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授接受央视《焦点访谈》采访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从5个方面真实记录了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历程,用3万多字破解了中国的减贫密码,引起了广泛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琦就中国能够在扶贫脱贫中取得成效的原因以及这些成效、经验对世界减贫实践的意义等问题,接受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采访。
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全面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成就和世界贡献。
张琦教授表示,白皮书体现出我们在扶贫脱贫过程当中取得的成效、取得的经验,向世界作为一个分享和参考,向全球各国分享我们在减贫实践当中的经验。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也是人类减贫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白皮书正文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为人类减贫探索新的路径”“携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以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信念和意志与贫困做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8年奋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张琦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督导,是脱贫攻坚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而且在每次遇到重大难题的时候都亲自研究讨论,最后决定出台有关政策,才取得这样的成效。在扶贫脱贫历史上,由总书记亲自抓的,从来没有过。”
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挂念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把扶贫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了20多个贫困村,深入贫困家庭访贫问苦,倾听贫困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扶贫脱贫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如何找出真正的贫困人口,如何给千差万别的贫困人口找出适合的脱贫之路,是所有国家贫困治理的共同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解决“扶持谁”的问题;通过加强领导、建强队伍,解决“谁来扶”的问题;通过区分类别、靶向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通过严格标准、有序退出,解决“如何退”的问题;通过跟踪监测、防止返贫,解决“如何稳”的问题。
张琦教授说:“精准的思想是中国战胜贫困的一个法宝,与此同时我觉得这也是向世界各国分享的一个宝贵的经验。因为只有精准,我们才能达到扶贫脱贫的目标、目的。这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个经验。”
白皮书中详细阐述了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的全面胜利。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年均增长11.6%,增速比全国农村高2.3个百分点。“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条件明显改善,既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在摆脱贫困的斗争中,尊重和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命运,创造幸福生活。同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了国家贫困治理体系的完善,贫困地区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基层治理体系的提升仅仅是一个方面,在脱贫斗争中,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不断壮大。2013年以来,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开展精准帮扶。广大基层干部和扶贫干部心系贫困群众、甘愿牺牲奉献,满腔热情地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这一过程锻炼了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支队伍的成长对国家的治理能力的建设意义重大。除此之外,脱贫攻坚对国家治理体系的提升还在其他多个方面有所体现。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做国际减贫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贡献者,与各国携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在这一奋斗历程中,中国对国际社会给予的宝贵支持和帮助永远铭记在心,并始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其他国家减贫和发展提供支持。
中国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支持帮助相关国家更好实现减贫发展。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通过搭建平台、组织培训、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减贫交流,分享减贫经验。中国发起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举办中非减贫与发展会议等一系列研讨交流活动。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合作开展国际减贫培训,2012年以来,共举办130余期国际减贫培训班,来自116个国家(组织)的官员参加培训。
张琦教授表示,中国是在扶贫脱贫当中首次解决了绝对贫困。在这当中我们就可以向世界各国进行一些交流、合作,包括一些我们探讨减贫的模式,哪些模式更加有效。减贫,它是全球的减贫,是人类的减贫,所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它是连在一起的,贫困也是连在一起的,所以说我们在这种方法、方式上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世界各国建立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
贫穷不是命中注定,贫困并非不可战胜。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不仅属于中国,也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信心和路径。虽然中国的减贫模式是依托中国国情,有中国自身的特色,但是,包括精准扶贫方略在内的很多理念方法却可以为其他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借鉴。白皮书中同时提到,脱贫攻坚既是一场深刻的物质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它不仅使贫困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加了收入,而且唤醒了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他们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变得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也需要这样的精气神。
相关内容来自《焦点访谈》、 国家乡村振兴局;受访者张琦,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1/04/10/VIDEtx9CvhJlvAnKB5GJnDhu210410.s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师大教授接受央视《焦点访谈》采访
- 上一篇:机关党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会
- 下一篇:北师大召开学生工作会议
相关推荐
- 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工程实验队伍建设座谈会
- 北京师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召开 2021年度表彰大会暨2022年度工作会议
- 【央视新闻联播】胡智锋:点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
- 第五届“奔向莫斯科”俄语奥林匹克竞赛在北师大举办
- 中国VR/AR创作大赛优秀作品线下展映在深圳举行
- 【学习强国】方晓义、周含芳:家庭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应激反应的第一战场
- [预告] 04.09 京师数学大讲坛(第十七讲): ?理解数学
- 北师大组织教师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 民革北师大支部召开2021年度工作总结会
- [成果]全球院京师一号卫星几何定标精度分析取得重要进展
- “空中课堂”助力抗疫 万名教师“在线答疑”升温
- [预告]04.15讲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一带一路”建设
- 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学校2020年高考再创佳绩
- 北师大召开党委巡察工作研讨会
- 教育部举行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工作启动会暨授牌仪式 北师大两个基地接受国家教材建设重点基地授牌
- 北师大召开2019年秋季学期学生返校思想动态调研座谈会
- 北师大未来教育学院、乐育书院联合举办师范生从教信念教育主题沙龙
- 卡迪夫大学副校长一行访问北师大
- 2020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线上发布会举办
- 涂清云为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讲授专题党课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