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学术年会暨实验室布设项目结题会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团队的发展,实验室定于2020年1月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举办2019年度学术年会。大会将邀请实验室科学研究领域专家作特邀报告,并邀请青年老师做精彩的学术报告。
时间:2020年1月6日(周一)8:30-17:00
地点:京师大厦三层第六会议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贯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验室每年将一部分经费用于布设自主研究课题及开放课题,用于支持室内外团队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2017年,实验室布设了三年期的各类项目共41项,2019年,该批项目已完成执行期,即将结题。
实验室定于2020年1月6日在京师大厦召开项目结题会议,时间、地点如下:
时间:2020年1月6日(周一)8:30-17:30
地点:京师大厦三层第一会议室
诚邀邀请并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会议!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9年度学术年会会议日程
特邀报告 (主持人:效存德教授) | |
8:30-8:40 | 会议开始:特邀专家介绍 |
8:40-9:20 | 丁永建 研究员:冰冻圈水文与山区水循环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9:20-10:00 | 李 彦 教授: 干旱区无机碳汇形成与绿洲荒漠共生 (浙江农林大学) |
10:00-10:20 | 合影、休息 |
10:20-11:00 | 蔡崇法 教授:土壤结构稳定性与坡面侵蚀关系-以红壤为例 (华中农业大学) |
11:00-11:40 | 郭旭东 研究员:全国生态保护红线评估的几点思考?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
午餐 | |
学术报告 (主持人:张光辉教授) | |
14:00-14:25 | 崔喜红:基于探地雷达技术的植物根系研究 |
14:25-14:50 | 程昌秀:多向聚类:从地理数据到时空分异性探测 |
14:50-15:15 | 吴秀臣:温带地区植被生长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
15:15-15:35 | 休息 |
15:35-16:00 | 杨 静:气溶胶对降水日-季节内变化的影响研究 |
16:00-16:25 | 杨晓帆:地球关键带溶质运移的多尺度过程 |
16:25-16:50 | 赵文武:人地系统耦合:从黄土高原说起 |
16:50-17:00 | 大会总结、会议结束 |
报告人介绍:
丁永建
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长期从事寒区水文学与全球变化研究,在水文学、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演化研究等方面研究取得了很好成果,在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科学战略规划、冰冻圈科学学科体系组建、野外监测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主持和主要参与中科院重大、国际合作、“973”、重点基金等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发表相关科学论文300多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主编专著20余部。入选甘肃省第一梯队领军人才,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兼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CNC-FE)、科技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第一届专家组成员等。
李彦
浙江农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人)各一项。学术兼职包括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编委;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中国植物学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蔡崇法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成员。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土壤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我国南方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红壤、紫色土土壤侵蚀过程与预报,在红壤结构与红壤侵蚀相互关系、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结构与功能、红壤侵蚀退化与防治、耕地质量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撑计划课题等项目二十多项,在《Plant and Soil》《Ecological Modelling》《Soil & Tillage Research》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30多篇。
郭旭东
高级工程师。1994 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系草原生态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8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1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生态学博士学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秘书,高级工程师。郭旭东博士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总工程师 。
崔喜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遥感及地下生态观测,具体研究集中在利用探地雷达进行植物根系参数反演及结构形态恢复等方面,在植物粗根的无损监测及根-土关系研究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863”项目、科技支撑及重点研发项目多项,在国际知名期刊Plant Soil、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Remote Sensing 等发表学术论文SCI论文近20篇,取得已授权的国内外发明专利9项。
程昌秀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研究方向包括:地理时空大数据分析、自然灾害的风险、国土资源评价与优化。多年来,致力于地理时空大数据管理、分析与模拟研究,重点开展相关方法在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土资源评价与优化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各类国家级科研任务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编制国家标准5部等。任欧亚系统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委员、ACM SIG SpatialChina组织成员、地理学会“世界地理科学传播首席团队”专家等。
吴秀臣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教授,2019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非线性响应,植被干旱适应机理及陆地生态系统气候反馈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Global Change Biology, New Phytologist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70 余篇,主持各类国家级项目6 项。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1 年),MPI research fellow 等荣誉。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生物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与流域治理分会常任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杨静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主要从事极端气候事件、次季节-季节天气-气候预测和气溶胶效应的相关研究工作。目前发表SCI论文54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25 篇),论文完全他引千余次。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和面上项目3项、主持多项国家863、973 项目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北京市“青年英才”,“励耘”青年优秀教师,“优秀博士生导师”、“京师英才”和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长期担任天气-气候学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人。有关热浪和降水季节预测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国家级业务平台试用,研究组连续2年参与汛期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评分名列前矛。
杨晓帆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入选者。曾任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地下水科学,土壤物理,污染物迁移转化和环境流体力学等。在WRR, AWR, GCA, GRL等地学、环境、能源和物理领域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能源部生物环境学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美国能源部科学计算学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
赵文武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人地系统耦合、可持续发展等。在地学、环境等领域国际期刊上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 论 文50余篇。在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方向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金委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土资源部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任国际地理联合会“面向未来地球的地理学: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7年布设项目结题会日程
8:30-8:35 | 会议开始:会议情况简要说明 (李小雁教授) |
2017年布设的方向性项目汇报(共7个) | |
主持:何春阳教授 (每个项目汇报12分钟,提问3分钟,共15分钟) | |
8:35-8:50 | 朱文泉:景观生态与生态服务团队项目 |
8:50-9:05 | 何春阳: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 |
9:05-9:20 | 杨静: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与模拟团队项目 |
9:20-9:35 | 黄永梅: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关键要素的时空异质性与影响机制研究 |
9:35-9:50 | 廖万金: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珍稀濒危树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
9:50-10:05 | 张卓栋:土壤侵蚀过程团队项目 |
10:05-10:20 | 休息 |
10:20-10:35 | 张 朝:区域农业多灾种辨识、影响评估与风险防范 |
2017年布设的自由探索项目(共10个) | |
主持:李小雁教授 (每个项目汇报8分钟、提问2分钟,共10分钟) | |
10:35-10:45 | 亢力强:柔性植株地表风蚀的力学机制 |
10:45-10:55 | 赵传峰: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城市雾霾发展过程分析 |
10:55-11:05 | 陈云浩:绿地景观对城市局地热环境影响的时空过程研究 |
11:05-11:15 | 张 化: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盐渍化风险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内蒙古科尔沁地区为例 |
11:15-11:25 | 毛 睿:北极涛动对我国和中东地区沙尘活动影响的年代际转折及机理 |
11:25-11:35 | 吴秀臣:中国西北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生态水文调控研究 |
11:35-11:45 | 杜恩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林草交错区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11:45-11:55 | 王红芳: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山胡椒属系统发育学研究 |
11:55-12:05 | 杨 扬:基于SfM摄影测量法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沟蚀特征研究 |
12:05-12:15 | 何 斌:全球陆表蒸散对干旱的敏感性研究 |
午餐 | |
2017年布设的开放课题(共24个) | |
(每个项目汇报6分钟、提问2分钟,共8分钟) | |
主持:朱文泉教授 | |
14:00-14:08 | 马 倩:地表入射太阳辐射对陆表蒸散发模拟精度的影响 |
14:08-14:16 | 孙 鹏:多因子多时间尺度干旱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以冬小麦为例 |
14:16-14:24 | 龚 伟:中等复杂地球系统模式的水文过程改进、参数优化和分布估计 |
14:24-14:32 | 邓 羽:耦合多维管控的城市增长机制与模式分异研究 |
14:32-14:40 | 刘慧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变化及人类福祉综合研究-以云南西双版纳为例 |
14:40-14:48 | 蒋卫国:芦苇湿地景观“面积-结构-功能”退化的生态内涵解析研究 |
14:48-14:56 | 周宇宇:中国城市化时空特征和物候影响 |
14:56-15:04 | 张晓玲:中国城镇化的时空演变分析:政府干预是否有所影响? |
15:04-15:12 | 金建君:基于风险偏好实验的农户宅基地退出响应行为的决策机制 |
15:12-15:20 | 赵 祥:极端气候事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过程研究 |
15:20-15:35 | 休息 |
主持:张强教授 | |
15:35-15:43 | 杨 新:生物质燃烧烟尘对京津冀区域地面辐射及气溶胶光吸收性的影响研究 |
15:43-15:51 | 郑志远:不同温室气体浓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京津冀地区未来天气气候的影响研究 |
15:51-15:59 | 崔步礼:青海湖流域包气带水分运移同位素示踪研究 |
15:59-16:07 | 宋立生:黑河-青海湖流域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遥感估算与验证研究 |
16:07-16:15 | 叶爱中:变化环境下黑河上游流域干旱演变与预测研究 |
16:15-16:23 | 彭 羽:基于实测与遥感观测数据的植物多样性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例 |
16:23-16:31 | 王 斌:基于高光谱非线性解混的植被区域地表覆盖定量分析理论与算法实现 |
16:31-16:39 | 唐海萍:怀来山盆系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相互关系研究 |
16:39-16:47 | 周淑荣:施肥情景下土传病原真菌在高寒草甸生物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 |
16:47-16:55 | 陈子悦:京津冀区域PM2.5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影响要素研究 |
16:55-17:03 | 扈海波:京津冀地区城市化特征对产生暴雨积涝灾害风险突增效应及风险识别研究 |
17:03-17:11 | 贾慧聪:极端气候影响下我国西北地区旱灾适应性评估模型研究 |
主持:李小雁教授 | |
17:11-17:30 | 部分项目补充结题 总结、讨论、会议结束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通知]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学术年会暨实验室布设项目结题会
相关推荐
- [预告] 06.19“俄语教师联合发展中心”成立两周年庆祝大会暨“励耘杯”“传承杯”颁奖典礼
- 民进北师大基层委员会举行2019年工作总结暨新年茶话会
- [预告]05.15 融合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教育创新论坛
- 北京高校“好新闻"奖揭晓 北师大获6项一等奖
- 首届京师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北师大举行
- 北师大志愿者完成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服务工作
- 根特大学副校长一行访问北师大
- 国家文化和旅游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公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 北师大举行期刊建设与改革研讨会
- 北师大珠海校区水安全研究院成立
- 北师大举办“美丽家园 和谐师大”2020年学生宿舍文化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和谐在我寝”宿舍长培训会
- 北师大关心关怀离退休老同志
- 北师大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月辐射安全系列活动
- “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标准”及“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基础课程”发布
- 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扶贫玉龙县干部教师培训班实地指导活动举行
- 第十三届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我校代表队取得佳绩
- [观点]魏浩:发展进口贸易的“苏州经验”
- 资产经营公司举办青年干部专题业务培训
- 北师大学子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 本科毕业生代表如先古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用青春建设可爱的边疆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