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司“智慧教育示范区” 创建项目启动会在雄安新区举行
6月28日,教育部科技司在雄安新区举行“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启动会,加强对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引领与指导,保证科学正确推进。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傅首清,创建项目专家组,“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和培育区域的代表60余人参加了会议。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主持会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部署,教育部决定遴选一批地方积极、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是指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相关机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个性化支持和精准化服务,采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促进学习者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采用任意方式、任意步调进行学习,为该区域师生提供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供给,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经遴选推荐、综合评议、集中公示等环节,教育部确定了2019年“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包括北京市东城区、山西省运城市、上海市闵行区、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河北雄安新区,创建区域培育名单包括江苏省苏州市和山东省青岛市。
雷朝滋在讲话中指出,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功在当代,立在千秋。在雄安新区举行“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启动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创建区域和专家组应站在如何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如何以教育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如何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高度,不忘初心,主动肩负起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把“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列入八大行动,“智慧教育范区”应着眼未来,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创建工作应重点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思考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特别是现代化强国建设打造什么样的教育。没有教育强国就没有科技强国,没有科技强国就没有现代化强国,示范区和培育区域要在专家指导下,勇挑重担,有所作为。二是关注科技创新给教育带来的影响,研究如何发展智能时代的教育,培养具有“从0到1”的创新思维、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将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潮流,这也是中国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雷朝滋认为,“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重在过程,要实实在在地解决教育中的难点问题,争取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有所突破,补齐短板;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上有所收获,比如控制近视发生率;在完善评价体系上有所提升,以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真正为中国未来教育做出贡献。
傅首清表示,目前雄安新区已经转入大规模实质性的建设阶段,“智慧教育示范区”落地雄安,是教育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有力举措,将有效促进雄安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有利于创造教育领域的雄安质量,为雄安新区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作为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化新型城市,雄安新区具有足够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潜力,将有力支撑“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承担起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任。傅首清希望雄安新区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坚持高标准、高定位,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全龄化、智能化学习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与城市发展的全面统筹与协调。
教育部成立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开展有针对性的定期指导,给予咨询意见,建立对接机制。李楠宣读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名单,雷朝滋向专家颁发了聘书。专家组成员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中国教科院国际与比较研究所所长王素、中央电教馆原馆长王珠珠、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北京大学教授汪琼、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部主任单志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钟绍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小清、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炯。秘书处设在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汇报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专家组对各创建区域和培育区域进行了咨询指导。专家组组长杨宗凯认为,“智慧教育示范区”重在融合创新,各区域应结合自身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创建工作中体现个性化特征。要在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素养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做出具有量化指标的成果,形成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案例和规范,并将这些产出运用到学生综合评价和中高考改革中。黄荣怀建议,“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应明确目标、注重实效、突出特色、着眼未来。各区域应对创建工作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积极利用本地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力量,带动自身发展。郭绍青认为,示范区要引领教育新生态的建设,构建未来教育新秩序,回答教育变革中的关键问题。各区域应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建设智慧教育资源,改变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发展机器智能与人类教育相融合的智慧教学。王珠珠分析了智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她认为智慧教育是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结合,未来的学习者将利用智能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主动开展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吴砥、汪琼、钟绍春、顾小清、郭炯等专家围绕“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路径和实施方案等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咨询指导意见。
教育部科技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舒华、副处长任昌山,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副局长夏韶华等参加了会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教育部科技司“智慧教育示范区” 创建项目启动会在雄安新区举行
相关推荐
- [观点]刘敏:把握百年变局,实现中国国际教育新发展
- 教育行业的变革与社会责任 ——第四届“新京师”MBA青年领袖论坛举办
- 图书馆召开退休馆员“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专题座谈会
- 张凯参加总务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图书馆第二党支部开展线上学习活动
- 北师大启动2021年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 图书馆召开退休馆员“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专题座谈会
- 北师大“京师讲武堂”揭牌仪式暨“爱国·尚武”主题活动举办
- 珠海校区地理专业(校外导师)聘任仪式暨中学地理教学交流座谈会举办
- 陈丽讲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观点]万喆:冰雪经济兴起背后,冰雪运动正在成为一种当代生活
- [通知]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特别单元“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学生原创短视频大赛征集公告
- [研讨]“学校关闭期间居家主动学习”国际研讨会召开
- 北师大实验幼儿园校本部园完成北京市幼儿园办园质量督导A等级评估验收工作
- 北师大与美国威廉玛丽大学线上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及合作洽谈会
- 北师大全球院模式组及其合作者在大气污染模式CBM-Z模块研发中再夺重要进展
- 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平台召开80余所学校疫情防控专题视频会议
- 北师大全球院组织中国科学家前往德国柏林参加北极科学部长会议
- 北师大组织学院党委书记及院长工作沙龙 深入实施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升计划
- 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张宁一行来北师大调研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