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极地观测遥感小卫星京师一号成功发射
?9月12日,中国首颗极地观测遥感小卫星京师一号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首颗极地观测遥感小卫星
京师一号卫星为“三极遥感星座观测系统”的第一颗试验卫星,同时也是中国首颗极地观测遥感小卫星,代号BNU-1。该研制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的科学家们发起,经中国科学技术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投资,由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
据介绍,京师一号卫星总重约16kg,配备2台光学相机载荷和1台AIS接收机,不仅可针对极地进行观测,还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任意区域中等分辨率图像采集。
卫星研制人员表示,京师一号卫星具有高集成度、高性价比、研制周期短、批生产能力强、配置灵活、可扩展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姿态控制精度高、机动能力强、数据传输量大的微纳遥感卫星任务。
京师一号卫星的宽幅相机专门针对极地观测高动态场景进行设计,传感器对同一地物自动进行两次长、短时间曝光,输出融合后的图像,可有效改善冰雪、陆地水体同时存在的高动态场景成像效果。此外,卫星还携带有离轨帆,任务结束后离轨帆展开,可实现卫星主动离轨,避免产生空间碎片。
弥补中国极地观测数据的不足
过去,中国科学家展开极地研究,主要根据船只和研究站收集的数据。这次有了遥感卫星技术的“加持”,科学家们将得以观测之前难以进入的地区,获取更为精确的研究图像和数据。
京师一号
京师一号卫星配备了高分辨率摄像机,可在5天内完全覆盖南极和北极,并对海冰漂移和冰架崩解进行监测。这将极大提高中国极地遥感能力,减少对其他国家的技术依赖,弥补中国极地观测数据的不足,对于促进中国极地与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京师一号卫星还是一颗“探路”星,采用“鸽群”发展模式,未来将组建卫星星座。待星座组建完成后,将可实现对极区快速变化过程的小时级观测。
据介绍,京师一号卫星系统通过每天对极地地区的观测,可及时报告航道海冰变化,同时结合AIS接收机收到的船只信息,自动为船只规划航行线路,做出航道风险评估。
京师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程晓表示,卫星数据也将用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同时对中、低纬度地区展开监测,为拓展北极航运路线提供助力,对青藏高原或第三极地区的研究发挥积极作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首颗极地观测遥感小卫星京师一号成功发射
相关推荐
-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一行到北师大数学科学学院调研
- [观点]晁福林:认识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 北京师范大学举行2020年实验室安全白皮书工作启动会
-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托育服务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 北师大开展2018级本科新生入学教育
- 学校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赴上海开展学习培训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获“2020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研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发展研究”成果报告会在北师大举行
- “凝聚力量,共谋发展”2019北师大管院/政管院校友联谊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举办
- 北师大举行2020年教育培训工作评优表彰
- 【党建业务融合】之十八 历史学院:以党建推动学术研究发展,以学术研究推动党建创新
- 北师大召开第四届青年管理干部岗位技能竞赛联办单位协调会
- 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巩永丹:心系国运育人 永葆奉献精神
- [预告]04.23专家讲座|李山:出土文献视野下的经典阅读——以《诗经》的解读为例
- 物理学系党委组织师生赴上海、嘉兴学习培训
- 图书馆党委组织集体参观学习 “红色师范与百年传承”主题展览
- 北师大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 “迎百廿校庆,传木铎金声”——庆祝建校120周年师生校友校园健康跑暨校旗传递启动仪式举行
-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残疾人劳动就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残疾人就业研讨会在北师大举行
- 北师大召开本研教学工作座谈会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