不限,可涵盖诗歌、散文、通讯、科幻等多种形式。
2.图片类作品,通过图片的形式,能生动反映航天事件、航天文化、航天精神和时代精神。
3.视频类作品,包含航天元素的微电影和微视频等。
三、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0年4月2日。
四、征集推荐标准
1.文字类作品推荐标准
在主题内容上,能紧紧围绕航天主题,具有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内容符合主题要求,富有主题性和前瞻性;标题醒目、感情真挚。
在题材结构上,文体明确,线索脉络清晰;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严谨、自然、完整。
在语言表达上,语言通顺流畅、符合逻辑;写作技巧运用出色合理;详略得当。
在创新突破上,材料构思新鲜,见解独特,章法结构具有独到之处。
建议包含能反映主题的摄影图片。
2.图片类作品推荐标准
主题性:作品主题要求围绕航天和时代精神特色。同时要求参赛作品名称、介绍、内容相符。
技术性:取景、构图、曝光、色调、清晰度等符合摄影技术基本要求,色彩和谐,构图比例协调。
创造力:作品表达形式新颖,构思独特,作品能够通过形象化的摄影语言符号和创新的立意去诠释摄影作品的主题。
表现力:作品风格突出,拍摄视角独特,手法新颖。
3.视频类作品推荐标准
在文化内涵上,能突出文化导向和航天特征,展现航天精神,将航天元素与时尚元素有机结合,体现我国航天的不平凡历程。
在主题表现上,能紧扣航天主题,创意独到,具有一定的时代内涵,良好的艺术品位和当代审美情趣。
在创意水平上,设计独特新颖,在制作理念、表达方式上达到 行业领先水平。
在艺术表现上,航天元素丰富,画面具有较强冲击力,能引发 深入思考,具有较髙艺术欣赏价值。
4.特别奖作品推荐标准
当年亲身经历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发射的老专家所撰写的传记、 回忆录、回忆文章等作品。
五、作品提交方式
请在北京时间2020年4月2日24时之前,将报名表以及推荐作品以附件形式发送至电子邮箱:news@buaa.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作者单位_作者姓名_纪念东方红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
咨询电话:18811530096 宋老师。
六、评选方式
本次征集活动采取专家评审方式。评审组由航天资深人士、艺术设计、媒体等领域专家组成。征集活动由专家评审组通过函审、现场投票等方式进行评审。
七、奖励办法
奖项分设文字类、图片类和视频类。
1.奖金:文字类、图片类、视频类均各设一等奖2项,奖金10000元;二等奖4项,奖金5000元;三等奖10项,奖金2000元。所有获奖作品颁发获奖证书。另各设纪念奖100项获签名首日封一枚。
2.特别奖2项,奖金10000元,由单位推荐,评委会商定。
3.主办方对获奖作品具有发布、展览、信息网络传播、结集出版的公益使用权。评选结束后,主办方将获奖作品结集,面向社会发布。
4.颁奖活动拟择机在2020年国家航天日活动期间举行,方式另定。一等奖获奖者有现场观看航天重大发射或参观今年珠海航展的机会。
八、版权说明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凡提交作品的作者,主办方认为其已经对所提交的作品版权归属作如下不可撤销声明:
参评作品是参评者原创作品,未侵犯任何他人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若参评作品涉及侵权纠纷,由参评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取消其参评资格。
(审核:李建伟)
编辑:宋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启事
相关推荐
- 我校举行校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合学习会 专题学习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 【疫情防控】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进一步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 北航9个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 校长徐惠彬赴北航学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
- 《神州凌云志 九霄探星河》长卷
- 弘扬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新媒体学院师生开展党史专题学习教育及党员宣誓活动
- 未来空天技术学院/高等理工学院举行2022年寒假留校学生春节慰问活动
- 《中国青年报》报道北航“冯如三号”团队:挑战极限的航空少年
- 宇航学院召开“青年教师讲课基本功展示与指导” 活动总结会
- 北方昆曲剧院原创昆剧《荣宝斋》在北航晨兴音乐厅上演
- 物理学院“闻诗论坛”第六讲举办
- 学习榜样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动力学院研究生开展线上“学习日”
- 软件学院师生“学习日”开展“认识新冠肺炎,做好疫情防控”主题学习
- 齐心抗疫 思政筑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开展第三周线上“学习日”
- 北航召开校领导班子专题务虚会 深入研讨“双一流”建设思路举措
- 云学习 促创新——科研院与杭州研究院党支部开展科技创新专题党课联学活动
- 我校召开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十三次专题学习会
- 知行书院开展《从真理与道义制高点看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沙龙党课
- 稳就业 克时艰——数学科学学院开展“学习日”暨校友分享交流活动
- 我校召开分党委书记联席会 传达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新闻公告
- 美育七系 花艺课堂——机械学院举办女教师插花课堂 03-16
- 自动化学院“云上博论”控制专场报告举办 03-15
- 士谔书院功能型党支部开展专业认知教育专题报告 03-15
- 北航红十字会举办春季学期献血活动 03-14
高考招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