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招生规模大幅增长,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截止8月5日,历时一个月的2021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圆满完成。
2021年,学校本科招生规模8500人(不含专升本100人),比2020年增加1300人,招生规模连续四年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在安徽省内招生录取,继续呈现出“二升一降”特征,即最低录取分数、一志愿率上升,征集率下降。文科最低投档线575分,超一本线15分,较2020年增加5分;理科最低投档线510分,超一本线22分,较2020年增加4分。在省外招生录取,超出相应批次省控线100分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9个,超出50至100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6个,其余省份录取分数也稳中有升。从录取数据分析来看,我校2021年在招生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各省份最低录取分数不降反升,生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创新招生工作,招生宣传措施精准有效
学校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招生工作,连续多年将招生工作列入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作为大事要事主抓落实。2021年,更是紧扭“四个创新性推进”,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系统布局生源结构改善,全面落实招生宣传举措,成为优质生源进一步集聚的直接源动力。
一是创新性推进全国“一本”招生。主动对接生源地省份,推介学校近年来在办学声誉和办学水平上的提升,在本科教育治理能力和教育教学条件上的增强,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上的提高,强力推进全国“一本”招生。新增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云南等4省份进入一本批次招生,一本批次招生录取省份(含改革省份)增至29个,覆盖我校全部招生省份。同时,省外招生计划增至2896人,有效改善生源结构和生源质量。
二是创新性推进省内线下招生宣传。在短短两周内,学校连续3次召开本科招生宣传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省内线下招生工作方案,统一全校教职员工思想认识,培训招生宣传工作方式方法。校党委书记郭永存,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亲自挂帅,全体校领导分片区带队,各学院牵头成立16支招生宣传队伍,分赴全省16个地市(县)的省市重点中学现场,面对面与广大考生和家长交流,开展招生宣讲与咨询。
三是创新性推进校长致信高考考生活动。通过学校官方网站、新媒体平台等向广大学子发出“与奋进的安理同行”视频邀请信。校长袁亮院士用5个关键词介绍安徽理工大学厚重的积淀、美丽的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诚邀2021年高考考生,相聚安理、共赴芳华。学校官方网站的视频邀请信点击量超过3万次,新媒体视频点击量超过50万次。校长致信高考考生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和广大考生及家长的积极响应。
四是创新性推进“线上”“线下”立体化招生宣传。线上通过官方网站、新媒体平台,精心制作自媒体宣传材料,让广大高考考生和家长了解学校发展,及时解答其关注热点,与考生实现“线上”“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线下主要实施“点线融合”,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有重点地让更多中学领导、班主任、年级主任及考生和家长认识向“双一流”进军的安徽理工大学。通过“点、线、面”立体化、多层次的招生宣传(咨询)覆盖,为学校今年的提分增效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强化内涵建设,办学声誉持续提升
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高举“四个融入”的发展战略。全面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高等研究院(合肥),集聚高层次创新性人才;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上海、南京、芜湖、合肥等地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科研基地;深度融入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组建“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新平台;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市校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推进理工医融合、医教研协同。学校先后获批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字号科研创新平台;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安徽省Ⅰ类高峰学科,5个学科入选Ⅲ类高峰学科。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学校始终坚持本科教育教学基础地位和中心地位,紧跟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加大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力度。与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浙江交工集团、奇瑞集团等大型企业联合实践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先后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0多项。加强优势专业建设,积极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对传统工科专业实施改造升级,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交叉学科专业。近三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新增教育部新工科项目2项,省级“四新”项目7项;新增新工科专业10个;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评估)专业9个。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成果凸显成为优质生源进一步集聚的根本源动力。
构建高水平育人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深做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首批获得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终期验收。目前已系统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初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2018年10月,学校在省属高校率先制定实施“高水平本科教育教学建设实施办法”(本科教育教学“40条”);修订完成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一揽子工作方案。先后获得安徽省省级线上教学示范高校、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等。
学校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升学率接近30%,连续两次获批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高质量就业格局基本形成。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前300》《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前100》《2016-2020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前100》3个榜单中,我校分别排名全国第74名、第70名、第29名,均位列安徽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在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2项,连续两届问鼎最高奖“挑战杯”;在第六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3项、银奖3项、铜奖12项,创历史最好成绩,居全省高校前列。2021年,学校在软科、中国校友会等国内主流大学排行榜中均大幅进位。本科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成为优质生源进一步集聚的持续源动力。
(撰稿、核稿:吕祥勇,陈孝杨,方贤文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阮进华、田中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招生规模大幅增长,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相关推荐
- 学术出版中心获“学习《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先进单位”称号
- 征兵宣传首次亮相秋季校园招聘会
- 安全学院、矿业学院联合召开校友工作推进会
-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计算机学院开展清明祭奠活动
- 校第十九期“青马精英训练营”圆满落幕
- 校领导带队赴安徽医科大学实验教学中心考察学习
- 数大学院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
- 我校10件作品全部入围安徽省“挑战杯”终审决赛
- 机械工程学院举办“协创杯”智能物联网产品工业设计大赛
- 我校美育育人实践月不名一格、精妙绝伦
- 学校党委召开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
- “邮”点暖心——计算机学院为学生提供“个性”邮寄服务
- 学校召开“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工作专题会
- 全力以赴,迎接“新考”——机械工程学院认真做好学生返校复学各项工作
- 材料学院建立产学研基地和研究生创新基地
- 我校开展国庆节前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
- 安全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 与使命接力,与祖国同行——经管学院举办国庆系列主题活动
- 校工会赴我校帮扶点考察农产品质量安全
- 学校举行“中哲”奖助学金颁发仪式暨“鲲鹏”计划实施工作座谈会
新闻公告
- 郭永存与学生组织代表共话成长 01-06
- 学校召开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反馈会 01-05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来校交流 01-05
- 土木建筑学院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01-04
- 我校“侨胞之家”荣获安徽省星级“侨胞之家”称号 01-04
高考招生
- 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理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