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开题论证会召开
7月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萧放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北师大举行。
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丁元竹,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编审、《马克思主义研究》原副主编、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汪世锦,中央民族大学民族与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林继富等。
与会专家与课题组成员合影
开题论证会开幕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赵秋雁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社科处副处长、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焦豪教授致欢迎辞。他首先诚挚欢迎长期支持学校和中社院工作的领导专家,祝贺该重大项目开题,认为这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实际行动,将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有利于更好发挥中社院智库建设和学科建设双轮驱动优势,学校将为项目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做好管理、支持和服务。最后,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定位,研究目标要重点突出、可操作;二是坚持成果导向,加强项目内部各子项目之间的衔接统筹,努力取得高质量研究成果;三是有效运用好国家社科基金和学校新近出台的科研政策,提高项目运行效率。
焦豪教授致欢迎辞
赵秋雁教授主持开题论证会开幕环节
课题论证环节由刘魁立主持,课题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分别进行汇报。首席专家萧放教授从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现状及问题、思路和整体框架、研究路径和预期目标等方面汇报了项目的基本情况,他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最高宗旨的具体举措,新时代文明实践应与地方本土知识相结合,使之融于地方社会固有的传统历史文化脉络中,融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心灵驿站”。
课题首席专家萧放教授汇报
子课题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理念、内涵与意义”负责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张勃研究员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重点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和研究计划、课题进展情况、近期工作四个方面对子课题进行了汇报,认为需要厘清“新时代文明”所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置于历史脉络中进行认识,研究和阐释“新时代”内涵、“新时代文明”内涵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征。
子课题一负责人张勃研究员汇报
子课题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体系制度研究”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杨越明教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重点从问题意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汇报,该子课题主要从制度供给、组织网络建设、活动内容设计、传播能力四个角度关注如何发挥现有资源效能,以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机制,把组织、空间、内容、人才资源等充分整合,形成合力。
子课题二负责人杨越明教授汇报
子课题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负责人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袁瑾副教授介绍,该子课题拟从如何激发基层活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展开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运行机制的考察与研究,主要关注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及志愿服务日常生活化问题。
子课题三负责人袁瑾副教授汇报
子课题四“创新实践案例研究”负责人辽宁大学文学院邵凤丽副教授介绍,该子课题拟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创新案例的挖掘,计划从形式创新、空间建设、志愿服务体系、新媒介等角度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条低成本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路径。
子课题四负责人邵凤丽副教授汇报
子课题五“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李丁副教授从课题目标、中央要求、地方经验、指标体系、工作计划五个方面作了汇报,表示该子课题的主要任务是设计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以监测评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拓展情况和运营效果。
子课题五负责人李丁副教授汇报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课题定位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期待产出高质量成果。丁元竹教授建议课题组以对现有500个试点的绩效评价作为研究起点,坚持问题导向,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思考如何把文明实践活动变为百姓的日常生活。他还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涉及的基层人员配置问题、部门之间协调问题、民族地区问题、评价体系建设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丁元竹教授评议
汪世锦研究员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及时跟进和深入学习党中央最新文件精神,指导和融入课题研究;第二,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第三,要兼顾一般性和地方性统一,聚焦重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汪世锦研究员评议
林继富教授认为,该课题研究要围绕“拓展”下功夫,明确问题意识,在研究内容上要抓住社会转型时期如何从文化建设转变到文明建设这一主题,深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文明建设具备多样性与地方性,实现以文化人,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林继富教授评议
最后,刘魁立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要解决的是人心的问题,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党的群众工作落地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探索,是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与载体。本课题是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建议在做标准化研究的同时,还需考虑如何突显地方特色。
刘魁立研究员评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开题论证会召开
相关推荐
- [论坛]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教育创新发展·校长论坛” 第一期第五场举行 ——挑战不可能:探讨普通高中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 [成果]北师大物理学系学生王彧辰等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宇宙学参数限制新方法
- 北师大辅导员赴延安培训
- [观点]张华军:疫情下的教育契机——??浅议“停课不停学”
- 北京师范大学Newsletter第六期正式发布
- 联合国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宣讲会举办
- 北师大张琦教授解读建立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等议题
- 首届“京师杯”全国中小幼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展示活动总结大会在京召开
- [研讨]农教中心举办“女童和妇女教育:回顾与展望”座谈会
- [荣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国际灾害风险科学学报》再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 颜宁教授做客“治学修身”京师大讲堂
- 陈丽为机关党委部分党支部讲授专题党课
-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杨克勤来校作辅导报告
- 理论学习有收获 心得体会映初心 ——图书馆第三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学习
- 市教委领导调研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 2018“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展映仪式在北师大举行
- [观点] 李然(Imran Khan): “一带一路”让我的家乡和国家变得更美好
- “公司治理与金融监管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 图书馆第三党支部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
- 总务党委举办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