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北师大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人象冲突”调研报告获广泛关注
近日,随着云南“断鼻家族”象群北迁引发关注,“人象冲突”这一概念也进入公众视野,北师大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人象冲突”调研报告获广泛关注。
2020年,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宏新教授团队两赴滇西南,深入亚洲象分布的普洱和西双版纳两市三县区,在各级地方政府、自然保护区、林草研究机构等部门召开十余场座谈会,走访亚洲象“肇事”涉及村庄,并近距离观察到亚洲象损毁农田、人象相遇等危险场景,以科学探究人象冲突的深层次原因、影响和对策。调研结束后历经两个多月形成文稿,之后又征求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张立教授和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陈明勇教授等多位亚洲象研究专家意见,于2021年1月初形成研究报告初稿、4月中旬形成第二稿,5月31日第三稿定稿后授权澎湃新闻《智库报告》全文刊发。
在云南,两只亚洲象嬉戏中。 课题组航拍于云南
成群结队的亚洲象在深山出没。课题组拍摄于云南
亚洲象肇事之处,留下的粪便。课题组拍摄于云南
调研报告一经刊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界顶级报刊《中国科学报》以及综合性科学网站——科学网第一时间对研究报告中提及的基础科学研究现状问题予以关注并深入挖掘,当日即在科学网上发表了团队署名文章《野生亚洲象基础研究不能适应决策需要》;次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团队署名文章《基础研究能否“追上”北窜野生象》;6月2日,《中国科学报》网络版再次以团队署名发表《“肇事”412起,经损680万元!北窜野象拦得住吗》;上述文章被《光明网》《科普中国网》《今日科学》等多家媒体转载。
中国科学报刊发王宏新教授课题组文章《基础研究能否“追上”北窜野生象?》
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宏新教授
6月3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消息称:6月2日21时55分,北迁象群沿玉溪市红塔区进入昆明市晋宁区。“亚洲象为何北迁且引发广泛关注”“中国及全球亚洲象保护情况如何”“亚洲象国际保护交流的重点和问题在哪里”,围绕这一系列问题,人民网记者专访了王宏新教授,当日即刊登了专访文章《亚洲象数量百年内下降90% 我国近年来为何不降反增?》,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以及亚洲象国际交流合作进行了详细阐释。专访文章一经刊登,人民资讯、中国科技网、新浪、网易、腾讯、中华网等媒体广泛转载。4日,王宏新教授接受了《中国日报》记者采访,当日刊登的新闻报道中,多处引用了研究报告核心观点;同日,国家生态环境部主管、中国环境报社主办的《中国环境报》网络版发布了团队署名文章《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强栖息地精细化管理,让大象不再“出圈”》。
研究报告也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6月1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自然资源舆情日报》大幅摘录了研究报告核心观点和政策建议;2日,研究团队应约为自然资源部主管报纸《中国自然资源报》撰文,强烈呼吁开展亚洲象栖息地“退地还荒”工程试点;次日,该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自然资源内参》采纳,专文报部领导参阅;8日,《中国自然资源报》再次发表王宏新教授署名文章《退地还荒,让北上野象迷途知返——从云南野生象群“离家出走”看荒野地保护》,文章结合团队对荒野地保护国际经验和退地还荒理论前沿近三年来的跟踪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首创性地提出了实施“退地还荒”工程,也是团队提出的根本性解决人象冲突的创新性政策建议。10日,《光明日报》形成三篇内参上报决策层。
中国自然资源报报刊发王宏新课题组文章《退地还荒,让北上野象迷途知返》
中国日报首次刊发 王宏新教授文章《Kunming braces for march of wild elephants》
中国日报再次刊发 王宏新教授文章《Promo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key to balance with nature》
6月中旬以来,“北上”象群流浪之旅仍在继续,尤其是无人机在17日拍到两只小象打闹而再次登上热搜。18日,财新网专访《王宏新:“退地还荒”可避免人象冲突损失量级增长》文章发表,提出随着亚洲象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其肇事呈现出“点多面广”和频发、高发的态势,被动的物理隔离与保险补偿措施犹如扬汤止沸,只能进一步纵容亚洲象侵入村庄,引发更大范围的人象冲突。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亚洲象栖息地问题,人象冲突的损失也将随时间推移呈量级增长,实施退地还荒,已成为亚洲象保护不容回避的政策选择。该专访文章引起广泛关注,“退地还荒”概念也开始被广泛传播。24日,《中国日报》在头版、二版刊登了记者深度报道文章《National park proposed for wild elephants》(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并发表王宏新教授署名英文文章《Promo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key to balance with nature》(推进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此外,研究报告还引起文化纵横、中俄头条等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南方周末、财经杂志和法新社等国内外媒体也纷纷提出采访。
近年来,王宏新教授团队专注跨学科研究,尤其是着眼于野生动物保护(尤其是食物链顶端肉食动物)和退地还荒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2020年3月,王宏新教授团队曾在《Science》上发表Letter《Wildlife consumption ban is insufficient》,引起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并受邀担任Nature、World Development、BJM Global Health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均为Q1区)匿名审稿人,在向自然科学领域交叉发展中取得突破。此次王宏新教授团队的研究报告及后续相关衍生成果,对于科学探究缓解人象冲突和促进野生动物保护,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成果]北师大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人象冲突”调研报告获广泛关注
相关推荐
- 北师大2021年暑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在北京珠海两校区同步举行
- 孙昌璞院士在北师大开设《高等量子力学》课程
- “国际比较项目成立50周年:成就与展望”国际学术会议在北师大举行
- 北师大资产经营公司赴中粮集团学习交流
- 北师大产业助力中央企业教育扶贫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流域教育能力提升” 项目启动会召开
- 北师大图书馆党委举行“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集体政治生日会
- 忻顺康学长回母校讲述:我国外交工作和一个外交官的成长经历
- 教育部“文化自信与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高级研修班在北师大举行
- [观点]胡必亮:中欧班列缘何能逆势增长?
- 政府管理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提高政治站位 落实主体责任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专题学习
- 北师大举办2018年学生就业工作研讨会
- 北师大举办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专题培训会
- 教育信息化专家走进西藏 智慧教育“送培到家”
- 加拿大魁北克孔子学院举办“中文爱好者普通话视频大赛”
- CCTV9央视纪录频道《育见未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探索未来教育新生态
- 教育学部第十一届学术文化节开幕式暨名家讲坛首场活动举行
- “VR+教育:变革与挑战” 主题论坛在北师大举行
- 北师大各级共青团组织学习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
- 北师大工会召开七届三次教代会提案工作评审会
- 党委教师工作部与教务部联合举办“教学与教学管理中的规范问题”专题培训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