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张志勇:深刻认识县中振兴的战略格局意义
?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公共教育政策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不少地方县域普通高中优秀教师和学生不断流失,导致县中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形成了以优质教育资源流失和教育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为突出表现的“县中发展困境”。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将县中教育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现代化的大视野中,从国家治理、城市化进程,以及基础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的多元综合视角和多维关系中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选择,明确其在国家治理和教育现代化中的战略格局地位,才能破解“县中困境”,全面振兴县中教育。
其一,深刻认识县中教育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县中教育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县中”既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经济、政治问题。2019年,全国普通高中学校13964所,主要集中在城区(7190所)和镇区(6034所),乡村仅有740所。如果排除近年来撤县改市、改区的情况,县域高中至少仍占我国高中教育资源的半壁江山。2020年10月,笔者在河北省刚刚脱贫的某国家级贫困县调研,县委书记告诉我们:全县中考前500名的学生没有在当地高中读书的,都到市一中或市里其他高中就读;而全市中考前100名的学生能留在市一中就读的这两年最多时只有9名学生,最少的年份只剩下1名学生。“县中困境”现象不仅影响人们对当地教育的信心,更直接影响青年人在当地就业的意愿,影响县域经济产业布局对人才的需求。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郡县治,则天下安”。稳定县中、支持县中、提高县中的教育质量,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涉及国家治理格局。
其二,深刻认识县中教育在国家城镇化战略中的支撑作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仍然是我国未来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63.8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0%。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后,流动人口规模超过3.76亿,比2010年增长69.73%。城市作为一个综合体,其有效运转和持续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撑,需要各级各类劳动者,尤其是在城市快速发展中更需要一大批普通劳动者、建设者。但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呈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中西部地区城市发育明显不足,这导致了人口长距离大规模流动、资源大跨度调动,极大地增加了经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成本。显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发挥好县城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纽带作用,必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发挥县中教育对县城人口集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以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即使将来我国实现了高度城市化,县中教育也承担着为生活在乡村和县城的数亿人口提供高质量教育的神圣使命。
其三,深刻认识县中教育在国家教育现代化中的基石作用。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农村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难点和重点主要在农村,而县中教育对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引领性作用。县中不仅影响高中教育,而且影响整个县域义务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教育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但仍然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短板”、我国教育现代化最大的瓶颈。“县中困境”绝不单纯是县中自身的问题,县中的发展直接影响县域教育的稳定与繁荣,影响县域教育的整体布局,影响国家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让县中这个县域教育的龙头抬起来,让县城、乡村的孩子们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有更好的教育前景和教育出路,就能缓解并逐步扭转乡村优秀师生向县城流动、县城优秀师生向地级市和大城市流动的趋势。
其四,深刻认识县中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特殊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要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一方面,能否办好县中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公平政策的实施。县中是城乡教育的纽带,寄托着乡村老百姓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期望,所谓“县中兴,则县域教育兴;县中强,则全县民心安”,县中塌陷了,也就打碎了乡村老百姓改变命运的主要希望。另一方面,能否办好县中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后脱贫攻坚时代”如何发挥基础教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办好县中教育,让实现脱贫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对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良好的高中教育,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每个人打好就业谋生的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
原文刊载于《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2期 · 卷首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u96YNPipI9eaTNSaWLyoA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观点]张志勇:深刻认识县中振兴的战略格局意义
相关推荐
- “路径与方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国际论坛举办
- [观点]瞿林东:从正史修撰看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谈唐修八史和元修三史
- [成果]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杜恩在副教授在Nature Geoscience发文揭示陆地生态系统氮、磷限制格局
- 北师大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
- 北师大图书馆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师生服务需求调研会
- [观点]一带一路学院教授、吉尔吉斯共和国前总理:2022年,中国将如2008年一样惊艳世界
- 北师大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
- [预告]03.16《铎声讲堂》第27期——张林琦:新冠病毒暴发对人类社会的警示
- 机关党委举办离退休党员2019年新年团拜会
- 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召开咨询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 北京师范大学民盟委员会三位教师受到民盟中央表彰
- [成果]《国际地学遗产与公园(英文)》期刊入选Scopus数据库
- 北师大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教师赴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开展地震灾害损失和核查和评估工作
-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副校长尤利娅?卡玛洛娃访问北师大
- [观点]冯刚: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
- 北师大举行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教学工作会
- [观点]张志勇:深刻认识县中振兴的战略格局意义
- 北师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学实践演出——大型原创音乐剧《往事歌谣》上演
- 北师大组织中层干部培训 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预告]10.30专家讲座:宫相王与加洛林王朝的建立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