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师大举办
6月2日,以“新时代·新格局·新赋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展趋势与需求”为主题的第七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召开。海内外著名城市发展领域相关专家、学者齐聚论坛,深入探讨新时代北京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发展路径及趋势,全方位、多角度讨论首都历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更多可能性。
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承办,得到了首都高端智库理事会及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的支持。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社科规划办主任张淼,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主持。
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社科规划办主任张淼致辞
张淼高度肯定了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的智库作为,该研究院在于丹教授的带领下,聚焦首都文化的资源激活、传承创新、传播发展,进一步强化了作为首都文化领域专门智库的特色与优势,通过扎实推进数据调查与走访调研,高质量地完成了首都高端智库理事会交办的重要课题。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致辞
郝芳华认为,本届论坛的举办契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战略,响应了当前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发展战略,通过解析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发展趋势与需求,探寻可行的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建构,多学科、多角度聚焦新时代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研讨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发挥文化中心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和服务保障功能。
《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建构报告》重磅发布
为发现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进一步定位首都功能、发掘文化中心价值,体系化梳理出城市美好发展的相关要素,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成立了专项课题组对此进行攻关。于丹在论坛现场重磅发布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建构报告》。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
发布《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建构报告》
于丹以“文化”二字破题,思考如何激活多元城市文基因,在传承、创造、发展的动态指标体系构建中,完成文明呈现与价值实践。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遴选出四项核心指标,分别为文化资源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涵育力,下设多个二级指标。
该体系建构的逻辑指导思想为“对标与达标”,即在文化中心发展目标上以伦敦、纽约、巴黎等世界文化中心为对标城市,以大量详实、权威的数据对比北京在各个指标上已有的成绩和待提升的空间,在此基础上为北京如何接近或达到领先城市的标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指标体系摒弃传统的简单数据比较或者概念叠加的数据主义倾向,意在通过客观呈现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现有标准,在比较中找到自身不足,从而建构更符合中国自身情况的评估体系,实现对城市气质的有效辨认。
课题组在吸取国内外相关文化发展评估指标的基础上,以国际文化中心城市为对标,尝试建立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该体系以首都定位与人本理念为核心,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同时以数理逻辑与价值判断为抓手,发现城市发展要素的相互作用力。
主旨演讲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展的趋势与需求
国际文化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首都节事活动与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化文化大都市发展比较及对北京的启示”、“北京建设全球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径”、“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历程与国家公共文化的首都担当”、“北京城市中轴线与文化新空间”、“首都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激活”等问题展开主旨演讲。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中国媒体与文化研究教授迈科·金作报告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中国媒体与文化研究教授迈科·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产业研究顾问、香港恒生大学教授许焯权从全球定位为北京市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有益的参考。迈科·金从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发展实践入手,提出比较研究在城市文化研究当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北京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力量,在保持文化力量和文化创新的方面,北京可以向其他世界文明城市借鉴一些经验。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作报告
李国平认为,北京的发展只有在京津冀大的战略前提下形成新的发展、强调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才能一步步接近“2050年变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城市”这一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产业研究顾问、香港恒生大学教授许焯权作报告
许焯权通过使用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以及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贸易方面的数据,分析了世界和中国文化贸易呈现出11个趋势。他认为,基于文化贸易当前发展趋势,中国应当从保持内地文化贸易出口和香港地区文化贸易进口的领先地位、提升进出口贸易份额、扩大文化贸易在全部贸易中的比重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研究员李建盛从北京自身文化特色入手,为北京市文化发展提出建议。刘士林认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必须要从开展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全国文化中心的战略框架研究、做好全国文化中心城市规划三方面入手。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研究员李建盛作报告
李建盛认为,北京城市中轴线是北京城市历史建设和发展中最突出的成就,在北京城市历史进程中,他逐渐塑造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魅力的城市空间。北京中轴线南北中轴的延伸,是一种城市的拓展,是城市功能的集中表达,以及文化空间的历史叙事。
圆桌论坛共同探讨北京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激活
在对话环节,于丹与政产学研嘉宾一起,分组探讨了“首都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激活”“首都文化空间新拓展”两个重要议题,从历史文化资源盘活利用、世界遗产公园文化价值创新、老字号品牌传承与时代创新、历史文化资源跨界融合等角度,进行了多层面地剖析与探讨。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金梅,颐和园副园长周子牛,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旭,北京歌华创意设计中心主任、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振中等嘉宾参与讨论。
从左到右分别是于丹、段金梅、周子牛、程旭
段金梅认为,前门地区是北京南城胡同风貌,老城保护的特点,南城民居文化、会馆文化、商业文化都是独有的北京文化资源。对于前门的改造不仅仅是空间的改造,更是前门一种北京文化血脉的连续。周子牛分享了颐和园文创的实践。他指出,从景观还是到文创工作都注重文化品质的有效传播。他认为跨界融合合作以及将文物背后的精气神融入到文化产品中,是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程旭从北京老字号内联升的文化创新困境入手,分享了内联升在文化传承和营销实践的成功之处。他坚信,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拥有专属的服饰文化,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中国,更没有必要刻意迎合他人,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从左到右分别是于丹、李鸿谷、曾辉、高振中
曾辉认为,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增长过程中,城市空间的商业化开发与宜居环境的平衡关系必然是社会创新设计关注的焦点,当代设计者要走在时代前面,成为生活方式和社会创新解决方案的重要提供者。他立足于城市设计,分享了北京国际设计周基于社会创新的大设计思维对改善城市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李鸿谷从《三联生活周刊》的新媒体运营出发分享了有趣的案例。通过多媒介的转换,完成了杂志的互联网化,从视觉的空间进入了音频的空间,通过这个虚拟的空间构成了杂志新的生态。在高振中看来,文化园区不应仅致力于产品的打造,而是要做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园区建筑历史的文脉要与所在城市的区域内其它建筑产生关联。
论坛吸引了众多对北京文化发展感兴趣的各界观众,围绕论坛主题,多位观众踊跃参与互动环节。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创办于2013年,目前已举办六届。论坛紧密结合国家建设和时代发展,围绕文化领域的焦点议题,促进文化领域内的学术界、政府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的深入交流,推动文化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第七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师大举办
相关推荐
- 立足区域发展需求 培养教师领军人才——门头沟区未来教育家培养基地签约仪式举行
- 北京师范大学-江西省南康中学特色优质校打造项目启动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举行
- 2020年“南国北师 春风送暖”网络招聘季首场活动举办
- [预告] 05.14 ?京师数学教育论坛第七讲:中国古代数学的贡献
- 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教育教学大讨论“互联网+教育教学”调研组工作推进会暨“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召开
- 资产经营公司召开党校学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
- [成果]北师大承担的国家发改委 “基础教育大数据研发与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结题
- 周作宇赴历史学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
- 政府管理学院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活动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 图书馆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两会精神
- 图书馆召开退休馆员“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专题座谈会
- ?中国社会学会新春论坛暨京津冀社会学界“新中国70周年社会治理回顾与思考”座谈会在京举行
- 孙红培为新提任干部做集体廉政谈话
- [成果]贝叶斯伪逆学习器: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学习
- 2019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共青团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举办
- 北师大教职工摄影协会开展“望春花——校园美景随手拍”活动
- [成果]《立下愚公移山志 打赢脱贫攻坚战——河南济源脱贫攻坚经验》出版发行
- [预告]06.24 教育学部慕课发展中心 “互联网+教育”创新课程系列讲座 第一场
- [论坛]中美教育政策论坛在北师大举办
- 北师大与北京市政协联合举办“对话:我们那一天”交流分享活动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