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北师大教授边玉芳:强化疫后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一些家庭亲子关系更亲密,也让一些家庭矛盾更尖锐。
开学复课后,“神兽”归笼,但长期居家带来的问题影响仍在。对时间不敏感、对外界不感兴趣、偷懒懈怠、厌学等问题困扰着很多学生。
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看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背后,是疫情、季节、学生本身的心理品质、家庭原有矛盾、家长过于关注学习等多种因素叠加。她希望,通过更好的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这是一个9岁女孩留给世界最后的问题。
5月6日下午,西安一名9岁女孩,因不堪学习重压,从15楼的家中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幼的生命。一切都和往常一样,作业还摊在桌上,只是作业本上叠放着两封遗书。
据女孩家人透露,女孩从2月份开始,在家里上网课,压力很大。事发当天,女孩父母都不在家,她一人在家写作业。
最近的一则新闻同样让人痛心不已。9月17日下午,武汉一名14岁初三学生和另外两名同学在教室玩扑克,班主任请家长到校配合管教。教学楼楼道上,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母亲连着扇了孩子两记耳光。
男孩独自在原地站了近3分钟,然后突然从5楼纵身跃下,后因伤势严重不治身亡。
边玉芳发现,从疫情发生到现在,中小学生各种心理问题频发,包括情绪不稳定、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强;难以适应规律的家庭和校园生活;封闭自己,拒绝与人交往;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强,甚至厌学;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加剧,一部分人已成瘾……
据她分析,这些心理问题与疫情相关。疫情期间长期居家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对时间不敏感,带来拖延等问题。不能随意外出,身心不自由,带来焦虑烦躁心理。而对未来不可控,则会带来焦虑恐慌心理。
但问题的根源并不在疫情。边玉芳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突然爆发的,是一个个问题没有被学校和家庭重视,累加到一定程度,遇到某个导火索就爆发了。
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求必应,热衷于送辅导班、找家教,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心理上的需要却满足不了。长此以往,孩子累积了很多心理问题。
重点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家长对孩子的关注重心是学习。“你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了,其他都不用管。”这是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最能暴露中国教育问题的一句话。
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大都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前三位是学习情况、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均感受到家长对成绩有较高的期望,45.9%的四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三名,42.7%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十名。在这种需求下,家长和孩子、老师沟通的也多是学习成绩,而不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边玉芳提出,后疫情时代,家校合作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和家长要统一认识,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育人重点任务,并从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出发安排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怎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边玉芳以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自信为例,“自信来源于每一节课、每一天的校园生活、每一天的家庭生活状况。”
据她分析,心理学中有一种马太效应,失败的人总是越来越无助,这样便会出现习得性无助。成功的人总是越来越勤奋,也会出现习得性勤奋。
“一个人是否自信,取决于他每天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他如何被评价、表扬方式、是否被惩罚、有没有被无条件接纳、是否允许挑战自我等因素。”边玉芳说,要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家长就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学会客观地评价孩子。
教师和家长都要“读懂孩子”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好家校合作,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已成为学校的重要职责。
边玉芳认为,学校和教师要提高家长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这也是家校共育中的难点。
她建议,学校需要帮助家长做到,安排好孩子的学习、生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让孩子与世界有更多的联结,充分感受日常生活的美好。学会亲子沟通、进行高质量的陪伴,提升亲子关系质量,让孩子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找寻自我及达到情绪的宣泄。家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心理更健康。
“如果家长自身出现焦虑、担心、猜疑、受挫、愤怒等情绪,要尽快安定并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免影响到孩子。当与孩子发生矛盾时,要学会深呼吸、停一停、静一静的方法,让自己暂时从生气、愤怒的情绪中抽离出来,之后用更理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边玉芳说。
然而,让她担心的是,一些教师开展家校合作的专业知识不足,不能“读懂学生”,不懂得如何与家庭合作,导致家校合作的胜任力不足。
比如,当家长在向老师询问孩子近况时,得到的回答常常只是“挺好的”或者“还不错”,到底是哪方面不错、哪些好、哪些不好,往往缺乏专业的表述。
边玉芳希望,教师和家长都能读懂孩子的年龄阶段特征、自身特征、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环境因素、社会时代背景。
“家庭教育的起点是读懂孩子。”边玉芳说,“只有读懂孩子,才能科学育人、科学教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观点]北师大教授边玉芳:强化疫后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相关推荐
- 历史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幼儿园党总支组织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宣传教育月活动
- [观点]刘敏:网课时代,看国外教育数据咋管理
- 程建平出席历史学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 北师大教育学部惠妍国际学院揭牌仪式举行
- [讲座]前驻外大使汪晓源来我校举办“拉丁美洲与中拉关系”专题讲座
- [观点] 李然(Imran Khan): “一带一路”让我的家乡和国家变得更美好
- [预告]11.14 讲座:新时代的地理学
- 北师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学实践演出——大型原创音乐剧《往事歌谣》上演
- 乡长学院举办第二期“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军人才乡镇长培训工程”培训班
- [预告]11.16 “大变局中的家国认同” 名家圆桌论坛
- [观点]刘敏:西方国家科技竞争战略的新动向
- [论坛]京师法学“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与法治转型”博士论坛举办
- 北师大举行寒假留校港澳台学生座谈会
- 李晓兵参加党委学生工作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 北师大艺传学子在星海杯全国钢琴比赛中获奖
- [观点]万喆:“一带一路”铺就绿色底色
- [观点]吕建生:为人民做好出版 善莫大焉
- [研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研讨会暨《中国社会治理通论》发布会在北师大举行
- 张凯参加基建处新校区指挥部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