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驱动教育创新论坛”在珠海举行 探索教育变革新路径
11月12日,由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互联网驱动教育创新论坛”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的主论坛,会议深入探讨新时代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互联网驱动教育创新的趋势与路径。来自学校、研究机构、教育管理部门、互联网教育服务产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800多人参加了会议。
论坛由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和北师大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围绕 “在线学习的创新”“教育属性与教育形态的变革”“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供给侧改革探索”“数字教育全球拓展的实践与思考”以及“教育主体及其关系的变革”等5大主题展开讨论,以期为新时期的教育政策制定、教育实践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不断深入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与挑战。北师大副校长陈丽认为,互联网作为全新的信息空间,正在重构教育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这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不仅包括微观的变革,也包括教育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供给方式的变革;这也是系统层面的变革,反映了一个复杂系统的演变过程,是各种主体协同解决矛盾的过程,需要校长、教师、管理者、产业界、研究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和参与。这一变革过程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没有统一的路径指导,需要多方合作,共担使命,要尊重教师、学生和教学实践,要不断对话、形成合力,促进教育变革的顺利开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结合一线教师、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教育创新发展,努力将我国的互联网强国优势转变成教育优势。
北师大副校长陈丽发言
香港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总监,香港大学学习科学战略研究项目联席主持人Nancy Law(罗陆慧英)教授的报告题为《在线学习创新:基于社会技术协同发展过程的视角》。她认为,真正的教育创新是拓展教育目标,改变学与教的过程,改变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因此,教育创新的本质是改变学与教的行为。Nancy Law强调,教育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只看技术,也要留意社会技术体系和社会景观发展层面的变化。
Nancy Law教授作报告
《中国高校科技》总编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民教授从“教育的本质属性”“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改变教育形态”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属性与教育形态的变革。他认为,当今时代是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书本和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不能成为支撑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全部。“人工智能+大数据”能够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个性化智能支持,在教师减负、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指出,我们尚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还有很多应用难题有待解决。
李志民教授发言
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余胜泉教授介绍了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案例,分享了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供给侧改革与探索。他认为必须努力改善教育供给结构,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的根本转变。他基于“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点”的创新案例,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思路——借助互联网的数据智能、实时通讯、虚实融合的特征,发展教育供给的个性化、教育供给的社会化以及教育服务的虚实融合。
余胜泉教授发言
网龙网络公司CEO熊立从企业角度提出了数字教育全球拓展的实践与思考。熊立介绍了网龙教育研发的101PPT、VR创想世界和AI助教等。这些智能产品为教师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
熊立发言
在圆桌论坛中,来自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代表、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以及企业界人士同探讨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校内与校外、产业与学校之间的新的关系,以及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解决思路。圆桌论坛由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勤华教授主持。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教授认为,互联网将是当代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力和载体,既面临来自全社会的技术驱动和求变意识的“冲击”,也面临教育系统内部的惯性思维和行为习惯的“阻力”,其“拉锯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现阶段的学校教育创新需要视大势、找痛点、定抓手、见实效,方可得到师生家长乃至社会的认同;顺德区容桂实验学校校长许勇辉分享了信息技术在学校推广中的经验与挑战;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认为新技术应用于学校教学时面临的冲突主要包括“与现行教育常规之间的冲突”“与现有评价制度的冲突”“师生信息素养的因素挑战”;网龙网络公司CEO熊立表示,随着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新的制度和规则将进一步弱化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教研员王同聚指出,智慧校园推行过程中遇要培训一批老师、影响一批学校,引领一线教育实践的教学改革,将成熟的技术、优秀的模式推广到一线教学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主任顾小清教授认为,信息技术进入教育之后带来了新主体和新关系,研究作为信息化进程中的新关系之一,在政策影响、人才培养和促进信息技术进入课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互联网驱动教育创新论坛”在珠海举行 探索教育变革新路径
相关推荐
- 北师大举办院士携手防艾大使校园行活动
- [成果]“非洲教师在线和远程学习课程(ODLTA)”正式上线
- 资产经营公司召开2021年离退休暨统战工作座谈会
-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党总支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联合举办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党日活动暨春季学期转正大会
- “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2018届毕业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 [预告]10.24 2020学术前沿论坛——美好生活:全面小康实现与社会治理创新
- 北师大举办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专题会
- 学校召开校务管理数据工作专题会
- [论坛]北师大教育学部“科学家讲坛”第四讲开讲
- 北师大学子热切关注冬奥会开幕
- 孙红培参加艺术与传媒学院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体学习活动
- “青春正能量 闪亮E世界”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网络文化季落幕
- 北师大举办2020级新生辅导员岗前培训
- 师大图书馆党委举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场辅导报告
- 为学以勤,为事以恒,为人以德——校长董奇在北京校区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代表团访问北师大
- 一带一路学院师生参加习近平主席给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精神座谈会
- [预告]11.02 “新中国七十年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二十一届年会
- 北师大继教院携手“学习强国”、京师在线、腾讯教育共同发布领航名师战“疫”微课集
- 首届京师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北师大举行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