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ISO正式发布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研发的学习元国际标准
2021年4月,ISO正式发布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余胜泉教授负责的国际标准ISO/IEC 23126:202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learn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Ubiquitous learning resource organization and description framework(泛在学习资源组织与描述框架,简称“学习元国际标准”)。该标准基于余胜泉教授团队原创研发的学习元(Learning Cell)资源模型,是教育领域第一个在ISO通过的、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实现了我国原创教育资源框架在国际标准组织零的突破,提升了我国智慧教育国际影响力。
学习元国际标准发布( https://www.iso.org/standard/74653.html)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缩写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前身是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和联合国标准协调委员会(UNSCC)。
学习元国际标准是一个描述和组织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的框架,提出了泛在学习的概念框架,并分析了泛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学习资源的核心特征,构建了以情境性、社会性、进化性为核心特征的学习资源组织和描述框架,定义了特定要素的语义属性与表征模型,设计了基于情境感知学习服务的学习资源动态聚合机制,以及跨系统之间的服务互操作的结构,研究团队还在中国移动的支持下,设计和开发了具体的标准应用系统范例。该国际标准为促进泛在学习从预设走向生成、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千人一面走向个性适应提供可能,是基于特定场景感知的智能学习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学习元国际标准文档
学习元国际标准描述了四部分内容:聚合模型(Aggregation Model)、内容组织(Content Organization)、情境感知学习服务(Context Aware Learning Service)和学习元服务供给(Service Provider)。其中聚合模型定义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构成的核心要素及其组织关系;内容组织通过语义描述的方式对学习元的核心特征及其表征细节进行了定义,包括情境性、社会性以及进化性的表征要素和实现流程;情境感知学习服务定义了学习元国际标准在泛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要素以及支持过程;而学习元服务供给是学习元国际标准在不同平台进行应用的服务聚合接口,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定义不同平台应用学习元国际标准的方式。
学习元国际标准的核心内容
基于学习元的情境感知服务
从2016年8月至2021年4月,学习元国际标准的研制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阶段。
2016年8月,研究团队基于“学习元”理念设计了国际标准的思路,向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国内专家论证会提交备案;
2017年1月,通过了国内专家论证会,由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推荐到ISO/IEC组织备案;
2017年6月,第一次在在ISO/IEC JTC1 SC36组织(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建的联合技术委员会JTC1下的第36分会)全会上进行提案汇报进入新项目准备阶段;
2017年9月,针对全会提交的提案正式发起新国际标准项目(NP)立项投票; 12月通过NP立项投票,由SC36组织第四工作组(WG4)成立了由多个国家专家组参与的标准研制组,负责完善国际标准工作组草案(WD,Working Draft);
2017年9月-2019年4月,标准研制组经过校内外专家的研讨和论证,将工作组草案改进与完善后,进入到委员会草案阶段(CD,Committee Draft);
2020年1月,通过ISO/IEC JTC1 SC36的CD投票注册为国际标准草案(DIS,Draft for International Standard); 6月通过ISO/IEC JTC1 SC36的DIS投票,进入标准的预出版阶段;
2021年4月,泛在学习资源组织与描述框架(Ubiquitous Learning Resource Organization and Description Framework)——学习元国际标准,正式作为国际标准(ISO/IEC 23126)并出版。
学习元国际标准的研制过程经历了定期多轮国际研讨和迭代修改,期间有来自国内外多名专家的协作参与和贡献。标准研制的国际团队成员主要有余胜泉教授、王琦博士、Yong-Sang Cho(韩国,WG4召集人)、余云涛(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Jaeho(韩国)、Tore Hoel(挪威)、Erlend Overby(挪威)、Mohamed Ally(加拿大)、Pierre Julien(加拿大)、Simone Laughton(加拿大)、Jerry Leeson(澳大利亚)、刘名卓(中国,华东师范大学)、李莹(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研究团队组内讨论学习元国际标准草案
邀请国际专家交流学习元标准
2018年9月,学习元国际标准关键问题研讨会
2019年9月学习元国际标准专家咨询会
2017年墨尔本年会学习元国际标准提案草稿汇报
SC36 主席Erlend Overby参与讨论学习元标准
Tore Hoel(挪威)参与讨论学习元标准
余云涛(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参与学习元国际标准讨论
学习元国际标准提案专家论证会
国际专家听取学习元国际标准草案汇报并参与讨论
学习元国际标准的提出是以余胜泉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基础作为支撑。研究团队于2009年提出学习元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结构,学习元的实质是具有可重用特性支持学习过程信息采集和学习认知网络共享,可实现自我进化发展的微型化、智能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开放性、生成性、进化性、联通性、内聚性、智能性、适应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在学习元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团队持续对学习元的信息模型、语义技术、进化机制、情境感知学习和资源的自动化生成技术、社会性资源库构建、学习认知地图构建等关键技术深入研究,并依托学习元平台支持高校网络教学、中小学教师区域协同教研、教育技术百科全书创作、跨越式项目网络指导与培训,在应用实践中形成了基于学习元的微课设计与开发模式、双螺旋深度学习模型、开放共享课设计模式、生成性课程设计模式、泛在学习模式、师生共读模式、融合课堂教学模式、区域协同备课模式等八种创新教学模式。聚焦学习元的理念、技术和应用研究,研究团队先后发表了10篇SSCI论文和70多篇CSSCI论文,并出版著作《泛在学习的资源组织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学习元的理念、技术和应用》一书,对长达12年的研究做了系统化梳理。在余胜泉教授指导下,为上述研究成果做出贡献的研究团队核心成员有杨现民、王琦、程罡、陈敏、吴鹏飞、万海鹏。
系统介绍学习元相关研究的著作
杨现民博士
陈敏博士
吴鹏飞博士
王琦博士
万海鹏博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成果]ISO正式发布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研发的学习元国际标准
相关推荐
- 图书馆党委召开2021年集体政治生日会
- [观点]黄荣怀:抓住关键要素,有效推进在线学习
- 周作宇组织学习全国统战部长会议精神
- “2018·全球化视角下美术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第四届全国师范大学教师作品展暨美术设计教育论坛” 在京举行
- [论坛]“News Today”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环球论坛第十五场举行
- 图书馆党委组织参观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 资深教授顾明远为学校机关职能部处工作人员作主题报告
- ISO/IEC JTC 1/SC 36第32届全会及工作组会议开幕式在北师大举行
- 北京师范大学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 推进“七一”文艺晚会专项工作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 [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师林琳与合作团队利用“慧眼”卫星认证快速射电暴来自于磁星
- 校工会组织2018年教职工健康长走活动
- 教育集团培训中心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召开
-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赴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活动
- [观点]万喆:全球股市的魔幻表现暗藏风险吗
- 北师大纪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 北师大召开科研工作座谈会
- 北师大政府管理学院举办“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党日活动
- 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工作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举行
- 北师大等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北京顺义区人民政府签约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 北师大胡必亮教授入选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纪录片《中国:变革故事》典型人物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