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举办建院十周年庆典
12月24日,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全球院”)举办建院十周年庆典。国家科学技术部徐冠华院士、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郭正堂院士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等出席活动,来自中国科学院、航天系统和兄弟高校的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参加庆典。活动由全球院党总支书记徐艳华主持。
郝芳华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她全面回顾了十年来在学校历届领导的支持和徐冠华院士的引领下,全球院勇担科技创新使命、勇攀科技高峰,她总结了全球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以及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她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全球院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点,充分发挥一流师资和高水平学术团队的作用,培养更多全球变化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二是希望全球院不忘初心,以建设国际一流全球变化研究中心为目标,矢志不移,自主创新;三是希望全球院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勇于担当,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化平台建设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全球院创立的过程,并对全球院师生十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示祝贺。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认为全球院立足学术前沿,坚持追求高水平、高质量学术成果,取得了令学界瞩目的学术成就。他还重温了徐冠华提出的“3+1”,即全球变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
全球院院长程晓教授汇报了研究院十周年工作,从发展历程回顾、全球环境变化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亮点成果、社会服务与国家战略、国内外合作情况、未来发展考虑等六个方面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全球院十年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未来发展规划。全球院是中国高校首个全球变化研究机构,实行科研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全球院服务国家气候谈判与极地考察、服务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预报,参与国家科技规划顶层设计,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国内合作和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
随后,王兰宁、李占清和王开存教授,分别以“BNU-ESM研究进展”“大气环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研究综述”“地表能量平衡与气候变化“为题做了分享,重点介绍了所在团队的研究成果的亮点。
成果发布环节,全球院副院长吴其重和院长助理陈卓奇分别介绍了“适应众核框架的大气污染气相化学模块”和“格陵兰全岛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两个成果。
丁一汇院士在致辞中回顾了20年前徐冠华院士推动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情况,并着重介绍了近10年来全球变化研究落地并得到大发展的可喜进展。
郭正堂院士高度肯定了全球院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期待全球院为国家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做出更大奉献。
在随后的全球变化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廖小罕书记、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杨广文主任、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胡庆荣所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海洋科学系胡永云主任、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陈戈、浙江大学地理系杨小平主任、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空间科学研究部姚伟部长、北京师范大学地学部宋长青执行部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张奇伟教授等分别做了精彩的发言。
徐冠华院士做大会总结发言,他回忆了十年间对全球院创立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导专家,全面介绍中国全球变化研究情况,中国研究全球变化的学科领域已经从1997年的8个增加到了49个,研究机构数量达到3505个。他强调,学科交叉就是学术创新的生命,没有学科交叉就没有创新。当前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学科交叉、综合和互相渗透仍存在不足。同时,学科交叉不能仅仅体现在一个项目领域的交叉,而是要有反映交叉学科的学术机构。只有下决心建立交叉性强的机构,才能为学术研究提供稳定的支持。此外,徐冠华分析了地球本来就是一个统一体,研究中国地学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实现地球科学与物理学、计算机学、经济学等的结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举办建院十周年庆典
相关推荐
- [观点]韩晶:稳中求进 推动能源转型
- 李晓兵赴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调研
- [论坛]第九届俄罗斯学研究生线上国际学术论坛“疫情背景下的全球责任与青年使命”举办
- [观点]朱生营:乡村振兴 “国培计划”再出发、立新功
- [观点]卫志民、王港龙: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
-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探索北京城市副中心网络研修新样态
- 图书馆党委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 物理学系举行党史学习教育报告会
- 2020年教育教学大讨论“互联网+教育教学”调研组工作推进会暨《调研分析报告》《指导意见》研讨会召开
- 中国核学会射线束技术分会成立大会召开
- 校工会召开2019年度部门工会工作总结评优会
- 资产经营公司团委成立大会举行
- [成果]北师大物理学系鲁兴业课题组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合作观察到量子自旋液体的关键特征
- 北师大教授出席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并发表演讲
- 第七届会林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北师大举行
- [论坛]中美教育政策论坛在北师大举办
- 2018“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展映仪式在北师大举行
- [成果]“学会思考:通过项目学习变革高中科学教育”课题阶段性成果发布
- [研讨]第七届智慧学习学术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 物理学系举行第二场党史学习教育报告会《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一百年》
新闻公告
- [观点]焦豪:数字化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03-16
- [预告]03.18 讲座:从“两会”看中国和教育 03-16
- 党委统战部召开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联席会 03-16
- “看中国·看冬奥”展映仪式在京举行 03-16
高考招生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